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人手流失、短缺,並非香港獨有問題,而是全球各地皆出現的現象。港府最近出招搶人才,計劃今年年中修訂《護士註冊條例》,服務一定年期並獲僱主確認表現滿意,便可以免執業試在香港正式註冊。
此舉引起坊間激烈討論,有人表示支持,有人表達憂慮。究竟修例的吸引力有多大?服務一定年期究竟幾年最為合適?語言對於境外護士是不是真的如此大障礙?執業試是不是非保留不可?境外護士是搶香港人飯碗,還是幫助香港醫療?
《堅雜誌》採訪了6位持份者,各抒己見。有90後內地護士說,廣東話、英語不是問題,若港府修例非常有興趣來港執業。有大學教授指,目前全球都在搶內地護士人才,內地護士可望成為本港醫療體系生力軍,增添本港醫療競爭力。
有病人組織坦言,引入境外護士解決護士荒,是一個可行方法,服務一定年期,以5年為佳。有立法會議員表示,要訂立引入境外護士人數上限,確保本地就業不會受到衝擊。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引入境外護士及增加本地護理課程學額應雙軌並行。
文:郭延桐 圖:黃冠華、受訪者提供
本港醫療系統長期缺人,已非新鮮事。政府早自上世紀便已持續進行對本地醫療人力統計調查,又於2019年委託港大進行醫療人力推算,預期2030年將欠缺3,679名註冊護士,到2040年進一步增至5,060名護士。在新冠疫情和港人外移的催化下,註冊護士及登記護士流失率分別高達11.2%和14.8%。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目前是透過本地培訓,或非本地培訓並通過護士管理局執業考試,就可以成為註冊或登記護士。但近年單憑執業試引入的境外護士,已下降至接近單位數,故需要開闢新途徑增加人手,追求「超常」改革。
90後廣西護士 佳佳:來港服務語言不是問題
中國有14億人口,當中有高達500多萬名護士守護廣大市民生命,佳佳是其中一員。1992年出生的佳佳,畢業於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擔任手術室護士,具備6年護理工作經驗。
最近聽到坊間討論港府擬修訂《護士註冊條例》,降低境外護士註冊門檻。消息讓佳佳感到非常興奮,更坦言香港護士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好,而且「香港老百姓對護士的態度通常很尊重」,讓她感覺良好,所以若港府修例,會非常有興趣來港服務。
內地課程有「護理英語」科
對於坊間有擔憂的聲音,害怕境外護士來港接觸本地病人,不懂廣東話而未能與患者有效溝通,又或不諳英語而無法看懂醫療紀錄,佳佳直指語言根本不是問題。
佳佳以自身經驗為例,她前幾年來香港進修,在都會大學修讀環保研究碩士課程:「我來到香港(求學)才開始學習粵語,一個學期我就能夠開口說簡單粵語,一年就對答如流了。」所以她相信粵語根本不是障礙。
至於英語,就更沒有問題。佳佳說,內地護理課程也有「護理英語」這個科目:「不管你做甚麼,只要到了一個地方,它需要,其實你真的去學,所以不是障礙,語言絕對不是障礙。」
內地大學護理學院課程五年制
談到當時就讀內地大學護理課程,佳佳形容是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走過來。佳佳說,在內地要讀醫,入學資格很高:「起碼高考要考到600分,才能學醫。」翻查資料顯示,高考總分是750分,考600分相當於得到總分80%,看來絕不是一件輕鬆事。
佳佳最後考上了廣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護理課程是5年,當中4年學習護理知識,最後1年到醫院實習。據她介紹,全課程共253周,必修課36門,總學時數3,727學時,外語280學時,臨床實習48周。
護理課程內容包括:人體解剖、生理學、組織學、胚胎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藥理學、醫學英語、急救護理學、康復護理學、社區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護理心理學等等。
醫護世家出身有使命感拯救生命
走上護士之路如此艱難,佳佳為何還會選擇這個職業?原來佳佳來自醫護世家,媽媽是婦科醫生,姐姐是護士,兩個哥哥都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從小在耳濡目染下,對將來要成為一名醫護早已埋下種子。
佳佳大學畢業後,因為身材高挑、長相娟好,迅速被發掘成為模特兒,但她還是選擇了成為一名護士:「因為我覺得做模特兒沒有那麼神聖,自己心中還是有一種使命感,覺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媽媽從小教導做醫護須嚴謹認真
回想小時候,佳佳聽到最多的就是家人分享:「我們今天遇到的病人是怎樣的,如何把她搶救過來。」媽媽經常教導佳佳:「做醫護,一點錯誤都不能犯,一定要嚴謹認真,而且要查缺補漏,下班後還要回想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下次要改進。」
「作為醫護,面對的是人,是生命,不是動物,絕對不能兒戲。」佳佳補充說。
城市大學助理教授 明偉傑:全球都在搶內地護士人才
明偉傑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衞生及流行病學助理教授、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衞生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同時是香港優專協會生物醫療行業委員會副會長。對於港府擬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引入境外護士,他表示支持。他認為,只要「確保質素的前提下,修例絕對沒有問題」。
