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中,教育界無疑是擔當了關鍵的角色。近年各間大、中、小學、幼稚園甚至特殊學校都為了落實推行國安教育而各出奇謀,《堅雜誌》分別訪問了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校長廖萬里及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前者身體力行兼任國安地區導師,並成功爭取讓學校成為升旗隊總會的培訓基地,後者致力研究將國安教育自然融合於各科課堂之中,並與不同教育界人士特別是幼教界分享教育經驗,協助業界推展國安教育。
文、圖:本刊記者
中學校長廖萬里:善用歷史例子增趣味 校園變升旗隊基地


「你知不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前,曾經出現過一張60億元面值的紙幣?這張紙幣在1949年5月由新疆省銀行發行,當時只夠買77粒米!」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校長廖萬里就是以這些活生生而有趣的歷史,向學生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他更開放校園成為香港升旗隊總會的新界西培訓總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升旗隊,增加他們的國家認同感。
訪問當日,廖校長邀請記者到該校,觀看升旗隊的恆常操練。只見近200名來自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正在勤奮練習步操。縱使陽光猛烈、天氣炎熱,仍無阻升旗隊的熱情和堅定不移的意志。他們一遍又一遍反覆地練習,務求將步伐練得最整齊、動作最精準。
隨着國歌徐徐響起,一個個年輕青澀的面孔頓時變得肅然起敬,雙目緊盯着緩緩升起的國旗,並緊隨着音樂一起放聲高唱國歌。看着這一幕,廖萬里校長感到十分欣慰,也為升旗隊擁有今時今日的規模感到驕傲。
兼任國安地區導師 搜羅最新教材

作為中學校長的廖萬里,自去年起擔任國家安全教育地區導師,他經常將在地區導師課程中學習到的教學素材,跟同學們分享。「以上這段貨幣通漲的歷史,同學們聽後都很震驚,覺得怎麼會這樣離譜呢?我就向他們解釋,新中國成立後只用了半年時間就穩定幣值,打下良好的根基,才可以發展成為今日的偉大中國,藉此說明經濟安全對一個國家的安定繁榮是多麼的重要。」
廖校長善於以時事及日常生活例子,向學生講解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很多人會想,文化可以做些甚麼?其實你看到去年我國的《黑神話:悟空》遊戲一推出令全世界驚嘆, 去年在全球年度遊戲大獎TGA中獲頒年度「最佳動作遊戲」和「玩家之聲」兩個獎項,是首個中國遊戲取得世界大獎。最近國產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上畫後,短時間已破票房紀錄,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高票房動畫,這正正反映文化很重要,我們要善用文化、結合科投,好好運用和學習。」
鼓勵結合科技弘揚中華文化

廖萬里覺得,與其單單從課本上學習,不如帶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文化,會更事半功倍。他讓學生自己編程,做出可辨認全國56個少數民族服飾的人工智能程式,並在區內展出給市民觀摩;學校又和附近幾家醬油廠合作,讓學生到醬油廠做實習,更推動學生利用AI科技去提升醬油的品質,希望藉此讓下一代保留、承傳和弘揚這些中華文化。「學生除了要學會珍惜之外,也要思考如何貢獻自己的力量給國家,因為未來是他們的,要一起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
為了讓學生增加國民身份認同感,廖萬里自去年起,爭取該校成為香港升旗隊總會的新界西培訓總部,現時每逢周六都會邀請區內其他學校前來訓練步操和升旗儀式,不少升旗比賽亦曾在此舉辦。每逢有升旗儀式,升旗隊總會都會派員包括前解放軍,來監督學生的步姿和升旗禮儀,務求學生進行的升旗程序達到國家級嚴格的要求。
從升旗禮了解守法意識

廖萬里表示,升旗儀式的準確度相當重要:「守法觀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讓學生了解甚麼是法治精神。國家已經制定了《國旗法》、《國歌法》,學生一定要遵守,他日投身社會做事時,他們都會有規有矩。當然,我們都會鼓勵他們的思想要『跳出框框』,但前提是必須要守法。」
除了升旗禮外,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的整幢校舍的牆外都可見國旗和區旗,特別日子期間更會掛上紅紅的旗海。副校長廖國基表示,該校盡可能製造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地鞏固愛國情懷。「我們每逢升旗禮之後都有旗下講話,將國家意識灌輸給師生。每逢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7.1回歸紀念日、10.1國慶等日子,我們會舉行與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主題相關的全校活動,包括問答比賽、攤位、講座、展覽等。」
校園掛旗海營造愛國氛圍
廖國基指,學校亦重視對家長和教師的愛國主義培育,包括定期與教師舉行會議,一起研究怎樣將新法例和國民教育最新發展灌輸給學生。學校亦會舉家教會定期舉辦中華文化活動,例如親子日營會參觀歷史博物館,亦會邀請家長炮製傳統手工藝及食品如笑口棗,希望從多元化的活動中滲透愛國教育。
小學校長朱偉林:建立教育模範 助中小幼校課堂與國安有機結合

