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基本法》頒布35周年。《基本法》作為香港憲制秩序的基石,一直為香港特區「遮風擋雨」,讓社會能夠穩中有序發展。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接受《堅雜誌》訪問時指出,經過多年驗證,《基本法》正要踏上新台階,從過去如何順利過渡,發展到目前如何提升質量,與國家共同發展。
面對外圍「風高浪急」的政治環境,梁美芬卻認為「有危就有機」,只要堅守《基本法》原則,善用國際性金融市場優勢,加上國家作為後盾,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安全的投資環境,對各方來說都是贏家。她認為《基本法》的獨特性,非單看條文本身,也須視乎如何實踐。
文:wing yip 圖:陳錦輝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關稅戰,震動了全球的經濟發展,更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梁美芬在訪問中指出,縱觀現今國際形勢,更凸顯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偉大,是一個真正讓人類和平的選擇。
梁美芬解釋,最初大家討論《基本法》時,主要目光放在如何解決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更致力保留香港和澳門的獨有優勢,同時兼顧怎樣更好地融入國家體系,令香港、澳門可以繼續繁榮穩定。
在這個大前提下,整個草擬過程中大家主要集中在幾個重點,包括從國際法的角度,為甚麼會有《中英聯合聲明》?國家花了不少時間、精力及心機,向香港各界、內地專家、國際社會清楚說明,讓這個直接關乎市民福祉、社會未來發展的《基本法》,以及其發展綱領,清楚明確地展示出來。
《基本法》強調法治觀念 面對國際社會
梁美芬回想當年制訂《基本法》時,國家剛開始推動改革開放,但已能訂出一套如此清晰具國際性的法律,並在《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以及《憲法》第六十二條亦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
為甚麼要提這段歷史?梁美芬表示,其帶出的意義相當重大,因為國家是依《憲法》保障「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特殊制度。一直以來,當社會發生爭拗時,自然有不少聲音指「香港可能不熟悉中國《憲法》」,但只要大家循着國際層面看,便會發現國家真的很偉大,在制定《基本法》時清楚強調了要有法治觀念外,同時亦能面對國際社會,這一點確實相當重要。
回頭看香港能夠和平順利回歸祖國,梁美芬認為《基本法》居功至偉,無論歷史或現代發生的戰爭,不少都涉及主權爭議,從沒有試過不流血便可以解決問題,幸好香港及澳門在《基本法》下能夠順利和平回歸。現在香港已回歸27年,在這些年頭,香港能夠繼續繁榮穩定,市民大眾甚或國際社會均看在眼裏。
歐美不知香港實際情況 須加強論述工作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未停止過對中國、香港以及「一國兩制」、《基本法》的抹黑。梁美芬表示,去年出席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時,有機會發言,但當提到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普通法、低稅政策、自由港、自由經濟時,發現原來不少歐美國家的議員完全不知道香港的實際情況,證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抹黑有多嚴重。
梁美芬提到,香港經歷了2019年暴亂後,一批唯恐天下不亂的反中亂港分子跑到外國,經常散播扭曲事實的言論,肆意抹黑,也令外國對《基本法》產生誤解。
今年為《基本法》頒布35周年,梁美芬認為必須加強論述工作,說清楚《基本法》的特點,包括《基本法》是甚麼?它是香港的最高法律,對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梁美芬以近日美國發動「關稅戰」為例,美方「亂出招」打爛了全球經濟秩序,在此動盪時刻,香港作為自由經濟體,更顯得彌足珍貴。
兼具中國法律和普通法精華
梁美芬強調,不要單看《基本法》只是薄薄一本,但已經帶有中國法律和普通法的精華。中國法律體系擁有甚麼優勢?有些條文是普通法所沒有的,例如會考慮到公眾利益問題,並可以透過解釋令某些條文更加清楚,更加符合國家和公眾利益。
她以過去幾次釋法決定為例,全部涉及重大公眾利益。99年的人口問題,決定了有多少內地人士可以移居香港。又或2004年的政改問題,當時香港內部已經開始有人密謀搞風搞雨,必須作出一個明確決定。2005年特首辭職後任期的計算方法亦非常重要。另外,2011年的「剛果案」由於涉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特區政府無法處理,必須透過釋法把問題釐清。接着還有兩個釋法,包括議員宣誓及2022年底黎智英案聘用外國律師的問題等等。
梁美芬指出,過去凡涉及釋法,馬上會引起很多爭議,但其實只要了解一下《基本法》條文,非到最重要關頭國家也不會行此一步,若不必要的話,國家會由特區政府自行解決,嚴格遵守「一國兩制」原則。除非關乎到重大的公眾利益問題,需要維護香港社會公共利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才會進行釋法。
「關稅戰」打垮全球化秩序 香港捍衞自由貿易精神

