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對於緝毒的執法部門來說,不知是否值得慶賀的一年。這一年,執法部門搗破毒品大案一宗接一宗,數量和價值更屢創新高。頭8個月,共檢獲毒品數量是疫情前3倍;頭3季的吸毒人數和涉毒被捕人數均有所上升。
禁毒專員羅翠薇解釋,檢獲毒品數量創新高,除了是執法部門水平提升外,疫情期間毒犯改變運毒方式,以貨物和包裹方式偷運毒品,因而令每次檢獲毒品的數目都非常龐大。
羅翠薇形容香港毒品情況「整體受控」,但青少年吸毒和吸食大麻情況卻不容忽視,她更強調政府絶對不會讓大麻在香港合法化。
文﹕李向榮 圖﹕黃冠華
頭8個月檢獲毒品接近一公噸
去年8月,警方在一個工廈單位檢獲1.95億元冰毒及海洛英,並拘捕一名22歲大學生。一個月後的9月份,警方又拘捕一名疑似「帶貨」的年輕人,並在一個商場店舖內找到1.3億元冰毒。11月初,海關搗破一個跨國販運毒品集團,在一批報稱是舊飛機引擎、急凍雞腳的貨物中,檢獲約262公斤、市值約3億元的可卡因。
海關和警方連環破案,令去年檢獲毒品的數量和價值都大幅上升,單單在去年頭8個月,警方和海關共檢獲毒品接近一公噸,比起2020年全年多出73%,更是新冠肺炎爆發前,即2019年的3倍。另一方面,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數字顯示,2021年首三季,不論是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青少年吸毒,被捕人數方面,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青少年吸毒、特別是吸食大麻的情況更趨嚴重。(另見表)
執法部門大掃毒,對香港毒品市場有多大影響?有熟悉香港大麻行情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月大麻價格變動不大:「價錢要睇量同質素,近排都係喺600至900元一個『骨』(4分之1安士)左右,如果大量嘅話就2,800元至3,200元一安士,無乜點變。」一個「骨」的概念,如果以香煙作比較的話,大約可以製作20至25支大麻煙,但一般用家不會直接捲大麻煙。據知情人士說,大部分人都會將大麻混合煙絲,因為「㩒食啲」。
吸毒者留家中減少外出耍樂
雖然價錢波動不大,但知情人士透露,大麻的質素卻有所下降:「我唔知係咪全部貨都係咁,但我嗰啲係差咗,無咁有力,可以話同之前係唔同境界。」他估計,部分大麻的來源已由外國轉為本地:「本地貨一向都爭啲,而家啲貨差咗,好有可能係搵本地貨撐場都唔定。」
據知情人士又指,因應疫情,吸食者減少外出玩樂,留在家中吸食:「你話唔出去玩就吹水嘅,疫情之下仲有好多私竇,但我估好多人的確少咗出去,留返喺屋企食,咁基本上就唔會捉到。」
至於其他毒品方面,根據過去執法部門檢獲毒品的情況比較,2018至2021年間,可卡因價格維持約30%左右上下浮動(每公斤111萬至138萬不等),冰毒則在每公斤46至70萬之間。
疫情下毒犯改變運毒方式
檢獲毒品數字急升,是否意味着香港已經變成了「毒港」﹖「大家在新聞報道中會見到,每隔一星期,海關和警察都破到(毒品)大案,(市值)不是億億聲也是幾千萬。」禁毒專員羅翠薇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說,執法部門行動成果「驕人」,部分原因是疫情之下,旅客減少來港有關。
羅翠薇解釋,疫情下旅客來港需要接受隔離,販毒集團不會找旅客帶毒來港,然後又要接受隔離,這樣做成本很高。另外,因為入境人數太少,如果找旅客帶毒,入境時遭到執法部門檢查截獲的機會也大增:「販毒集團不能再用『螞蟻搬家』方式靠人力運貨,改以貨輪、空運或者包裹方式運毒。用這些方法運毒,通常量體比較大,所以執法部門一旦緝獲時,貨量和價值都會很高。」
拉曼光譜儀檢測危險藥品
羅翠薇解釋,毒品經海空貨運偷運入境,並非香港獨有:「其實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他們的《世界毒品報告》都提到這個問題,毒品經水路或包裹運輸,透過互聯網等出售,又或以其他不經人手的方式販毒。」
