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失當】(1)議員指與大灣區發展不協調而拒撥款 籌建10年沙嶺「殯儀城」 恐前功盡廢

今年4月初,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民建聯議員陳克勤向特首林鄭月娥發炮,指當局不顧國家發展規劃,在「大灣區中心」、羅湖口岸附近的沙嶺墳場擴充興建大型「殮葬城」,規劃上出現嚴重失誤,但林鄭月娥當面拒絶叫停項目,稱民生問題也很重要。
沙嶺墳場擴建籌備經年,經再三討論,終於決定要興建集殯儀、火化及安葬於一身的大型設施,4年前向立法會申請基礎工程撥款𣈱通無阻,豈料今年政府就第一期工程向立法會「闖關」申請撥款,政界轉向反對之餘,還趁4月答問大會「先發制人」,向林鄭月娥提出質詢,更揚言要否決撥款。這樣180度大轉彎,究竟事情有甚麽來龍去脈?
殯儀業界則指火化和殯儀設施已嚴重不足,一旦叫停項目,現有設施將難以負荷,市民到時又要繼續受「排期、無地方、捱貴租」之苦。

文:本刊記者 圖:黃冠華

沙嶺墳場擴建部分,和羅湖商業城僅一河之隔。
沙嶺墳場擴建部分,和羅湖商業城僅一河之隔。

2017年財委會大比數通過撥款

沙嶺墳場擴建工程工程圖則。
沙嶺墳場擴建工程工程圖則。
2017年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以大比數通過基礎設計撥款。
2017年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以大比數通過基礎設計撥款。

地少人多的香港一直受土地問題困擾,市民長期抱怨「生無屋住、死無地葬」。面對骨灰龕位嚴重短缺問題,政府於2010年公布解決骨灰龕位政策,在18區物色24幅可供發展骨灰安置所用地,當中包括沙嶺墳場。

按政府規劃,沙嶺墳場將興建火葬場、殯儀館及訪客中心,提供10個火化爐、4個多用途儀式禮堂及1所可容納80具遺體的停屍間。殯儀館方面則有30個禮堂,包括有化寶爐、停屍間和泊車位等設施。至於訪客中心,則設有憩坐處、展覽室和一個可容納約120人的餐飲設施。骨灰龕方面,沙嶺預計可提供新龕位達20萬個。

如此大型規劃,政府需分期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2017年初,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沙嶺墳場興建骨灰安置所、火葬場及有關設施的土地平整及相關基礎設施工程》文件,提出除了將工程計劃的一部分提升為「甲級」外,並申請撥款25億6,640萬港元作前期工程;包括在沙嶺墳場一帶平整約1.8公頃土地,以便日後建造骨灰安置所;另外又會興建上落客區,擴闊部分沙嶺道和蓮麻坑路,並進行相關的基建工程。工程在同年5月6日於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以27票贊成、0票反對、3票棄權通過。2017年10月20日,立法會財委會再以41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工程撥款。

2019年5月,政府向立法會提出《在沙嶺墳場興建骨灰安置所和紀念花園設施工程》(第一期發展計劃),當中涉及5.4萬個龕位和12.4億元撥款,同年11月13日獲工務小組委員會通過。然而,計劃到了2020年7月13日,卻在立法會財委會上遇到阻力,政府最終要撤回撥款申請。

陳克勤:北區區議會反對政府議案

預想圖中的靈灰安置所隱藏在山坡之上。
預想圖中的靈灰安置所隱藏在山坡之上。

翻查7月13日會議紀錄,新界東立法會議員陳克勤當時提出,「打鼓嶺鄉事委員會」會前向各議員提交信件,指政府不應以「斬件」形式將厭惡性項目提交審議,又指北區區議會其實在2020年1月的會議上,已通過要求政府大幅縮減低沙嶺墳場骨灰安置所擴展規模,以及立即取消興建殯儀館和火化爐的議案,但政府卻指該項目得到北區區議會支持。

時任立法會議員的涂謹申和林卓廷在會上質疑,政府為何沒有把北區區議會的最新意見,納入到審議文件內,涂謹申更激動地質問政府官員「係唔係想呃議員」;陳志全亦批評政府未妥善處理北區居民的意見。政府解釋,當局曾在2018年就第一期發展計劃諮詢過北區區議會,並得到支持,而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第二期,即火葬場和殯儀館部分。

何君堯首提要考慮大灣區發展

根據紀錄,會議上只有何君堯提出沙嶺墳場擴建「哽」着大灣區發展。
根據紀錄,會議上只有何君堯提出沙嶺墳場擴建「哽」着大灣區發展。

新界西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提出,政府2012年提出計劃,和2020年時根本是兩個世界﹕「現在都講大灣區,如此大面積和規模的墳場『哽』住我們同深圳之間的發展,是否應該重新檢討政策?」何君堯提出政府要與時並進,檢討設計。

陳克勤隨後亦表示,政府所謂的諮詢工作是邏輯出問題,尤其在交通配套問題上:「我們都唔想反對你(政府),不過你可否將議題……既然有如此大爭議,你收起佢,留待下次再傾?」及後涂謹申和林卓廷加入戰團,建議當局應考慮撤回撥款建議,待取得北區區議會支持後,再將計劃提交財委會考慮。政府最終決定撤回有關文件。

