【全國兩會】關注「十五五」規劃 港區人代提建議強化大灣區 硬聯通 軟聯通 心聯通

全國「兩會」於3月4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今年全國「兩會」是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今年也將開展「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中央將深入分析「十五五」時期新的階段性特徵,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謀劃好重大戰略任務、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指導作用。
出席全國人大會議的4位港區人大代表鄺美雲、陳帆、陳曉峰和黃錦良關注國家「十五五」規劃涉及粵港澳大灣區及香港的發展,就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的基建設施「硬聯通」、規則機制「軟聯通」,以及三地居民「心聯通」,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包括完善一小時生活圈,進一步加強大灣區交通基建,加快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新鏈、產業鏈結合,加強粵港兩地基礎教育合作,以及建設國際性的碳交易平台等

文:文 武 圖:燊亮

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關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發展建設。她建議在國家「十五五」規劃,加入興建珠深高鐵的大型基建項目。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粵港澳三地協作,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黃錦良、陳帆、 鄺美雲、陳曉峰 (左起)關注 「十五五」規劃涉 港項目。
黃錦良、陳帆、 鄺美雲、陳曉峰 (左起)關注 「十五五」規劃涉 港項目。
今年「兩會」是「十四五」規劃 收官之年的重要會議。
今年「兩會」是「十四五」規劃 收官之年的重要會議。

 

 

鄺美雲建議「十五五」納入珠深高鐵項目

鄺美雲
鄺美雲
深中通道是連接珠江 口兩岸的重要基建。
深中通道是連接珠江 口兩岸的重要基建。

鄺美雲建議的這條珠深高鐵,由珠海斗門的鶴州站至深圳西麗站,全程行駛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只需15分鐘車程。項目建成之後,將進一步連通珠江口兩岸,屆時,由珠海至香港西九龍站,只需45分鐘車程,大致與西九龍站至廣州南站相若。

鄺美雲認為,這項工程若能納入「十五五」規劃,建成之後,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將有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和深珠高鐵三條重要交通設施,將更好地整合大灣區9+2城市,並輻射到廣東省其他地區,將有助於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促進大灣區文化交流活動,幫助大灣區整體高質量發展。

陳曉峰關注「低空經濟」發展

陳曉峰
陳曉峰

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則關注大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他指出,「低空經濟」是指垂直高度一千米以下的低空空域範圍內,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經濟,涉及萬億級的市場規模,將是未來五年重要的經濟新賽道。

香港參與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制度、標準銜接,以及粵港兩地數據能否安全過河的問題。今年「兩會」期間,陳曉峰提出多項有關粵港兩地數據過河的建議和意見,他認為,國家非常支持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之下,粵港兩地數據若能實現安全過河,解決安全和私隱等問題,對國家發展和香港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陳帆關注河套中試轉化基地發展

陳帆
陳帆

全國人大代表陳帆則提出,今年「兩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並明確提出要做到「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香港在這方面有重要的發展機遇。

陳帆指出,河套香港園區其中一個發展的方向,是要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試轉化基地,所謂中試轉化基地,就是要讓一個創新的意念,首先在香港河套區先行先試,如果可行,就轉到深圳園區的產業鏈,透過河套深港兩個園區的互動合作,就可以達至將創新鏈和產業鏈連為一體。

時間不等人 香港須追趕加快北都建設

陳帆認為香 港發展創科 要追趕時間。
陳帆認為香 港發展創科 要追趕時間。

陳帆認為,在創新科技產業領域,時間不等人,香港一定要追趕時間,在創新科技運用方面多下功夫,加快步伐,不論是河套區發展建設,還是整個北部都會區的建設,都應加快去做。此外,香港與廣東也須加強溝通,盡量接近兩地的發展速度。

陳曉峰則認為,除了北都,香港也須進一步發揮科技園、數碼港的作用,發展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先進創新科技產業,也須加強人工智能在各領域的運用,提高生產力水平。

黃錦良建議共用優質教育資源

黃錦良
黃錦良
香港須加強使用科技提高教育效能。
香港須加強使用科技提高教育效能。

身為小學校長的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關注「十五五」規劃之下,香港與內地在教育、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合作,他指出,國家重視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內地在推進人工智能、數字教育方面,發展迅速。他認為,內地有很多很好的教學資源,比如,內地已建立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提供優質的課件、課程等教學素材,開放給教師、家長和學生使用,如果香港也能用好這些優質教育資源,對香港教育發展將是有力的支持。此外,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百名內的大學,也可探索香港與內地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研發網上教育平台、開發網上課程、數字化教材。

黃錦良認為,香港也應發揮國際化的優勢,如果能成功地讓內地數字教育在香港落地,然後以香港作為平台,推動國際數字教育交流,可以令數字教育走入「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進而吸引更多數字教育來香港。

此外,黃錦良認為,內地教育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方面,也有值得香港借鑒的地方,他舉例指出,內地已經在用AI去評核教師教課水平,向教師提出改善意見,而香港的教學評核仍然很傳統。他認為,不僅教師需要更多運用AI技術,學生也可以透過AI,協助提升學習效能。現在已有不少人在討論,DeepSeek的運用是在小學階段運用,還是要在中學階段運用。黃錦良的看法是,避不了!不可能阻止學生使用DeepSeek,而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善用,怎樣用AI提升效能,包括學習效能,教學效能。

談及科技教育,陳帆關注香港是否有足夠教學資源去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課程。他指出,香港已有一部分相關課程,由於涉及科技和工程,需要工程師學會審核其課程內容,工程師學會提出一個關注點,教學資源是否足夠,包括師資所受的教育和專長是否足夠呢?

鄺美雲: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

鄺美雲認為,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粵港澳大灣區有很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粵港澳三地可舉辦交流活動,令三地學生更深層次了解國家歷史。

今年全國「兩會」,陳帆、陳曉峰共同草擬提出「促進香港碳交易的建議」,獲所有出席會議的35位港區代表簽署支持,成為今年港區人大代表團共同支持的其中一項建議。

建議在香港成立碳交易發展中心

建議提出,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及香港特區2050年碳中和目標,充分發揮香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議在香港成立碳交易發展中心,構建紮根香港、連通世界,與內地深度互聯互通的碳交易體系,與內地專業碳交易機構雙向奔赴,包括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北京綠色交易所互聯互通,肩負為內地與國際碳市場作橋樑的戰略角色,推動跨境碳交易、標準互認及綠色金融創新,助力國家綠色轉型與全球碳中和進程,同時打造香港成為全球碳交易中心。

陳帆指出,要達至這一目標並不簡單,香港須做好人才培育,科技運用,建立具規模的交易平台,以及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碳核算方法及審計標準、完善碳排放權法律監管框架,並深化與國際其他區域碳市場的合作機制,構建一套兼具香港特色、國際視野、且深度對接內地市場的碳交易體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