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3)隧道試行「不停車繳費」 多項措施保障市民私隱

運輸署將在今年底分階段於全港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推行「不停車繳費服務」,向全港車輛發放「無線射頻識別繳費貼」,以流動裝置應用程式,遙距繳付隧道費,並逐步取消隧道收費廣場及收費亭,日後車輛經過隧道不用停車繳費,可望令交通更暢順,亦能釋出土地作其他用途。

新系統根據《私隱條例》行事

隧道「不停車繳費」可望減少交通擠塞。
隧道「不停車繳費」可望減少交通擠塞。

羅淑佩表示,運輸署會在今年第三季開始派發「車輛貼」予車主,首階段計劃12月實施,獅子山隧道、城門隧道、青沙管制區將首先使用,三條都是連接沙田及市區。到明年8月左右,趁政府收回西區海底隧道專營權的契機,三條過海隧道會轉為「不停車繳費」。至於第三批,即香港仔隧道、大老山隧道和大欖隧道,則會在最後才實行,其中大欖隧道的專營權會在2025年5月結束,屆時政府才會在該處實施不停車繳費。

至於新系統會否影響駕車人士私隱,羅淑佩說:「私隱方面,我們是根據《私隱條例》行事,收集到的個人資料少之又少。」由於不停車收費是以車輛為單位,所以汽車通過收費處時,只會拍攝車牌而不是車內事物:「鏡頭解像度不是用作拍攝車內的人,現在使用的鏡頭已拍攝到車牌。」

至於車輛進入隧道等資料,會存放在「雲端」之上,要取得或查看這些資料,需要有特別權限。運輸署與服務供應商的合約,會列明誰人可以取得這些資料。

釋放土地改善各項交通設施

羅淑佩指「不停車繳費」後,原收費廣場位置可擴大巴士轉乘處的面積。
羅淑佩指「不停車繳費」後,原收費廣場位置可擴大巴士轉乘處的面積。

「私隱上是要取得一個平衡。我不覺得任何事因為『私隱』兩個字,就能完全抹殺科技進步及對社會帶來的益處。」羅淑佩認為,若大家同意隧道口沒有了因收費而導致的「樽頸」時,交通會更暢順;而這個技術日後也可能會成為「電子道路收費」等計劃時的科技基礎時,試驗計劃就有必要推行。

羅淑佩強調,「不停車數費」只能「釋放」原有隧道「收費廣場」的土地:「不是用來建屋,但可否利用來改善現有巴士交滙處?又例如屯門至赤鱲角隧道,因為取消收費,騰出來的空間就可以給九巴建小型車廠。」羅淑佩相信紅隧和香港仔隧道,都有類似的土地可以釋放出來。

81763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