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九月,持續了三個月的反修例運動將目標轉向中學校園,先發起罷課行動,後來又改為在全港逾百家中學外發起人鏈行動,不斷有少不經事的中學生被捲入到這場政治風暴的漩渦中。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接受《堅雜誌》專訪時指出,最令人感到擔憂的是,罷課或人鏈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而發起這些行動的組織或個人,真實目的是要建立起與中學生的聯繫,然後將中學生動員出社會,參與到政治運動中去。
在這場事關香港下一代的政治角力中,香港教育局、學校和教師,應該負起甚麼樣的責任?同樣引人注目。黃均瑜認為,教育局最重要的職責,是要引領、支援和監督學校、教師,守住教育工作的四條底線,不能讓中學校園成為表達政治訴求的基地!
文:文 武
反修例風暴中,教育界是受影響最大的重災區。9月開學前,香港的教育局與全港的學校、教師一同嚴陣以待,應對直接指向全港中學校園的罷課行動。而罷課風波未過,又出現中學校園外的「人鏈」行動,許多未成年的中學生已經被捲入到這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風暴之中。
罷課行動基本失敗
作為香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組織、教聯會密切關注風暴對中學校園的影響。黃均瑜表示,據他們觀察,罷課行動基本上是失敗的:「雖然有零星反應,但總體上看,它是一個不成功的罷課。」從6月教協發起教師罷教,到後來的罷課行動都是失敗的。
罷課行動失敗,幕後的策動者迅速變陣,由原來的「一周一罷」,改為在校園外發動人鏈行動:「人鏈行動與罷課相比,顯得容易一些,基本上在校園外做,而且還有很多校友或校外人士參與。」人鏈行動雖然產生了較為引人注目的畫面,吸引媒體報道,但在黃均瑜看來,這樣的行動並不是教育工作者最擔心的問題:「因為這些事搞不了多少次。」
9月後中學生被捕人數增加
而令黃均瑜及教聯會感到擔心的,是反修例運動背後的政治組織,真實的目的是透過「罷課」、「人鏈」,以及其他更為軟性的行動,例如唱歌、校園連儂牆等,建立與中學生的聯繫,進而直接動員中學生參與社會政治運動:「我們看到9月1日後暴力示威中被捕的中學生多了,我們覺得他們建立了一些聯繫,不僅僅是網絡上號召,可能一對一動員,有些學生可能會被他們動員出去。」
政治掛帥明目張膽入學校
黃均瑜認為,學校從來都是犯罪勢力的目標,因為學校人數多,學生少不經事,很容易入手,學校要認真應對。所不同的是,以前的犯罪分子不敢公然地打入學校,但這次他們以政治的理由堂而皇之,甚至明目張膽地走入學校,建立與學生的直接聯繫。
觀察反修例風暴的整體發展趨勢,黃均瑜相信,當暴力逐漸停止之後,非暴力的行動會越來越多:「他們會以各種方式將學生拉出學校,現在我們也看到一些,比如要在學校裏面搞連儂牆,甚至搞人肉連儂牆,鼓勵學生向低年級的學生作宣傳等等。」
而學校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會有些難處:「處理在校園內販賣毒品等犯法行為容易處理,因為是犯法行為,但純粹在校園內做文宣式的動作,很難說他們是犯法,只能看校董會、學校管理層採取甚麼態度。」
學校不能成為政治訴求基地
在香港的社會環境之下,香港不同的辦學團體,校董會和學校管理層,對一些社會事務會有不同的政治取態,不過教育界有一個共識,不論政治取態如何,學校不能成為表達政治訴求的地方,學校不能成為宣揚仇恨的地方,學校不應該成為出現欺凌的地方,學校不應該是一個鼓吹或表揚暴力行為的地方。黃均瑜說:「這四條底線,無論如何都要遵守,如果有學校突破了這些底線,教育局是需要處理的。」
黃均瑜認為,反修例運動在不斷發展中,手法亦層出不窮,作為政府的主管部門,教育局與其被對方牽着鼻子走,不斷應對各種各樣的變化,倒不如守住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維護好教育的「四條底線」。
解罷課危機教局仍具權威
