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鬧劇】(2)應先內部溝通如何決策 何俊賢:香港不是專家治港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對於政府過去的防疫措施形容為「五時花六時變」,比如現時收緊規則,食肆必須使用安心出行,不再接受填紙方式,否則無法享用放寬措施,其實一開始就可以實施:「10點之前,4人枱之中,食客仍然可以『填紙仔』,那麼『米奇』(亂填名的客人)是否仍然會出來用餐?這個壓力變相放在經營者身上。」

專家治港市民質疑朝令夕改

何俊賢質疑:「現在是否專家治港?」他認為專家的意思,是對於某一範疇有非常高的認知,但這個專業是否能引伸到社會其他範疇,是需要通過好多不同環節才可以應用得到,而處理這些環節,是整個特區政府顧問團集體負責制:「如果一個專家跳出來,說了一些專業意見,大家又聽不明白,但又要跟住去做,反而會引起社會混亂,這是過去幾個月出現的問題。」

有時候何俊賢自己都會感到困惑,因為他不知道是否政府要求專家去某些爆發疫症的地方,之後又由該專家去接見傳媒,政府就因應專家所說的話,經商量之後「補鑊」。但有時政府又沒有跟隨專家意見,令大眾覺得「專家這樣說,為甚麼你政府不做?」然後又要解釋一輪。

反應混亂政府公信力下降

袁國勇在疫情期間經常到不同地方視察。
袁國勇在疫情期間經常到不同地方視察。

香港當然不是專家治港,何俊賢認為專家要做的事,就是在內部顧問團中應用自己的專業給予意見,然後政府消化,配合社會環境,整體溝通後統一口徑,這才是有效的施政,市民才會才不會覺得政府朝令夕改。何俊賢擔憂,政府對專家意見反應混亂,從政治角度而言,會令政府公信力下降。

55208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