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象坐在面前仍是一副陽光少年模樣的大男孩莫盛凱,在喇沙書院中三肆業後,就去了加拿大讀書,由中學到大學,以學霸姿態順利進入微軟及IBM工作。有一天他突然辭工回港,在IT行業創業,種種順利又令他走進大灣區江門落地開花。人生擁有這樣的一張贏家成績單,不能說不美滿。可是,莫盛凱卻並不認同,他強調創業絕不浪漫,年輕人需「覺悟」當中的艱苦,要有打贏創業「魔鬼」的決心,才可嘗試。
文:周 萱 攝影:黃冠華
莫盛凱是土生土長香港人,父親也是香港出生,從未有人跟他說家鄉祖籍是江門恩平,直到由加拿大返港創業,某日與朋友聊天被問起,才知道到自己是恩平人。他意識到應該要更多地了解家鄉,從而開始邁向首次「返鄉」之旅。
人才供應鏈配合返鄉創業
從加拿大回流,莫盛凱當時對香港就業主場很陌生,卻膽粗粗在香港創立了公司。可能是幸運之神眷顧,生意尚算順利。幾年後,他發現內地是一個很大的機遇,需要好好把握,而進軍內地第一步,就是先要找個落腳點。莫盛凱於是一口氣考察了廣州、深圳及比較傳統的產業城市上海、大連等,最後選擇落戶江門。
莫盛凱說,如此選擇,最重要原因江門是自己家鄉,更有一條適合的人才供應鏈。站在人立場,公司對人才供應鏈的要求有別於傳統產業。他舉例,假設一件事需要兩個人去做,如果給四個人做,通常事情就做不到,這就是所謂的貴精不貴多。莫盛凱再以畫畫作比喻,一個人畫一幅畫理所當然,但如果兩個畫家一齊畫,往往就行不通,行業的運作與這種情況非常類似。
員工不停步學習無止境
莫盛凱的公司是專門為企業整合系統平台,結合大數據分析,細化管理及營運流程,客戶包括醫療集團、地產及物業管理等等。由於工作性質關係,這類人才流動性極高,員工大概每五年就要轉一個新崗位,當公司運作起來之後,最需要的就是一條既完整又豐富的人才供應鏈。基於這個要求,當地的五邑大學有實力可以做到穩定的人才供給。經多年合作,大學為他的公司提供了人才及在職培訓,如今已建立起一枝生產力及可靠性都非常高效的團隊。因此,當初考慮到人才供應鏈的深度與闊度,莫盛凱決定將公司落戶江門絕對是正確選擇。
對於管理,莫盛凱有他的心得,他說行業要有一個不停學習的心情,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在就職IBM期間,他目睹很多技術人員,在一個崗位上累積了豐富經驗,久而久之以後地位變得不能被取代。這在大公司文化裏可以理解,但在初創公司,卻會造成人才鏈銜接的問題。所以在他的公司,同事都會輪流在不同崗位上配對不同工作任務,每位同事每天都在學習新技術,他們之間必須互相幫助,從而減少階級觀念。
內地科技早走在香港前面
作為人,莫盛凱指出科技有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就是研發及應用,而研發永遠比應用早10年。例如5G,研發出來已經好多年,但今天仍然在講應用。香港以往在應用方面很先進,早在10年前,已經採用八達通及同類型科技。除此之外,在研發方面,香港亦不落人後。不過,現時內地的科技早在幾年前已經走在香港前面,莫盛凱十分遺憾香港在這一方面的退步。
莫盛凱分析說,或許因為香港太繁榮,太方便,造成應用層面脫鈎。他說,香港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市場小。很多外國公司都有些非常好用的生活應用軟件,但這些軟件的推廣要花一大筆錢,香港只有700萬人口,旁邊的新加坡及台灣市場就大很多,還有深圳和內地很多不同城市,市場條件都比香港優勝,成本也比較便宜,因此對任何一間外國公司來說,香港都是第二選擇,於是令香港漸漸落後。
成功必備條件: 人生挫折數據化
談起創業經驗,莫盛凱表示他從不鼓勵別人創業,因為想創業的人是阻擋不了的,也不需要鼓勵,因為心裏猶豫的人,成功率就極低,如鼓勵這樣的人去創業,就是將他推到一個失敗的方向。他認為創業是達到夢想的第一步,這一步都需要別人鼓勵的話,往後會走不下去。
莫盛凱認為,要達成一個夢想有千萬個元素,但最重要的是將人生遇到的挫折及失敗數據化。 許多成功的人遇到挫折及失敗,都會當成下一次做事時的參考數據,他只會覺得:噢!錯了?下次應該怎麼做?這樣的態度,才是能夠達成夢想的其中一個必須元素。
告誡年輕人勿將創業浪漫化
莫盛凱還說,年輕人的希望不是靠外來因素,而是對自己能力的評估。如果覺得自己能力可以,就放膽去做。他十分誠懇的告誡年輕人,千萬不要將創業太浪漫化,很多人覺得創業很「威」,做老闆可以把握人生,其實事實卻完全相反。他甚至形容創業是不合理的,極度的醜惡、辛苦、無道理的一件事情,當你決定創業那一刻,創業這個魔鬼就會將你的人生裏的所有時間、所有經歷、注意力,放在一個很小的點上。如果你做錯一個決定,公司就可能完結,之前的努力全部推翻。所以說,若要創業,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