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1)目標為香港建立創科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 政府必須主導、規劃、投入

新一屆政府上場,社會對新政府、新班子充滿期望。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獲委任前接受《堅雜誌》訪問,大談對香港創科發展的看法。他認為如要把香港建立成創科中心,一定要由頂層設計開始;而推動再工業化,亦不是讓政策局改個名字就可以「萬事大吉」。

文:馮惠詩 圖:黃冠華

孫東表示把香港發展成創科中心,實現經濟轉型是國家給予香港的使命。
孫東表示把香港發展成創科中心,實現經濟轉型是國家給予香港的使命。

創新及科技局2015年成立,首任局長楊偉雄上任不久,有關「真係見過」Steve Jobs(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的言論,令人印象深刻,其後他於2017年政府換屆連任。前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在任期內將本地研發開支所佔的生產總值比率,由當時的0.73%增至1.5%,並發展智慧城市,改善市民生活,令香港成為更宜居的地方。同年12月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並在6個範疇提出不同措施。2020年4月,政府大換班,楊偉雄「出局」,由原機電工程署署長薛永恒接任創科局局長一職。智慧城市6大範疇措施,截至政府換屆前只有四成工作已完成或正在推行,政府在應用科技對抗疫情方面,更為人所詬病。

至今年7月1日,新一屆政府上埸,原有創科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並由學者出身的前立法會議員孫東擔任局長。

城大任教逾20載去年當選議員

孫東(後排右五)成為第六屆政府班子成員。
孫東(後排右五)成為第六屆政府班子成員。
孫東(左)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監誓下宣誓就職。
孫東(左)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監誓下宣誓就職。

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超過20年的孫東,原為城大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機器人與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專注於研究先進微型機械人與生物醫學工程,是機械人自動化操作生物細胞領域先驅;他同時亦是加拿大工程院和歐洲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2021年9月,孫東當選選舉委員會科技創新界選委,並於同年12月當選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

平日較多操普通話的孫東,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談及香港創科發展過往面對的問題。他表示,創科局2015年才成立,但香港由2014「佔領中環」到2019年「黑暴」期間,政治上有很大起伏,加上近兩年的疫情,社會處於多事之秋,整體經濟發展滯後,科技發展亦不例外。

香港過往一直依賴地產、物流、零售等其他較易賺錢的行業,缺乏總體科技發展綱要,孫東認為即使過去老是說要融入大灣區發展,但深港創新圈亦一直「雷聲大、雨點小」。

創科三要素:創新、人才、國際化

孫東(右)早前與前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左)在政府總部會面交接。(孫東Facebook圖片)
孫東(右)早前與前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左)在政府總部會面交接。(孫東Facebook圖片)

香港過往一直奉行「小政府,大市場」,但孫東相信科技一定要由政府去主導、規劃、投入、引領,政府過去在這方面確實不足。對於新一任特首李家超說要建立創科中心,增加競爭力,他就認為一定要由頂層設計,再由整體團隊配合,一方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考慮國際形勢,要強調國際化,配合國家所需,發揮香港所長。

香港發展創科離不開創新、人才、國際化3個要素。孫東解釋,創新方面分上、中、下游,上游是大學原創科研,香港在這方面具有優勢;中游是轉化;下游則是科技產業發展。上、中、下游要發展成科技生態鏈,但香港在中游和下游做得不好,科技人才方面亦出現「短板」,人數嚴重不足。

必須建立自家數據及技術平台

孫東指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從事IT行業的薪酬比國內畢業生低。(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孫東指出,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從事IT行業的薪酬比國內畢業生低。(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香港讀IT、計算機科學畢業的大學生,薪酬是內地一半。騰訊今年IT畢業生開價到45萬人民幣(年薪),大概是香港兩倍。薪酬不如人家,發展機會不如人家,我們說要發展IT、發展智慧城市,但沒有一間像樣的公司,內地有騰訊、阿里巴巴、京東……」

孫東擔心,如果發生自然災害、疫症,甚至是軍事衝突,香港連自己的大數據平台都沒有,更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應對上可能會出現困難。現時港府每個部門都在IT上花大筆錢,但每個項目都是招標,政府只是最大的買家和用家。

出現如此狀況,孫東歸咎於過去政府沒有就IT發展作出規劃,技術核心人才亦不足夠。他擔心即使可以吸引到外國大公司來港,「但別人也不會把最核心的技術開放給你」,香港應該要有自己「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的資訊科技平台。

政府欠缺規劃、技術人才不足,已令香港錯失很多機遇。孫東預計,香港未來無法亦無可能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功方式,必須行出自己的路,由源頭開始,在科學及技術上有「制高點」。

大學研究「接地氣」服務經濟發展

孫東上任後在數碼港聽取初創公司代表介紹產品。(數碼港提供)
孫東上任後在數碼港聽取初創公司代表介紹產品。(數碼港提供)

政府過去一直聲稱要推動「官產學研」界別合作,皆因多年以來,香港都面對着科研成品如何商品化的難題。有業界人士提出,應由工商界引領大學進行研發,而非由大學研發項目後,尋找商界把項目成品化。對此孫東並不完全認同。

孫東認為,大學研究要向市場靠攏,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與企業多合作絕對正確,所以大學研究要「接地氣」,研究的成果和培養的人才要能服務於經濟發展。然而,大學是創造新知識的地方,甚至要引領社會科技的發展。有些企業可以提出很好的引領方向,但創新知識還是要靠大學,大學的研究方向完全由企業去定「並不現實」。

他又以美國史丹福大學和矽谷為例,指大學創造出新科技,一項新科技就可以帶動一個行業發展,因此大學應引領技術:「有些想法看似Crazy(瘋狂),若干年後卻可以變成現實,一般企業都做不到。」

新決策局須加強各方面配置安排

孫東指出,香港過往只依賴地產、零售等行業,對創科發展沒有規劃。
孫東指出,香港過往只依賴地產、零售等行業,對創科發展沒有規劃。

在政府架構重組後,原本的創科局改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政府的說法是為了明確「再工業化」是當局的恒常政策職能,以及未來的工作重點。孫東接受訪問時解釋,科技覆蓋面很廣,雖然包括工業,但亦涉及工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再工業化亦不是「改個名」就可以「萬事大吉」,有些工業不一定有很高科技含量,他明白很多人會對此表示關注。

孫東認為新決策局如果由以前同一批人主理,會有聲音質疑「科技都未做好,又去做工業」,所以政府對新決策局的工作配置、人員加強方面,都要有新安排,他強調發展創科是很艱巨工作,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故此作為局長,不僅要有一定科技背景,亦要有擔當及虛心聽取意見的胸懷。

內地為香港提供 巨大市場及人力

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有助香港及深圳兩地合作。
未來北部都會區發展有助香港及深圳兩地合作。

發展創科中心、實現經濟轉型是國家給予香港的使命,孫東認為要發展創科生態圈,就要在上、中、下游形成生態鏈,為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讓老百姓也能從科技發展中享受到好處,讓科技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

孫東強調,香港不能獨善其身,未來北部都會區將有助建立深港合作圈。內地的發展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及人力,他希望香港能夠利用國家發展的機遇和本身的國際化優勢,令香港成為人才聚集地,同時培養更多本地創科人才,把基礎科研和科技產業迅速發展起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8406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