對於目前的外圍環境,梁美芬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挑起「關稅戰」,全球無一倖免,從歐洲到中東,甚至蔓延到亞洲等國,目前美國正在打垮一個「全球化」的國際秩序。該秩序具深遠意義,始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無論戰勝國或戰敗國,百廢待興,大家希望集中精力建設家園,不想再有另一次世界大戰,於是制訂出一些國際法規,藉以維繫世界和平,國與國之間一旦產生爭拗,也可以透過協商方式解決。因此,聯合國及世貿等組織就扮演一個很重要角色。
梁美芬解釋,若大國不遵守國際經貿規則,今天加稅35%,另一天又加稅100%,到最後可能只有透過武力去解決問題,最慘的當然是人民。
面對如此狀況,《基本法》起到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果,梁美芬指出《基本法》第五章,就經濟、金融、貿易和工商業等部分,充分保障香港自由港地位,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她強調香港這個角色對投資者來說相當重要,並以「當年有一個地方叫瑞士」來形容。為何用「當年」這個字眼?梁美芬指出,隨着國際政治形勢的改變,近年瑞士再沒有遵循他們老祖宗選好的定位,堅守作為中立國家的角色,選邊站了。而「中立國家」這個招牌,過去多年吸引全世界資金流入,令瑞士在國際舞台上擁有舉足輕重位置。
有危便有機 打造成為全球南方「瑞士」
在這個形勢下,梁美芬認為「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優勢就更為凸顯。她指出《基本法》除了對港澳同胞好之外,對國家的發展也有好處,既有彈性又可以互補。就算外圍環境正「大風大浪」,但香港卻相當幸運,有祖國作為後盾,加上國家有充足準備,香港只要站穩腳跟,繼續發揮《基本法》精神,並對國家有信心。
當其他國家受到「關稅戰」影響,自然要尋求其他新市場。中國有14億人口,經濟體量龐大;而香港則是一個自由經濟體,奉行低稅率、貨幣自由流動等政策,國際資金可以留在香港投資,亦可以香港作為根據地再進入中國市場。
面對如此龐大市場,對投資者來說極具吸引力。梁美芬相信錢沒有長眼晴,只要那裏可以賺錢,資金便會流向那裏,全世界都是一樣。 香港背靠祖國,又具備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本身就很有競爭力,當然在某個階段可能需要尋求國家援手,但主要策略就是要堅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熬過風浪,做好香港「明珠」的角色。
從經驗所得,梁美芬認為面對大風大浪最重要是有資本,資本越多經濟會越穩定,香港有國家支持,國家也需要香港協助出海工作,兩者可以互相協作。正所謂「有危便有機」,香港應該好好利用這次歷史契機,打造自己成為全球南方的瑞士,透過自身特色優勢,保障投資者權益。國家策略一直很清晰,會在現今國際局勢中,竭力做好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維護多邊經濟體的角色。
頒布35年仍具生命力 兼備新時代視野
《基本法》頒布35年,梁美芬表示它仍相當活潑,亦甚具生命力,從當初制定到落實的過程中均經得起時代考驗。以往每一次釋法,都是回應一個大時代的需要。她強調面對目前國際環境,《基本法》所扮演的角色與前20多年完全不同,面對今次由政治因素引發的全球金融衝擊,一個完善的法律體制更凸顯出其重要性,香港更有本錢在大風大浪裏站穩陣腳。
梁美芬解釋「生命力」就是《基本法》的原本設計,當中的低稅率、收支平衡、土地使用等原則,其實就是國家賦予我們高度信任,自主管理的權力。經貿方面,香港享有很多獨特性,目前最重要是如何發展,而不是要改變。
要走向國際舞台,梁美芬相信國家已經有自己的發展方案,會對部分國家給予零關稅、免簽證等優惠,而內部則會堅持攻克絕對貧窮。由於國家經濟體量龐大,發展步伐相當穩定,法則法規清楚,絕對不會朝令夕改,堅持重視誠信,遵守國際規則。在國家整體發展大局當中,有一個極具活力的生命體,這就是香港。香港除享有「一國兩制」外,基於歷史原因,大部分人都懂得兩文三語,作為一個中西文化融合的國際化大都市,同時又背靠祖國,擁有鄰近地區所沒有的優勢。
認識自身短板 經濟轉型不夠快

梁美芬還強調《基本法》本身亦具備「時代感」。目前國家全速推動創科產業,投入的力度相當高,在這一點上《基本法》已清楚說明,香港要在不同領域中與國際接軌,並擔任樞紐角色,完全可以配合到國家發展策略。
可能香港在創科上未能完全追趕到國家的步伐,但已意識到自身的短板,就是經濟轉型不夠快。梁美芬認為這並非《基本法》的問題,香港目前最重要是做好《基本法》所賦予的功能。
廿三條立法填補漏洞 牽動14億人民安全
另外,梁美芬指出從《基本法》的角度看,去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年,因為《基本法》廿三條的本地立法工作終於完成,將國家安全的漏洞填補了。她指出廿三條的立法並非單純香港本身的事務,更同時牽動14億人民的安全,香港必須完成這個憲制責任。
《基本法》的生命在那裏體現呢?梁美芬形容自1990年頒布至今已35年,「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模式引起不少國家關注,例如中東及歐洲,都特別派出專家學者研究其賴以成功的優勢所在。她相信國家發展一日千里,亦會同時給予《基本法》更多的底氣及自信。在落實《基本法》的過程中,如何發揮香港本身的獨特性,並非單看條文本身,反而要視乎每一代人如何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