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牆鬆綁】(2)鶴園街「冧樓」餘波未了 馬頭圍道居民擔驚受怕

2010年1月,馬頭圍鶴園街發生「冧樓」意外,造成4死2傷,喚起各界對區內舊式唐樓安全問題的關注。不久之後,市區重建局展開重建計劃,區內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林博:未有重建時間表街坊焦急

2010年1月29日發生的馬頭圍道45J唐樓倒塌事件。
2010年1月29日發生的馬頭圍道45J唐樓倒塌事件。
事故當晚,分區消防人員協助坍塌搜救專隊進行坍塌搜索及拯救任務。
事故當晚,分區消防人員協助坍塌搜救專隊進行坍塌搜索及拯救任務。

2013年開始,協助街坊與市建局商討重建事宜的九龍城區議員林博,在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早於他參與地區事務前,街坊已為重建事宜四出奔走,轉眼已有20年,重建工程終於相繼展開,但卻出現一些「特別」的現象:「一條街有一或兩個門牌號碼,沒有被列入收購範圍,最後重建完成時,會出現一幢幢殘破舊唐樓,被其他新建築群包圍着的情況,如一粒粒孤島般,相當之奇怪。」

林博認為,市區重建局已將有關範圍列入優先重建計劃,卻遲遲未公布重建時間表,令街坊相當焦急。

九龍城區有近1,000楝舊式唐樓

訪問當天,林博帶記者走上馬頭圍道101號頂樓吳女士的單位,實地了解情況。林博解釋,眼之所見,包括大家走過的樓梯以及一些公眾地方,都是「甩皮甩骨」,就算單位內也「唔好得去邊」:「無論吃飯、休息甚至洗澡時,都要擔心石屎剝落被打傷,到時真的是中『頭』獎。」

林博指出,街坊除擔心自身安全之外,更擔心一旦剝落的石屎掉到街上,到時又由誰負責?就算有買保險,一旦有人受傷,大家都不安,刑責又由誰負呢?大家只想有一個安樂窩。他提到現時整個九龍城區差不多有700至1,000楝舊式唐樓,樓齡超過60年以上,結構相當殘破,大家都在等待收購重建。

舊樓劏房加重樓宇承受壓力

林博建議政府與私營機構合作,加快重建速度,重新規劃面積,杜絕「牙籤樓」。
林博建議政府與私營機構合作,加快重建速度,重新規劃面積,杜絕「牙籤樓」。
馬頭圍道多處重建,出現新樓、舊樓及舊唐樓同時出現情況。
馬頭圍道多處重建,出現新樓、舊樓及舊唐樓同時出現情況。

鑑於樓齡實在太舊,如何維修也無濟於事,林博曾接觸負責維修的承建商或裝修公司,他們視察環境後,都不敢接下工程,擔心一旦進行大規模裝修,觸碰到主樑位時,樓宇未必承受到相關撞擊力,會相當危險,隨時發生倒塌意外。

另一個潛藏危機是劏房。林博表示,這類舊唐樓普遍面積較大,間隔「四四方方」,劏房情況相當普遍,無形中加重樓宇承受能力,直接影響結構安全。歸根究柢就是需要重建,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目前問題在於「很難找齊所有業主」,他解釋部分業主已移民海外,長年交由銀行代收租,又或年紀老邁接觸不到:「莫說收購這麼大件事,連組織業主立案法團以及集資維修,亦相當困難。」

業主上法庭繳罰單不勝其煩

街坊除每天面對殘破的單位,更要應付消防、強制維修等指令,一旦逾期執行,又或者沒有執行的話,還要上法庭罰錢。林博形容陪同街坊上庭的情況,一些老街坊撐着拐仗,一輩子都未到過法庭,他們十分緊張,受到很大精神困擾。

林博認為街坊面對這些政府指令根本有心無力,只能不斷「收信」,甚麼也辦不到。其中原因有二,一來無錢;二來實際情況也難以配合。就以《消防條例》來說,要求業主在天台位置加裝水箱:「幢樓都咁殘破,再加一個大型水箱,那有承托力?」他與消防進行多次商討,終批准改為從地面引水,但喉管的安裝又如何處理?

「門檻」降低,林博表示大部分街坊都支持:「很老實說,做了這麼多年收購重建案例,所得的經驗是找齊業主的情況真的不多,經常都卡在只找到六至七成的比例上,降低『門檻』後,達標機會相應提高。」

建議政府與私營合作收購

面對經濟調整期,影響到收購重建計劃,林博早前曾與發展商談過,他們都認為以目前的市道,暫時未必會主動收購。因此林博認為目前政府的角色相當重要,需要更主動出擊。他建議政府與私營合作,合併收購,譬如一半由發展商出資,其餘一半由市建局出資。

他相信官商合作收購,由於政府有「落水」,街坊較有信心,收購範圍亦可以從單「幢」收購,擴大到以「整條街」,甚或「幾條街」來收購,日後規劃也可以更加歸一。

15429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