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災難】(1) 配套欠奉教育缺失 政府強推垃圾徵費得不償失

爭議多年,遲遲未能推行的「垃圾徵費」計劃,去年政府「的起心肝」提交條例草案,但在立法會審議近一年仍處於膠着。政府建議出售指定的綠色膠袋,市民日後必須用這些膠袋丟垃圾。可是,民間眼見政府打擊非法棄置垃圾、建築廢料嚴重不力,垃圾堆積處處,連第一步也沒有做好就,第二步立法更將會形同虛設。有議員質疑政府日後如執法不力,演變成「垃圾圍城」絕非無可能。有環保人士則力推建議,認為如果市民「乖乖地」便能成事。

法案原計劃在今屆立法會會期通過,但當前反修例亂局令條例審議嚴重滯後,如果錯過了的話,一切都要推倒重來,重頭做過。

文﹕李向榮 圖﹕黃冠華

9月中的一個星期五,本身是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帶記者到深水埗區一帶視察,了解非法棄置垃圾的情況。其中在元洲街市政大廈後巷位置,食環署在該處裝設了閉路電視鏡頭,監視非法傾倒垃圾。但記者卻發現,該處雖然裝了鏡頭,但仍然垃圾處處,甚至有人刻意在鏡頭之後堆放垃圾,鏡頭根本拍不到。

深水埗街頭巷尾垃圾處處

「呢度只係一小撮嘅建築廢料,除了建築廢料,還包括垃圾、食肆廢物、家具等。」鄭泳舜解釋,食環署和路政署一直都很努力清理,但問題是垃圾實在太多,處理不完,而且執法困難:「九龍西垃圾黑點很多,而且是會移動的。」他說,每當有街坊或議員投訴,都會有政府部門巡查:「但巡查得多,啲人知道後就去第二度放。舊區後巷多,基本上全部後巷都係黑點。」

事實上,除了後巷,其實連大街都是傾倒垃圾的天堂。大角咀惠安街,是食環署和環保署指定的垃圾黑點,記者7月時曾到該處了解,發現政府網頁列明在該處裝的攝錄鏡頭竟然「失蹤」。記者追問食環署,署方解釋因合約期滿,該署於各區設置的網絡攝錄機已拆除,新的承辦商將於7月稍後,陸續在指定地點安裝網絡攝錄機。

鄭泳舜表示深水埗後巷長期是非法棄置垃圾的溫床。
鄭泳舜表示深水埗後巷長期是非法棄置垃圾的溫床。

攝錄範圍以外棄置垃圾

記者9月底再到惠安街了解,發現兩部新的攝錄機已裝好,不過建築垃圾並沒有消失,而是被放在一個街口遠的角落,攝錄機無法拍攝到的位置。事實上,該處的建築和一般家居垃圾問題長年沒有改善,有附近車房負責人表示,經常有建築垃圾被丟在街頭上。

「主要係喺行人路上面,通常打1823政府熱線,要兩、三星期先會有人嚟清走。」該名負責人又表示,同一條街長年會有傢俬棄置:「其實都唔知係裝修佬放低定係街坊,有時啲人放低後,有人好似尋寶咁係咁摷,摷到一地都係木碎。」

一車10公噸的廢料,垃圾費為2至3千元不等。
一車10公噸的廢料,垃圾費為2至3千元不等。

開展垃圾徵費完全無配套

另一個重災區是葵涌石籬。區議員林紹輝向記者說,該區經常都有建築垃圾亂放,造成衞生和安全問題。他表示,該區私樓多,劏房亦多,街坊搬出搬入,舊傢俬、泥頭隨意放在街邊垃圾桶和垃圾站旁邊:「咁多傢俬、泥頭,我哋都唔會打1823,等太耐啦,直接以議員辦事處名義打畀食環署有關人員。」林紹輝說:「環保署在該區兩處裝咗攝錄鏡頭,但效果就未如理想,啲人將垃圾丟在鏡頭影唔到嘅地方,我形容係遍地開花。」

對於政府提出的垃圾徵費建議,林認為建議原意是好:「但係好多前期配套完全無做過,包括教育工作,同埋點可以令市民利用政府賣嘅綠色膠袋,同埋做垃圾分類,而唔係偷偷哋咁丟喺街度。」林認為,如果政府在未準備好便推行垃圾徵費的話,問題必然會很嚴重。

記者在大角咀的棄置垃圾黑點,只見附近有攝錄鏡頭的警告橫額,卻不見攝錄鏡頭。
記者在大角咀的棄置垃圾黑點,只見附近有攝錄鏡頭的警告橫額,卻不見攝錄鏡頭。

年間廢物增成 人口增成

所謂垃圾徵費,正式名稱為「都市固體廢物徵費計劃」,《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雖然早在2018年11月,已提交立法會首讀及二讀,但草案目前仍停留在法案委員會階段。委員會經過8次會議仍未有結論,另外原定的兩次會議,則因反《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亂局而被迫取消。

提出計劃的環境局稱,過去30年間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總量增加70%,遠超同期人口增長的32%,見眼香港固體廢物量越來越多,垃圾堆填區快要迫爆,政府於是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收費。

