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缺失】(1)再被委為青發委成員 落區查察社會大差異 林琳:政府青年政策離地

2014年「佔領中環」大批年輕人上街,長達79日的佔中行動,佔領區不乏大學生、中學生身影。去年政府修訂《逃犯條例》,暴力示威不斷,被捕者中大部分為年輕人。政府2018年宣布將「青年事務委員會」改組為「青年發展委員會」(青發委),至去年特首林鄭月娥再提出改革青發委。「80後」青發委委員林琳親身經歷青發委轉變,然而越「落區」越發現,年輕一代與政府官員坐在冷氣房內的「幻想」有差異,這凸顯了政府施政「離地」。兩者是否能拉近距離?林琳說,視乎政府是否肯改變。

文:馮惠詩 圖:黃冠華

林琳早在青發委升格前已為其中一名成員。
林琳早在青發委升格前已為其中一名成員。

林琳早於青年事務委員會「升格」為青發委前,已是其中一名成員。2018年3月,青發委正式成立,並改由當年已68歲,早已可領取「長者卡」的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擔任主席,一度引來外界嘲笑是「與老年同行」。去年爆發修例風波,林鄭月娥再次提出大幅改革青發委的組成及運作模式,並收集民意。青發委今年3月任期屆滿,林琳再度獲委任,任期至2022年3月。

林琳說,過往青年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多數是政府從主要商會代表,或者本身已在政府諮詢組織中較為活躍的人士中揀選。青發委改組後其中一個突破,就是在年輕人較喜歡的行業當中吸納人才,有來自設計界、體育界、音樂界別等,亦有委員是透過自薦計劃加入委員會,當中包括2018年加入時只有18歲的香港科技大學一年級生鄭康煥,歲數與張建宗相差足足半個世紀。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暴力示威,不少年輕人走上街頭。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引發暴力示威,不少年輕人走上街頭。
身兼青發委主席的張建宗
(中)曾舉行網上直播,與
青年討論就業問題。
身兼青發委主席的張建宗 (中)曾舉行網上直播,與 青年討論就業問題。

落區做騷難了解青年需要

林鄭月娥在修例風波爆發後,說要改革過往諮詢模式,建構平等對話平台。青發委亦由過往以資助實習交流計劃為主,改為走進社區。「落區」對曾是荃灣區議員的林琳來說,只屬於日常工作,但對政府而言卻猶如「做騷」。每當有重要政策推出或重大事件發生時,一眾高官才排着隊「落區」。

「有時印象幾深刻,因為同一件事,可能唔同地區、唔同屋企環境,想像空間距離會比較遠。」林琳說,年輕人家境比較富裕,會比較懂得為自己未來做規劃,反之則對未來沒有太多想法。她認為政府應該思考,如要向青年投放資源,到底是簡單地從年齡去劃分,還是根據年輕人的興趣、甚至家庭背景出發:「唔係話大家青年人,需要嘅就會一模一樣。」

盲推政策與現實脫節

城大近年開辦獸醫課程,為想修讀獸醫的年輕人提供留港進修的選擇。
城大近年開辦獸醫課程,為想修讀獸醫的年輕人提供留港進修的選擇。

林琳說,青發委去了不少學校,與年輕人溝通,聆聽年輕人的聲音。然而,年輕人的想法往往與政府的政策存在落差。多年前,政府把創科掛在口邊,但很多年輕人卻告訴她,只想開咖啡店、讀獸醫。當時香港專上院校仍未開設獸醫學士學位課程,年輕人需要到台灣升學讀獸醫科。至近年,香港城市大學終於開辦有關課程,但就直至2019/20學年才納入政府資助。

另外,林琳亦提到,政府近年推廣海外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計劃,旨在鼓勵年輕人到外地生活及工作擴闊視野,但原來計劃並沒有如政府想像中受年輕人歡迎:「那時候鼓勵青年人出去 Working Holiday, 覺得有機會給他們去玩、去試,獲得海外工作經驗,應該受歡迎。」但可惜最後出來的反應並非如此,原來更多年輕人關注的,是父母期望他們完成學業後,盡快出來工作幫手養家;而令他們更擔心的是,參與工作假期之後,有可能對他們的未來工作規劃有影響。

「我聽到好多後生仔同我講,原來HR(人力資源部門)係不歡迎你履歷中有 Working Holiday,他會擔心你會不會返返下工又走咗去?文化上有一個落差,政府意圖可能係好,但學生有你未必諗到的關注點。」

