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1)人工智能改變固有觀念 8大支柱合力探索未來教育模式

雖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事實上由升學至找工作,每個過程都着重學業成績兼要有證書「傍身」,才有「面試」機會。身處香港這個大環境,不少家長只好及早為子女裝備得文武雙全,期望靠「贏在起跑線」的教育觀之下,殺出重圍。
不過,當人工智能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ChatGPT的出現更顛覆了大眾對「教育」的固有觀念,在這個不斷「改變」的年代,未來的教育該如何定位?學校、家長與莘莘學子又應如何自處?

文:本刊記者 圖:黃冠華

世界不斷轉變,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巨大震撼,除了帶動經濟大幅改革,亦為教育界敲響警號。

考慮到社會需要及早培育未來人才,以應付產業轉型,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提出「教育4.0」,批評現今教育嚴重依賴被動學習方式,即仍停留於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需要。要推動創新及適應未來,必須透過擅用科技和創新教學,幫助新一代面對未來挑戰。

推動教學改革迎接未來

謝思熹博士認為最理想的教育當然是學生能主動學習。
謝思熹博士認為最理想的教育當然是學生能主動學習。

致力在教育界及青年界,推動社創發展的「社創校園」創辦人謝思熹博士認為,最理想的教育當然是學生能主動學習:「網絡世界知識滿載,所以重點在如何吸引同學主動探求,並將之轉化成行動,才是一個理想的教育模式。業界不斷構思,如何借助科技及不同工具,讓學生對學習感到興趣,不再因壓力而對學習卻步。」

為助新一代與未來接軌,教育界多年來努力探討「21世紀創新教育」,近年更提出未來教育應由八大支柱合作:除了學校管理層、老師、家長與學生外;政府、商界、學會及非政府組織都應參與其中。

謝博士解釋:「教育局早已設計一個很好的藍圖,當中列明希望學校在不同課程中,都能滲入提升創新、協作、分析性思考、社交能力及世界公民等元素。另外,政府以至社會不同機構,包括基金和商界,都提供了許多資金供校方申請。不過要如何『落地』,要靠校本化的安排及學校的自主。」

聯繫八大支柱建構歷境學習

李建文校長積極為新一代做好準備,讓他們將來成為一個能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李建文校長積極為新一代做好準備,讓他們將來成為一個能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身為「21世紀創新教育研討會」籌委會主席的李建文校長,一直致力將自己任職的葵青區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下稱伍少梅中學),打造成一所集幸福及社區元素的未來校園,裝備新一代,讓他們將來成為一個能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

校方期望能身體力行,聯繫了社會「八大支柱」合作參與教育項目。李校長解釋:「當初構思如何實踐成為未來學校時,要思考未來世界是怎麽樣,考慮到全世界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所以以此為切入點,嘗試以歷境學習讓學生接觸樂齡科技、認識智慧城市、了解長者需要,擅用科技為別人生命帶來轉變。在眾志成城下,終於誕生了『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

李校長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亦邀得萬眾智能生活有限公司贊助,提供「IoT」智能裝置,終於在學校內設置了全港首間,內設「長者生活模擬體驗區」的教室,當中除有客飯廳、廚房及廁所浴室等實境家居設計,亦設有連繫5G物聯網感應裝置的空氣監測器、煙霧感應器、睡眠及防跌監測等等,更透過與社區團體合作,讓師生與區內長者交流,了解他們的需要,發掘社會問題,從而令學生代入長者角度,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天馬行空的構思。

除此以外,師生亦有機會與商界交流,嘗試為長者生活問題設計解決方案,讓學生毋須等到進入大學或投身社會之後,就有親身體驗貢獻社會的機會。歷境學習不單涉獵數碼科技、環保節能知識,同時可以培育學生的創造力、以人為本的思考能力、關愛社區的同理心,以及老師同學與商界的溝通及協作能力,以上種種絕非能從教科書或互聯網片段中可以學懂。