那如何才能夠確保質素?明偉傑表示,以廣西護士佳佳為例:「如果我們只有時限,沒有一個考核的話(免執業試),時限我建議是2至3年;如果她願意去考核,其實這位廣西護士隨時可以應考這個執業試,就不需要等2至3年,我覺得這兩條路都可以。」
2至3年熟悉香港規範已經足夠
為何2至3年最為適合?明偉傑解釋:「香港護理培訓,與世界各地的護理培訓總會有不同,和內地護理培訓當然也會有分別。」設定「一定年期」,最主要目的是讓境外護士「熟悉香港的工作流程、醫療規範和用藥習慣」。
「香港註冊護士,就算培訓一個從零開始,都只是幾年時間。我深信她們(內地護士)不是零基礎底下,在一個相對較短時間,就可以掌握香港的特殊要求。我對她們的學習能力有信心。」明偉傑說。
建議分三階段引入境外護士
港府引入境外護士,明偉傑建議可分3階段執行。對首階段引入的境外護士,要求可以「稍為高」,他說:「第一階段,我建議要具備本科學歷的護士,或者已經得到副高職稱的護士(即具備5至10年工作經驗)來香港。」
「第二階段要視乎第一階段成效,包括我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數據,第一階段來港工作的境外護士來到香港是否適應,是否可以了解香港醫療規範等等,我覺得第二階段可以檢討這個『一定年期』,2至3年是否合適。」
至於第三階段,明偉傑認為可以放寬到中級職稱的護士來港,即畢業後大概工作3至5年的護士。他認為,目前香港缺乏人手,不建議以培訓為目的,要「一來就可以上手」,所以初級職稱和剛畢業的護士,他暫時不太建議引入。
設認可名單 三甲醫院有保障
明偉傑同時呼籲,設立認可院校名單,對質素也會有保證:「譬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三甲醫院例子,如果我們引入的境外護士,是從這些醫院培訓出來,我都有信心。」
其實所謂三甲醫院,又稱三級甲等醫院,是國內對醫院按照《醫院分級管理辦法》,實行「三級十等」等級劃分中的最高等級醫院。等級劃分實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才能評為三級甲等。如果簡單理解,就是大學附屬醫院,類似香港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瑪麗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等等。
境外護士搶走港人飯碗純屬謬誤
對於坊間有聲音指,引入境外護士會搶走香港人飯碗,明偉傑解釋,並非境外護士搶香港人飯碗,反而是全球都在爭奪這些人才:「就算內地護士,她們不來香港,其實她們可以去英國或者澳洲等地,從事護士行業工作。」
翻查資料可見,為了解決醫療系統人手短缺問題,多國都出招搶奪醫療人才。英國去年9月簡化醫療人員註冊程序,方便海外護士在英國醫療監管機構註冊並工作。澳洲去年9月也放寬移民政策,永久移民配額增3.5萬,總額達19.5萬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加快海外培訓護士簽證辦理和註冊。新西蘭去年12月修改了移民條例,新西蘭或海外註冊護士會列入「綠色名單」,可直接申請居留權。
內地護士 成全球醫療生力軍
另外,加拿大政府亦正考慮從中國招聘護士。加拿大推出家庭護理員試驗計劃,為在加拿大累積相應工作經驗的私家護理員,提供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的機會。護理人員在加拿大獲永久居留資格所需工作經驗,將從24個月減至12個月,相關規定今年4月30日生效。
「我想,全世界都在爭奪內地護士,如果我們香港能夠成功爭奪,對香港整體來說一定是好事。」不過明偉傑也承認,本地護士由始至終都會是主力軍,內地護士只是生力軍,幫助香港增添醫療競爭力。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 林志釉:服務年期最好是5年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不反對引入境外護士,他認為:「引入一些有一定程度、資歷和學識的護士,對解決我們本地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是一個可行方法。」
不過,他關注到坊間有聲音說,只要在港服務1年,僱主確認其表現滿意,便可以免執業試在香港正式註冊,他直斥是「本末倒置」。
「如果不是香港畢業護士,不論來自內地還是海外,訓練可以很參差。有些國家,如果護士不是讀4至5年大學就有資格擔當護士,醫療水平會低。」因此林志釉建議服務年期為5年,對病人最有保障。
立法會勞工界議員 周小松:訂立引入境外護士人數上限
對於港府計劃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引入境外護士,立法會勞工界議員周小松表示「原則上支持」,因為本港長期人手緊張,「可以多一個渠道輸入一些香港需要的護士」。
周小松對於引入境外護士最關注兩點:「一個是(引入境外護士)質量(問題),一個是數量(問題)。」他建議當局訂立引入境外護士人數上限和工作期限,確保本地就業機會不受衝擊。
周小松解釋,根據港大醫療人力推算,2030年欠缺三千多名註冊護士,但現在本港每年都有2,000多名護士畢業:「我的看法是,香港有條件培訓,有能力培訓,而且有師資、有學生,現在雖然(護理學相關課程)名額是2,000多,但入學申請非常踴躍,競爭激烈。最重要的是有時間。」問他引入境外護士的人數,是否上限幾百人即可?周小松表示暫時無法估算,因不清楚目前究竟缺多少人。