青年關心大灣區基本生活

香港不少年輕人熱衷設計行業,林琳認為文創市集可為年輕人提供平台。
香港不少年輕人熱衷設計行業,林琳認為文創市集可為年輕人提供平台。

政府另一個政策,是呼籲香港的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但成效也不顯著。不是年輕人特別抗拒內地,而是有政府想不到的原因。林琳說:「問過好多後生仔,佢哋真係唔知大灣區是甚麽,會不會是宣傳太官方?一本小冊子咁邊個睇?第二,佢哋好關注如果返回內地,住宿點算?醫療點算?其實我都好意外,傾完先發覺他們好關注醫療,上到去如果要睇醫生點算?香港政府應該同內地傾個協議,等佢哋信心大啲。」政府最近計劃與其他地區發展旅遊汽泡,林琳建議,政府鼓勵年輕人到內地時亦可以考慮發展「Life Style Bubble(生活氣泡)」。

雖然大灣區發展乃「國策」,但琳琳認為,政府亦不必動不動就叫年輕人離開香港,到內地搞科技園,很多年輕人還是喜歡留在香港這個家:「政府會唔會有啲大灣區項目可以引薦,讓那邊的公司過來,同我哋啲後生仔合作?似乎呢方面比較少。」

即使是年輕人希望開咖啡室,又或簡簡單單打份工,公餘時間做做設計或畫畫,香港提供到的平台亦不多。政府想支援他們創業,但各類基金申請手續亦非常繁複,亦令人卻步:「如果從政府層面去睇,可能覺得係太細嘅Project(項目),無可能搵政府去做,但政府如果畀到多啲地方同平台,甚至鼓勵本地設計師,其實係有用。」

臨時政府工難解決就業問題

本港新增7,139宗新冠病毒確診,634宗為輸入個案,新增多13名患者死亡。
本港新增7,139宗新冠病毒確診,634宗為輸入個案,新增多13名患者死亡。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市道低迷,年輕人缺乏經驗,求職面對更大挑戰。政府陸續開設一些有時限的臨時職位,又是否能幫到忙?林琳說,這個計劃並不受年輕人歡迎︰「之前同佢哋傾過,話政府畀一兩年合約, 雖然可能暫時有份工,但之後唔可以轉正的話,再去搵工,係浪費咗佢哋一兩年時間。年輕人有年輕人諗法,官員未必配合到。」

林琳認為,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政府責無旁貸,但做法要有實際改變︰「如果單單靠一個委員會係無可能,如果林鄭覺得我哋個委員會(青委會)改組就可以解決到問題,係比較天真。」

重啟經濟及年輕人形象

英語流利的林琳早前在聯合國會議上發言。(影片截圖)
英語流利的林琳早前在聯合國會議上發言。(影片截圖)

在持續了一年的示威浪潮後,又受到疫情夾擊,林琳說在「Reboot(重啟)經濟」的同時,亦要Reboot年輕人的形象。對於有社會人士說要「放棄」年輕人,她說聽到後感到很氣憤,覺得這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說,部分年輕人參與暴力示威時可能只有十三、四歲,對事情並不了解,亦容易衝動及受朋輩影響,不能輕言放棄他們。

「好多人對香港後生仔有誤解,將來香港學生去外國讀書、去內地交流,可能會被人覺得全部都係暴力份子。我們是否要幫後生仔做點事,為他們改變形象?」重建香港年輕人形象,林琳認為是青發委未來要思考的事。然而,始終都要年輕人自強,肯放開懷抱先踏出第一步。

年輕人應嘗試行出第一步

訪問中林琳多次強調年輕人要「Open Up」(開放),要先行出第一步。她舉例說,如今疫情一直未退,大家要學會將來如何與疫情共存,如何恢復香港與外地的往來及經濟活動。她批評很多人在政府尚未公布詳情下就盲反「健康碼」。

「你要出去,別人要進來,我們不可能好似以前清朝咁關埋門。」林琳認為「健康碼」只是一個系統,是雙向的,目的是要顯示健康風險,無論去旅遊還是進行商務活動,國內或國外政府也好,都可以憑此考慮是否讓港人入境。她強調不能做任何事都只是以香港做出發點:「可不可以放低自己主見,行出第一步先?」

質疑反對派未能幫助香港

林琳(右)在電台節見中與前香港眾志黃之鋒(左)「舌戰」,成為一時熱話。(港台圖片)
林琳(右)在電台節見中與前香港眾志黃之鋒(左)「舌戰」,成為一時熱話。(港台圖片)

曾到澳洲留學,更曾為澳洲政府擔任海外升學代言人,林琳至今仍有跟當地議員、退休議長等有聯絡。今年4、5月間,有自稱是澳洲留學生的港人,要求澳洲國會關注香港修例風波,林琳當時曾寫信予當地政界人士,表示如果澳洲方面想了解香港情況,她可以提供意見,但對方卻回覆說香港議題對澳洲並不重要,甚至說即使她寫信到國會,亦不會有人理會。

林琳慨嘆,香港在國際政治中只是一枚棋子,她質疑反對派的那一套,是否真的可以幫到香港︰「同美國講香港要點點點,美國第一個動作就係幫你Remove(移除)咗 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標籤),咁又點保護你?」

47278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