在鳥語花香、充滿中華文化氣息的上水鳳溪第一小學草地上,近期出現了12隻可愛的大熊貓模型。校長朱偉林說,大熊貓是國寶,他特意放置這些熊貓寶寶在校園內,不少學生都愛不釋手之餘,也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國家情懷。
在偌大的校園內,不同的通道、樓梯、走廊牆壁上,都張貼了與國民教育相關元素的海報,包括中國歷史、軍事發展、創科發展、中華文化等等。朱偉林希望營造一個愛國的氛圍,學生天天浸淫在當中,能夠深化他們的國家觀念。
推展國安教育 由遵守班規做起

「根據我們學生的持分者問卷結果指出,我校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感是遠遠高於全港學校水平。」朱校長對推行國家安全教育的成果充滿了自信與肯定。「怎樣推展國家安全教育呢?我們是從基本做起,從每班的班規開始遵守,然後到校規和家規,到遵守香港法律,一步步推進。」依記者在訪問當日對該校的觀察,學生們在早上集會都表現得相當肅靜和自律,顯然是平日訓練有素。
朱校長表示,該校已經推行愛國教育接近10年,系統發展得十分成熟,特別是在校內成立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編製校本國民教育課程,將每個科目都與國家安全教育自然及有機結合,讓學生不自覺地吸收國安知識。「我們有很多科組合作,譬如將中文科和視藝科結合,讓學生畫畫然後寫一首唐詩;又例如數學科與歷史結合,向學生介紹中國的數學家祖沖之、丘成桐等;至於體育科,我們也加入太極、五步拳、雙節棍等中國武術。」這套德公教學校本課程也獲得了教育局的肯定,曾榮獲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等多個獎項。
學生任中華文化基本法大使

此外,該校更鼓勵學生擔任不同義務崗位,如中華文化大使、基本法大使和升旗大使,帶領和營造朋輩之間互相影響和學習,一起宣揚愛國意識。「他們不單做攤位活動向同學傳授知識,更參與不同的校外比賽,深化他們的國民意識。」
作為推展愛國教育的先驅,朱偉林積極向其他中、小、幼學校,甚至特殊學校分享教學心得。過去數年,他與北區、大埔、葵青等地區的校長見面,為各校推展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提供方向,亦有舉辦公開課堂給其他學校的老師參觀,最高峰時期有700多位校長及同工參與。「我們學校的角色是承先啟後,承接幼稚園教育,也支援中學教育。如果孩子能早在幼稚園階段已接觸到國家安全,就能及早建立守法意識。」
朱偉林認為,一間學校要推動國安教育,最重要是校長:「如果連校長都沒有基本概念,很難叫老師和職員去做,所以必須要以校長馬首是瞻。然後到具體落實,老師要如何去做,我們也向同工提供了很多資訊和意見。」
建議幼兒以遊戲學習為主

他表示,近年有不少幼稚園都積極配合教育局推展國安教育工作,但幼稚園的教學方式跟小學和中學有所不同,因幼稚園學生年紀尚小,遊戲學習最為重要:「譬如幼兒喜愛砌模型,我們可以砌天宮一號,讓他們初步認識國家的航天科技。」亦可善用影片教導學生:「播官方的影片去介紹會更專業更準確,譬如想同學了解國家的名山大川,《航拍中國》是一個很好的教材,還有《無窮之路》,讓學生了解國家如何幫助國民脫貧。」
談到推展國安教育的難處,朱偉林坦言離不開時間和資源:「現時學校要顧及精神健康、家長教育、創新科技,課時始終比較緊張,老師有時也會應接不暇。資源方面,政府就國安教育的資助有限,只有16萬元,但我們跟國內多間姊妹學校交流聯繫,經費仍然不足。雖然港府也有提供『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的30萬元,但總會用完。」
冀港府增撥國安教育經費

他希望港府在國安教育方面增撥資源:「人才培訓一定是從小開始,怎樣幫助國家培育出有國家情懷的未來棟樑?這些都需要長線投資的,政府絕對值得投放資源。」他亦希望港府能加大撥款的靈活度:「一些撥款是否一定要專款專項嗎?能不能放寬一些,我這方面不夠錢時,可以在另一方面撥一些過來用?其實學校所用的錢全部都是放在學生身上。」
朱偉林亦希望港府可為學校擔當穿針引線的角色:「民間力量很重要,其實社會上有很多有心人和慈善團體,想多做教育及青年工作,政府是否可以引薦或轉介給我們?」他亦希望出版社可以提供一些免費的國安教育資源給校方免費使用:「這樣一來老師不用擔心資訊是否正確,二來也可省減教師製作教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