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半年,多宗嚴重的棚架工業意外相繼發生,旋即引起各界對這門「搵命博」行業高度關注。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出招」,強調局方相當關注棚工的職安問題,並會集合棚業各持份者,一起「坐下來」,研究改善施工程序。
竹棚架作業尤其是懸空式棚架,俗稱(吊棚)更屬高風險行業,「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主席、立法會選舉委員會議員陳沛良接受《堅雜誌》採訪時解釋,吊棚意外的嚴重程度較其他工種高,導致保費高昂,承保公司數目也不多,有工程公司甚至鋌而走險,出現「無保上陣」情況。
勞工處、棚業、保險界經過磋商多時,終達成共識,並於今年1月1日起推出註冊計劃,冀在新措施下,通過強制認證、行業升級與保險折扣,化解吊棚工種「高風險——高保費」的惡性循環,至於成效如何則有待時間驗證。
文:Wing Yip 圖:陳錦輝
陳沛良形容,今次屬於一個「互諒互讓」的方式,希望可以推動大家多行一步。他指出,懸空式棚架(俗稱吊棚)屬高風險行業,一旦發生意外,死亡率及永久傷殘比率極高。故此,保險公司因虧損率太高,普遍不願承保,導致棚商在購買勞工保險時遇到不少困難。由於根據勞工法例,僱主須為員工投保,但保險公司基於商業考量拒保,形成棚商與保險業出現「兩難局面」。
高危工種保費高昂 棚商鋌而走險
作為「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有限公司」主席的陳沛良表示,保險公司是一個商業機構,不能長期做虧本生意,但既然問題已經放在眼前,必須找出解決方法,保險業界於是成立了一個名為「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管理局有限公司」(管理局),為未能在巿場購買僱員補償保險的僱主,特別是從事高風險行業的僱主,提供後援巿場。
他指出,雖然管理局已經成立,但有關保費也需要通過精算,包括出事率、工人受傷嚴重程度等等來計算。吊棚屬於相當高危工種,經過精算後保費仍然高昂。部分棚商因此鋌而走險,「博」勞工處抽查不到,萬一被「捉到正」的話只有認罪賠償,這個情況並不健康。
接受職安培訓 工友持證上崗

棚商希望保險公司降低保費,另一方面,保險公司認為若不降低工傷比率,難以將保費降低。陳沛良表示,在這個「關節位」上雙方經過頗長時間商討,最終在今年1月1日起開展裝修維修工程的「懸空式棚架」指定行業註冊,工友除了需要接受適當培訓外,更必須「持證上崗」,棚商也需要提升本身專業水平。
陳沛良表示,為配合有關升級計劃,過去一段時間,職安局亦做了不少準備功夫。他透露,早前曾參觀訓練工場,發現每個工序都相當嚴謹,考試「肥佬」就不能認證,沒有合格證便不能開工,基本是要讓吊棚工序更為專業。
陳沛良:通過職安培訓保費大幅打折

職安局除提供培訓外,棚商若達到特定水平便可升級,有助購買保險時獲得折扣,降低保險費。陳沛良表示有關折扣達30至40%之多,具一定吸引力。
計劃於今年1月1日推出,陳沛良認為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包括意外率有沒有明顯改善?其次也視乎參與計劃的搭棚公司是否踴躍?參與數目少的話,保費不足,如出現一兩個嚴重個案,會令保費調整幅度大幅波動。
陳沛良表示,討論過程中大家出了不少力,都希望能夠促成其事。他認為,吊棚屬高危工種,安全相當重要,站在保險業界角度,任何措施只要對行業安全有改善的話,都會歡迎。有關安排預計試行一年後,再檢討運作情況。
年輕人或老前輩 安全措施最重要
勞工處副處長馮浩賢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新修訂的工作守則,清晰規定若沒有詳細評估,不可以隨便拆除「連牆器」,而從事吊棚的工友須先行修讀建築業議會提供的課程,希望透過有關修訂提醒工友,職安健的要求也須與時並進,不要因為自己是「老師傅」就忽略了職業安全意識,必須做足安全措施。
馮浩賢解釋,在新安排下明確規定,當物業內有單位需要搭棚維修,管理處必須查核有關人員證件,如果對方拒絕合作,可以致電勞工處,處方會派員跟進。
有關措施會否對中老年工友造成一定影響?馮浩賢認為,在有關修訂推出前,已向業界進行廣泛諮詢,知悉各方需要,棚業也支持。當然,最初有部分工友不太明白,直至他們親身參與培訓課程,接受測試後,才知道課程有多嚴謹,自身水平也大為提高。無論是年輕人或者老前輩,做足安全措施都是最重要。
馮浩賢: 提升職安水平持續加強宣傳

馮浩賢指出,棚架工程分為地盤的「大棚」和維修的「吊棚」,「大棚」的保險主要包括在整個地盤工程當中,購置保險不會太困難。現時主要的爭議點為「吊棚」,由於屬高危工種,保費相當昂貴,導致部分承包商鋌而走險,在沒有購買保險的情況下繼續開工,對工人及承包商等均沒有好處。
馮浩賢表示,討論過程中保險界提到導致保費持續高企,主要是吊棚意外數據不整全,精算師唯有用相當「穩陣」的方案,將保費訂到較高水平。因此,處方首先必須將相關意外資料交給香港保險業聯會,讓他們的精算師再作研究。
另一方面,棚業界亦明白到,再不改進業內生態,只會令經營越來越困難,同意提升行業標準,包括棚商須向職業安全健康局申請一個俗稱「金漆招牌」,即經職安局專家審批,申請公司無論在公司管治、負責人的相關培訓方面,都達到標準。
馮浩賢認為可以利用今次契機,提升吊棚業的職安水平,下一步就是持續加強宣傳。他表示處方本着三大原則,即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和教育培訓,無論應對任何工種,也按照這幾道板斧辦事,可謂萬變不離其宗。
借助人工智能系統 無人機巡查

經過過去一段時間大家努力,馮浩賢認為處方在推動職安健工作上已取得不錯成績,當然意外一宗都嫌多。
近年處方借助人工智能系統,協助加強工場監控,馮浩賢舉例如在工友頭盔上加設裝置,若工友走錯地方,又或誤入危險區域,中央控制便會響警號。
除此之外,無人機擔任監察工作將是大勢所趨。馮浩賢希望今年第四季左右,勞工處會有一隊同事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巡查,並負責搜集現場證據。好處是巡查⻆度可以較刁鑽,能夠涵蓋高空位置,甚至可以做到隨時隨地「翻兜」,讓一些違規行為無所循形。
開開心心上班 平平安安回家
馮浩賢形容工友的職安意識不斷提高。早在三十年前,若要求工友進入地盤前必須戴頭盔,起初工友都相當抗拒,但隨着加強立法、巡查和宣傳教育,現時若不戴頭盔,工友反而感到渾身不自在,這是一種潛移物化的改變。
他曾經與不同地區的行家分享,大家都認為單靠巡查所起作用有限,始終人手不夠,反而是改變行業的工作文化、習慣和環境,工友自然就會遵守安全守則。馮浩賢希望大家「開開心心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這是每個人都清楚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