林紹輝表示,棄置垃圾問題困擾社區多年。
林紹輝表示,棄置垃圾問題困擾社區多年。

綠色膠袋9種容量 4,000熱點發售

收費主要分為「按袋收費」和按重量收費兩種。影響市民最大的是「按袋收費」,大部分住宅及工商業樓宇 、村屋、商舖都會以此方法收費,做法是每公斤收費一毫一仙,用政府出售的專用綠色膠袋丟垃圾,政府提供的膠袋總共有9種不同大小容量。

政府指,日後「指定垃圾袋」及「大型廢物標籤」可以在約4,000個銷售點購買,包括超級市場、便利店、個人護理產品店、油站、郵局和自動售賣機等。政府強調,收費不是為錢,而是要推動市民改變衣、食、住、行和生活各方面習慣,以減少產生廢物,達致源頭減廢和實踐乾淨回收。

葵青區一康文署轄下休憩處,因為附近建築物有清拆工程出現垃圾山。
葵青區一康文署轄下休憩處,因為附近建築物有清拆工程出現垃圾山。

建築廢料隨街棄置因貪非慳

在建築廢物方面,政府其實早於2005 年12月1日已推出「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規定建造工程承判商、裝修工程承判商或物業業主擁有人,在使用政府的廢物處置設施前,須先向環境保護署開立帳戶及繳費,收費按重量計算,每公噸收費由71元到200元不等,主要視乎廢物中有多少屬於「惰性建築廢物」,即石塊、瓦礫、大石、土、泥、沙、混凝土、瀝青、磚、瓦、砌石,或經使用的膨潤土。

「所以你會見到,通常放喺街度嘅建築廢料,以瓦礫和磚頭為主。」一間清拆工程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說,由於送建築廢料去堆填區要付錢,所以很多人索性將廢物隨街放,等政府自行清理:「其實一架車10噸垃圾,載滿車過去都係有限數,啲人唔係慳,而係貪。」

該名負責人說,其實一般裝修費中,已包含了倒垃圾的費用:「但係佢哋收咗個客啲錢之後,好多廢料都唔會拎去丟,而係求其放喺街,一係就貪一兩千銀,一係就貪方便唔送去堆填區。」

廢棄磚頭多以麻包袋載着,放在路邊。
廢棄磚頭多以麻包袋載着,放在路邊。

1,914個案成功檢控136宗

環保署稱,目前非法堆填及棄置廢物活動涉及多個政策範疇,包括環保、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建築物、排水、公眾安全、公共衞生或郊野公園法例規管, 並由相關部門各按其職權及法例所賦予權力執行, 在有需要時會採取聯合行動。

今年4月,6名人士及一間貿易公司,因涉及5宗非法棄置廢物案件,被法院裁定違反《廢物處置條例》或《公眾潔淨及防止妨擾規例》,共被判罰款26,000元。 根據《廢物處置條例》,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50萬元及監禁6個月,而根據《公眾潔淨及防止妨擾規例》,最高刑罰則為罰款25,000元及監禁6個月。而在去年,環保署共收到1,914宗非法處置建築廢物個案,成功檢控136宗。

垃圾分類被指形同虛設。
垃圾分類被指形同虛設。

基層市民欠支援成果難料

如此檢控數字明顯偏低。鄭泳舜說:「由去年8月至今年7月,整個深水埗區,路政署一共處理1,196公噸嘅垃圾。」數量相當於24萬包米,情況十分驚人。這反映出政府對建築廢物非法棄置的問題都不能解決,更遑論未來要推行全民垃圾徵費。

另外,對基層市民來說,垃圾徵費是一個負擔,而政府在有關問題的教育方面亦不理想,到最後他們可能真的會丟垃圾到街上。鄭泳舜認為,如果政府真的希望垃圾徵費可以推行的話,便應該在舊區,特別是一些「三無」大廈、舊樓或一些環境惡劣的地方,給居民更多的支援,給予更加多的誘因和鼓勵,而非懲罰他們。

「垃圾徵費」一旦實施,市民將要使用政府出售的垃圾袋裝垃圾。
「垃圾徵費」一旦實施,市民將要使用政府出售的垃圾袋裝垃圾。

理念正確可惜落實困難

鄭泳舜說,議員和政黨就垃圾徵費和環境局開過很多次會,希望給基層多一些支援,但憂慮仍未解除,因為環境局只說會加強人手執法,但始終未談及細節,只說會有500人執法,而500人對全港來說又明顯並不足夠。

對於垃圾徵費的理念,鄭泳舜不反對,但對於如何可以落實執行卻非常擔心:「我原則上係同意黃錦星(環境局局長)嘅方向,但法例實施前配套要先做好。老實說,如果搞得不好下推行,難保不會出現垃圾圍城嘅情況。你睇吓建築廢料問題,一開始徵費就已經搞到周街都係。」

(今屆區議會選舉,鄭泳舜報名參加深水埗區南昌北選區選舉,同區報名參選的還包括劉家衡和王曉聖。林紹輝則在葵青石籬北選區參選,同區報名參選的有袁潤洪。)

21152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