縱觀教育局在反修例風暴中的表現,黃均瑜認為,反修例風暴中,整個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低落,政府的權威被打倒,執法機構的權威也被打倒,但教育局在處理罷課事件中,仍保留着一定的權威:「局長向學校發出了關於處理罷課的指引,罷課之所以不成功,與教育局的取態是有關係的,這一點是重要的。」
政府立場曖昧似佛門中人
但與其他政府部門及主要官員一樣,教育局同樣存在政治立場上不夠鮮明的問題,可能政府自己也搞不清立場。比如說,政府既然已將暴力示威者稱為暴徒,但卻又僅僅只呼籲他們停止暴力,好像是佛門中人,要求暴徒放下屠刀,然後就甚麼事也沒有了,宗教團體可以這麼做,但政府不應該這樣,應該去維護政府的權威,維護法治的權威。教育局也應該更強硬一些,把事情講清楚,教育局、學校和老師都應該這麼做。
教育局還應該幫助學校和老師維護他們本身應有的權威。反修例運動中,社會上的許多權威已一一被打倒,學校作為最後的堡壘,如果校長在學校的權威,老師在課堂的權威,如果都守不住,社會就會出大事,如何幫學校校長老師維持他們本身應有權威,教育局應該要多做一些。黃均瑜舉例說:「有一家學校的校長比較嚴肅地處理罷課事件,社會上出現很多攻擊校長的行動,作為教育局應該對校長有一定的支持或支援,但現在看不到。」
教局跟進校園政治沒下文
對於在個別學校出現的開學禮唱「反修例」歌,侮辱國歌,個別教師帶領學生作政治表態,向學生進行政治宣傳等具體的事件,以及網絡上出現的一些教師的極端行為。黃均瑜指出,教育局已經表明將會跟進處理這些事件,但暫未有處理結果公布,因而尚待觀察。他認為,教育局一定要透過處理這些具體事件,向社會傳遞一個信息,不論是學校、校長、老師,還是學生,做出超越教育底線的行為,就會有後果。
黃均瑜並不反對教育局由學校自行處理校園內出現的各種情況,但並不等於教育局就沒有角色和責任,如果學校未能處理,教育局就必須干預,否則就是失職。第一責任人是學校,從專業角度先由學校處理,這是合理的。如果學校有困難,處理不了,教育局有責任支援,不能只推給學校,教局有責任對學校作出支援,對校長、老師,以及校董會作出支援。如果學校未能妥善處理,則應由教育局直接處理。「以往也有這樣的情況,學校自己處理不了,就由教育局自己派人去處理。」
教聯不贊同由民間監察罷課
開學後,罷課等政治行動對學校產生影響,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成立「民間監察罷課關注組」,並與梁美芬共同召開記者會,批評教育局未能盡自己的職責。黃均瑜表示,並不贊同民間監察罷課的行動,除非政府已失效,否則應交給政府部門去做,發現有問題交給教育局去處理。他不排除關心教育問題的立法會議員,是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敦促教育局做好自己的職責,「希望教局收到這個信息,由他們背起責任,不需要由民間去做。」
反修例運動很有可能仍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黃均瑜估計,未來一段時間,暴力會逐漸降溫,而學校會變成主攻的目標,因為學校人數眾多,中學生比較容易動員,容易受到激發。學校將會面對較大的挑戰,教育局必須盡自己的職責,守住教育的「四條底線」。
社會各界也須支持學校應對壓力,發現有不當的行為要讓他們曝光,比如發現對中學生進行各種政治宣傳,或將學校變成表達政治訴求的地方,要提出來。
學校須關注學生校外動向
學校也需特別關注學生的動向,不僅校內的動向,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校外的行為和動向,尤其是要留意學生是否受到一些校外團體的操控,雖然這會加重老師的負擔,但教師責無旁貸,只要老師肯做,會有辦法去做。
他說:「很多老師會有一個想法,學生在外面的所做所為,只要不帶入學校就不是老師的職責範圍所在,在校外做甚麼是學生的自由。嚴格來說也不錯,管好學校已很不錯。但從社會發展,香港社會去考慮,教師有責任去多做一點。對於過度熱心參與政治的中學生,要多做輔導工作。即使無法制止他們,也要幫他們降溫,起碼不能加溫,不能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