須堵塞護士人手流失漏洞
周小松亦深明每年培訓出來的護士,未必全部能夠吸納到醫療系統,而且近年護士人手流失嚴重,未來亦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對護士需求急增。因此周小松認為治本的方法,應該是盡力去堵塞護士人手流失的漏洞。
至於如何堵塞?周小松說:「現在流失率超過10%是不正常的,如果公營系統大概3萬護士,意味每年約3,000人流失,所以長遠要研究一下,改善護士工作環境、提高護士薪酬待遇、減輕護士工作量。」
承諾優先聘請本地培訓護士
對於外界有聲音質疑存在「保護主義」,周小松毫不諱言:「當然保護主義,如果窒礙香港的醫療系統質素提高,我當然不贊同。但是在保證我們醫療系統運作正常下,我相信,保障本地護士優先就業,是政府應該考慮的因素。」
他建議當局參考過往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經驗,承諾優先聘請本地培訓護士:「當時政府承諾會優先聘用本地培訓醫生,但反而這次(修訂)《護士修例》,政府就未曾承諾優先聘用。所以我覺得,保護主義說得不好聽,就是保護主義令香港醫療質素下降,但如果能夠在保障(醫療質素)的前提下,我覺得保護本地培訓醫護就業也很重要。」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 林哲玄:應由護士管理局把關
港府擬修例引入境外護士,增設「特別註冊/登記(護士)途徑」,換言之,不論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服務滿一定年期並獲僱主確認表現滿意,便可以免執業試在香港正式註冊。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對此態度非常謹慎,他強調把關非常重要。
林哲玄解釋:「把關,我覺得起碼是香港護士管理局,如果你說個別僱主做評核是否可以?如果是醫管局、衞生署,或者大學都可以考慮。即使是這些機構,他們的評核方法我相信都要香港護士管理局把關才行。如果你說小機構,譬如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我不相信他們(相關僱主)有能力做,我不相信可以做出一個有效評核。」
申請人須申報有否違規紀錄
另外,申請人必須申報在當地執業時有否違規紀錄,林哲玄認為這是必須:「這是操守問題,起碼最基本你(引入境外護士)沒有被人發現過專業失當。」若附上當地僱主推薦信,林哲玄認為會更理想。
對於免執業試可在香港正式註冊,林哲玄就認為執業試應該繼續,始終考試是最客觀標準,當然可以審視考試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但還是應該保留:「就算你不給一個考試,(境外護士)都需要做一個實習試,或者實習評核,譬如基本護理程序要懂,考派藥、無菌步驟,譬如洗傷口,對一個病人健康評估,這些都是日常護士要做的工作,考核我覺得很合理。」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 吳寶城:實習可以替代執業試
根據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早前公布,近年單憑執業試引入的海外護士,已下降至接近單位數。他指受疫情影響,來港參加執業試的人數減少,以2021年為例,有73人參加第一部分筆試,僅11人及格;8人參加第二部分實習試,有4人及格。要通過執業試,須兩部分考試及格。盧寵茂認為,及格率低影響投考意欲,故局方有必要開闢新途徑引入人手。
執業試是否非保留不可?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認為,目前本港情況是執業試合格率低,難以吸引海外護士來香港,即使他們願意來也很難通過考試:「透過這個方法(執業試)去補充人手不容易,如果再不引入新方法去解決的話,會是一個困局。」因此吳寶城建議,可以用來港實習替代執業試。
提供適當實習訓練毋須過分擔心
吳寶城分析執業試合格率偏低的情況:「可能是不同地區有不同標準,可能有不同方式照顧病人。香港(標準)可能要跟着某個程序、方式才算恰當。對於一個境外護士,他們用其他方式,這個方法未必是錯,只不過是不合適,或者與香港不同。」吳寶城認為即使考試不合格,也未必與護士質素有關。
「即使是內地護士,只要有實習訓練,有適當監管,實習時候有人協助,我覺得毋須過分擔心。」吳寶城指出,香港院校開辦的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一般為期5年,基本上每年均會把實習「滲透」入課程中;而內地護理學課程一般也是5年,最後一年也要進行全年實習。
海外引入與增加本地學額雙軌並行
本港每名護士需要照顧10名以上病人,遠高於國際標準比例1:6,護士荒是確實存在的問題。吳寶城認為要解決問題就需要引入境外護士,並增加本地護理課程學額,雙軌並行。他解釋:「護士人工待遇不俗,收生分數相對沒有其他專業如醫學、藥劑那麼高,加上疫情幾年下來,更加凸顯了醫護工作的價值,故即使近年不斷增加學額,本地需求仍然存在。」
翻查資料顯示,現時本港多所大專院校均有提供護理學相關課程,連同醫管局護士學校,每年提供大約2,000個學額。雖然現時港大、中大、理大及都會大學均有提供護理學課程,但學額競爭激烈。其中港大護理學課程去年吸引2,000人報讀,但學額只有210個,平均9人爭1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