除了疫情影響,羅翠薇認為香港的紀律部隊能成功偵測到收藏在貨物中的毒品,也應記一功:「主要是多用了科技,以及評核風險的方法去緝毒。」羅翠薇解釋,海關目前除了X光機外,也引入了人工智能協助,以三維電腦掃描以及「拉曼光譜儀」來進行檢查:「其實『拉曼光譜儀』幾厲害,檢查人員不用拆開包裹,只要在包裹上面掃過,就可以掃出物品有沒有危險藥品成分,如果發現有這些成分,便會進行進一步檢測。」
智破急凍果汁偷運可卡因
在評估風險方面,羅翠薇指執法部門表現不俗,她舉例早前一宗以急凍果汁偷運可卡因的案件:「那位阿Sir在新聞中也有解釋給市民聽,他們抽出這批毒品,是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去思考,對方為何會用鐵桶運果汁?果汁一般都用膠桶運載。還有就是貨物一直以凍櫃運送,但到香港前最後一程,卻沒有使用凍櫃,那果汁豈不會全部壞掉?好明顯這批貨不是果汁。」羅翠薇透露,海關和警察會以很多方法來判斷貨品藏毒的可能性,根據貨品的出發地和貨品種類,特別是海關:「例如發現有古董櫃從非洲運到香港,就會特別小心。」
通過精準執法、科技的應用,再加上風險評估,執法部門「屢建奇功」,羅翠薇認為是好事,至少在源頭堵截到毒品:「這就是為何緝獲毒品數字上升的原因,希望解答到你問題。」
南美毒品輸港問題嚴重
不過,羅翠薇不排除有部分輸港毒品,並非供應香港本地市場,而是通過香港轉運到其他地方,不過政府並無毒品「轉口」的相關數字,因為檢獲毒品後,毒販大多不會供出轉口目的地:「根據紀律部隊評估,有部分毒品不是香港用的,因為香港吸食毒品問題,沒有某些地方周街都有人吸毒那麽嚴重,我們沒有這個情況。」
至於毒品來源地方面,羅翠薇表示與過往大同小異,而近來檢獲的毒品多數來自南美洲一帶。羅翠薇解釋, 南美毒品輸港問題一直都好「犀利」,種類主要是可卡因,而大麻則主要來自北美:「南美、非洲和東南亞一直都是毒品來源地,對香港來說,那裏來不重要,最重要是截得到。紀律部隊堵截源頭的功夫做得很好,而政府整體來說,則注重要令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知道,吸食毒品有害。」羅翠薇說這要靠宣傳教育,透過校園、醫學界和媒體,教育市民遠離毒品。
網上充斥大麻錯誤資訊
「目前香港毒品問題整體受控,但近幾年我們看到年輕人吸食毒品,尤其是大麻和氯胺酮(K仔)有上升趨勢,特別是大麻的升幅相當『犀利』。」吸食大麻人數急升,羅翠薇解釋是因為受世界趨勢影響:「一些少數的海外地區,例如是加拿大、美國部分州,以及紐西蘭都在討論,將非醫藥用大麻合法化。」羅翠薇認為這發出了一個很錯誤的訊息,就是「大麻都合法化,所以無害」。加上一些大麻早已合法化的地區,因為商業原因,以層出不窮的招數去宣傳大麻,都為年輕人帶來誤解。
「所以我們見到,網上充斥着大麻的錯誤資訊,例如說大麻是草本,所以無害,其實很多毒品,例如白粉都是草本。很多錯誤資訊讓後生仔覺得吸食大麻是『潮』的做法。」
年輕並非判刑減刑必然因素
2021年《施政報告》提出「正確認識毒害」的政策,尤其是年輕人吸食大麻情況嚴重,除了加強教育工作,羅翠薇說會考慮加重毒品相關罪行的懲罰:「我們見到有後生仔女,因為受到很少金錢的誘惑,被人利用運毒、收取毒郵包等情況。」
羅翠薇特別提出,有些年輕人以為在網上「做事」會無後果,是完全錯誤的想法。而在法庭上,「 年輕」並非判刑時減刑的「必然因素」:「我們正正是不希望毒販利用這個漏洞,即年輕會判輕一點,於是全部找年輕人來運毒。」
其實年輕人就算販運少量毒品,也有機會遭到嚴懲。羅翠薇慨嘆:「早前有一名年僅16歲的青少年,運6克大麻和可卡因,重量大約相當於一粒衫鈕,結果被判入獄兩年。」針對防止年輕人被毒販利用,羅翠薇表示,目前法例其實已經列明,如果利用未成年人販毒,成年人會被加刑,這條法例過往亦曾在法庭被引用過。不過她擔心,市民的守法意識在過去幾年受到很大衝擊,她期望政府能夠在各方面多做功夫,尤其是價值觀方面,希望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明白到守法的重要性。
每5名被捕有1人21歲以下
「販毒是很嚴重的罪行,最高罰則可判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即使沒有(被判)終身監禁,一個年輕人失去了最黃金的歲月,也非常不值。有些個案,他們只是為了千多元就去犯案。」羅翠薇透露,今年上半年大約有1,100人因為販毒和製毒而被捕,每5名被捕人士之中,便有一名年齡在21歲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上有一種誤解,認為只要不是販運、出售和製造,單單吸食毒品不會犯法,但根據《危險藥物條例》,吸食危險藥物可處7年監禁,而目前法庭一般會判這些人士到戒毒院所戒毒。羅翠薇提醒吸毒人士,吸毒本身有刑事責任,但大家最希望做到的,是盡力幫助他們戒除毒癮。