全校舖設節能智能裝置

「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設長者生活模擬體驗區,讓同學在實境下認識樂齡科技及長者需要。
「希耆」樂齡科技應用學習中心設長者生活模擬體驗區,讓同學在實境下認識樂齡科技及長者需要。

除了「希耆」學習中心外,伍少梅中學另設十間特別室,除了成功申請「和富慈善基金」資助建造「創意實驗室iLAB」,讓學生在非一般的課室內學習人工智能及編程等知識外,學校亦鼓勵學生參與阿里巴巴的雲計算培訓課程。

校園內亦設置了一間設備齊全的真實咖啡室,讓學生一邊學習沖調咖啡、拉花技巧,一邊了解全球經濟和商業運作。除此以外,校內亦以廢置貨櫃設置生態實驗室,飼養被遺棄的蟒蛇、紅腿象龜、蜥蜴等小動物,兼設有溫室,讓師生互動探討保育和生物多樣性。另外有一所貓舍,讓男校男生成為貓義工,透過照顧流浪貓學習善待及尊重生命。全校鋪設了節能智能裝置,除了方便教師及工友管理,每年更可節省百分之十五電費開支。學生在智能環境下成長,了解並體驗到環境保育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建立愛護、珍惜地球的價值觀。

設備齊全的Bosco Café 鮑思高咖啡室,除讓學生體驗沖調咖啡及學習當中技巧外,亦助基層生活的學生開拓眼界。
設備齊全的Bosco Café 鮑思高咖啡室,除讓學生體驗沖調咖啡及學習當中技巧外,亦助基層生活的學生開拓眼界。

商界參與教學相長

梁成永認為,能透過學校平台了解長者需要並實作到地的解決方案,無論對公司或對社會都具雙贏效果。
梁成永認為,能透過學校平台了解長者需要並實作到地的解決方案,無論對公司或對社會都具雙贏效果。

對於無償贊助伍少梅中學的智能裝置,萬眾智能生活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副主席梁成永表示:「希望透過擅用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轉變。智能科技將會普及化,公司認為要及早讓這一代學生認識和接觸科技,發展對科技的興趣。以『希耆』為例,師生了解長者需要後構思幫助長者生活的方案,再透過我們的資源配合落實,無論學校或長者都有得益。」

被問到贊助學校是否「蝕本」生意?梁成永不同意:「雖然是贊助,但過程中公司亦有得着,除了為員工帶來新思維,為公司實踐社會企業責任,亦讓我們開發了學校及非政府機構的服務渠道,有助我們逐步向各行各業拓展智能化業務。當然,我們最希望做到身體力行,讓更多有相同理念的企業加入,為教育界及社會出一分力。」

實踐創新教育供同業借鏡

李校長致力將伍少梅中學打造成一所具科技、幸福和社區元素的「未來學校」。
李校長致力將伍少梅中學打造成一所具科技、幸福和社區元素的「未來學校」。

對於打造一所「未來學校」,除了科技還要有「幸福」和「社區」元素,這是否與李校長是社工出身有關?他笑說:「我認為未必與我的社工專業有關,或許是要經常保持『敏感度』、心中記掛着年輕人的需要、喜好,以及他們的溝通模式。」同時,李校長又充分理解到學校期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供那些經歷和機會,引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為他們的學習歷程提供機會。

「我刻意將課室打造成實境特別室,因為真實環境可以帶動學習可能性,絕非單靠將課室布置成有21世紀感覺,就能達至Learning Takes Place(學習出現)的效果。最重要是老師的專業付出,悉心的課程設計和導引,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互動思考,才會有良好學習效果。這就是我最想做到的21世紀創新教育。」李校長慨歎:「我的學生大多來自基層,很難向外求取,所以我要為他們提供最多機會。我確實想為其他學校做親身示範,讓他們知道創新教育是可行的,希望有更多學生得到這些優質學習體驗。」

11825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