教育家長分辨孩子有否吸毒
提到大麻,不少人認為只是「入門級」,藥力不高甚至不算是吸毒,但羅翠薇對此並不認同,事實上近年大麻的藥力反而是大大提升,越來越危險。她解釋,大麻藥力取決於其中一種大麻素「四氫大麻酚」(THC)的含量。由於種植技術改良,近年出產的大麻,比過去20年THC含量增加了4倍。還有另一種化學合成的大麻,THC數值甚至更高,外地就有吸食合成大麻後死亡的個案:「所以說,現在的大麻已不是過往的大麻。」
針對青少年吸毒問題,政府也有從家長方面下功夫,但羅翠薇卻擔心,雖然家長理論上會是最早發現小朋友出現奇怪行為的人,但卻往往未能及早察覺:「例如吸食大麻臭味很重,但有家長卻誤以為那些臭味來自新牌子的煙草,其實家長分辨不到孩子在食大麻。」禁毒處因此會向家長灌輸「吸毒反應」的知識,比如是雙眼通紅,或者突然使用古龍水以圖掩蓋味道,又或者發現水煙壼、捲煙紙等等,都可能是吸毒徵兆。
「我們會教家長一旦發現這些情況,應致電禁毒熱線『186186』,我們有專業社工提供協助,資料絕對保密。」羅翠薇說,早前警方曾邀請一間專上學校,以化學方式製作不同毒品的嗅覺味道樣本,供市民「試聞」,未來或會引進到翻新後的「賽馬會禁毒資訊天地」,工程今年中大致完成。
吸食大麻對健康有極大害處
隨着近年加拿大和美國部分州放寬大麻使用,世界各地似乎掀起了一陣大麻合法化呼聲,除了美加之外,烏拉圭、南非、西班牙、荷蘭等地都不同程度將大麻合法化。不過,《國際藥物管制公約》仍將大麻列為危險藥物。至於港府對大麻的立場,羅翠薇肯定國家和香港絕對不會將一些危害市民、社會的物質合法化,這方面立場非常清晰。
「很多人都有這個合法化疑問,外國很多地方都已經合法了,為何香港不將大麻合法化?我會這樣回答:首先,大麻對人有沒有害?」羅翠薇認為,吸食大麻不單對吸食者有害,對身邊家人、社會都帶來沉重傷害和負擔。禁毒處曾委托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鄧偉光教授,研究吸食大麻的害處,發現吸食者患上精神分裂、燥鬱和抑鬱症的風險會比一般人增加兩至三倍,越年輕的人吸食危害越大,所以吸食大麻絕非無害:「為了市民健康,我們看不到有合法化的需要。」
不能認同大麻合法化理由
對於外國將大麻合法化,羅翠薇覺得理由很奇怪,例如說:減少非法買賣、減少法庭審理有關案件工作量、增加稅收、令年輕人更難接觸大麻……羅翠薇深信實踐起來難以達到當初預期的效果,因此絕對不能認同 :「如果法庭真的要做多點工作,我們便增加這方面的開支,而不是將它合法化,完全不合理。另外,稅收和市民健康之間,特區政府一定會選擇保護市民健康。」
至於非法大麻會否因為合法化而消失?羅翠薇舉出走私煙做例子,走私問題不會因為合法出售煙草而消失:「當然每個地方有不同的政治和經濟考慮,我不批評,但就香港特區政府而言,大麻絕對不可以合法化。」
羅翠薇也注意到,外國有人積極推動全球各地大麻合法化,甚至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發表示的《世界毒品報告2021》都提到,外國有些大型煙草商和酒商,開始推動各地大麻合法化:「大家都記得,酒、大麻和一些止痛劑,因為背後一些商業利益考慮,在外國泛濫得很厲害,所以我們要更加清晰立場,和祖國一樣,跟從《國際藥物管制公約》中對成員國的要求,大麻是毒品,非醫藥用大麻不會合法化。」
危險藥物有機會被濫用
近年有人認為,部分含大麻素的產品有醫學用途,不准使用大麻會阻礙醫學發展。羅翠薇認為香港有一個健全的藥物註冊制度,很多危險藥品,例如嗎啡、可代因,甚至是安非他命類毒品,本身都是藥物:「你可以正正經經註冊產品成為藥物,有醫生處方才就可以買到,這就是作為醫藥用途。」
如果大麻真的需要作醫藥用途,可以按香港既定的方法和法例,申請註冊使用,但羅翠薇擔心,危險藥物處方使用後,有機會出現濫用問題。但她補充,目前並未有含大麻的藥物在香港註冊使用:「有人申請註冊我們便審批,但和大麻合法化完全無關。現在很多毒品,我們在控制之餘也可以照樣『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