風向改變政府「闖關」荊棘滿途

沙嶺墳場擴建計劃和「大灣區」扯上關係,除了上年何君堯在財委會提出過之外,就是今年3月以後的事。《文匯報》3月28日率先報道,政府計劃再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引述議員意見,指計劃與大灣區規劃格格不入。內地知名網紅司馬南之後更在網上發聲,批評香港政府沒有考慮深圳民眾感受。

隨後《大公報》及《文匯報》繼續報道,並引述「打鼓嶺鄉事委員會」主席陳月明、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劉國勳的意見,認為政府使用土地的方式,應配合大灣區發展。陳克勤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就此事向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質詢後,《文匯報》再為議案「數票」,並表明合共有21名建制派議員反對或傾向不同意擴建計劃,政府想要在立法會「闖關」,可謂荊棘滿途。

2019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2017年7 月1 日,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2017年7 月1 日,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是2015年首次在國務院屬下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文件《一帶一路》中提出。2017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大灣區規劃納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同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在他的見證下,發改委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為大灣區的建設、分工,訂定規劃目標。

比對時序,2017年3月,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入「大灣區規劃」後兩個月,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了沙嶺基礎設施工程提案。同年10月,即《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後3個多月,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沙嶺計劃的有關撥款。而從頭到尾,其實只有2020年7月的財委會中,何君堯提出過大灣區和沙嶺墳場之間的關係。

答問會議員「挑機」林鄭企硬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接受質詢,遭議員追問沙嶺墳場擴建的去留問題。
特首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接受質詢,遭議員追問沙嶺墳場擴建的去留問題。

今年4月,陳克勤在答問大會中,就沙嶺計劃向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質詢,林鄭並無示弱,指項目在10年前已開始規劃,官員沒有水晶球,不知道大灣區會提升至國家規劃層面,但要推翻項目已很困難:「殮葬是700萬人的民生迫切問題,完全叫停會影響好大,令大家關心多年缺乏靈灰位設施的問題難以解決。」特首承諾會要求有關部門研究,如何興建及管理好有關措施。

陳克勤:政府無大灣區發展觀

陳克勤在答問會上當面質問林鄭月娥。
陳克勤在答問會上當面質問林鄭月娥。

「我支持興建多些龕位,但沙嶺項目在今時今日,在《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之下,無論是地理位置抑或規劃上,都存在錯配。」陳克勤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說,沙嶺項目帶出的問題,是政府官員做規劃時沒有國家的大灣區發展觀。他表示,北區是香港和大灣區發展的相連地帶,沙嶺正位處3個口岸的中間點,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位置:「如果我們用好這個地方,它的土地潛力肯定非常之高。」陳克勤認為這些地段大可發展物流、創新科技,甚至是興建公屋,都好過做骨灰龕場。

明明是錯不能繼續錯下去

陳克勤解釋,目前政府計劃將新界北和河套區一併發展,因此若然將打鼓嶺建造成物流和創科中心,必定大有可為:「怎會無端端放一個骨灰龕場在這裏?與此同時,在同一時空內,政府又要在和合石毗鄰興建一個萬多人居住的公共屋邨,邊個會想住在和合石隔離?」陳克勤說,如果現在作出改變,可能會重新走一段城規程序,但不代表不可以做。

「我們看到沙嶺已經進行了一些平整工程,也得到撥款,但不代表不能調整或更改。如果你明明見到事情是錯的,而你繼續錯下去,那政府是不是一個幫市民解決問題、有前瞻性的政府呢?」

事涉國家規劃不能小修小補

陳克勤指新界北是大灣區發展的一部分。
陳克勤指新界北是大灣區發展的一部分。

陳克勤透露,政府原本計劃今年5月再闖關,向財委會申請撥款,但經他向特首提出口頭質詢後,暫時未有「下文」:「我不知她(政府)會不會再來立法會闖關,但如果能夠重新思考,在這個戰略性位置是否要興建大型骨灰龕場?她肯諗,我絕對歡迎。」陳克勤說,環境、交通等其實都是「好小」的因素:「我們在說的,是國家規劃發展觀和國家規劃的錯配,不是小修小補可解決問題。」

當年大灣區綱要仍未落實

陳克勤否認在事件中先贊成後反對是「彈弓口」,稱當時大灣區綱要尚未落實。
陳克勤否認在事件中先贊成後反對是「彈弓口」,稱當時大灣區綱要尚未落實。

40多名議員2017年贊成撥款,但到最近不少人「彈弓口」,表示對計劃有所保留,甚至持反對意見,其中就包括了當日有份投贊成票的陳克勤:「我們當初支持呢個項目,和今日有不同的投票立場,沒有直接關係,我們當時是從民生所需去看這個項目。」陳克勤澄清,當時的大灣區規劃綱要還未落實,只在一個很初步的討論階段:「如果當時綱要真的落實了,那就不用花兩年時間將它具體化。」

到後來,議員發覺政府規劃失誤,沒有考慮大灣區發展需要,因而促請政府重新考慮:「正正是大灣區規劃綱要出來之後,發覺這東西放在這裏(沙嶺)會有問題。」

骨灰龕位供應暫不成問題

就算沙嶺的原本計劃未能落實,陳克勤認為政府絕對有時間補回沙嶺的骨灰龕位,滿足市民需要:「我們上周才批出了(北大嶼山)小蠔灣5萬個骨灰龕位,而(屯門)曾咀有15萬(政府稱16萬)個已完成,以香港每年約5萬人死亡,曾咀龕位足夠3至4年使用。」

其實打從政府推出「區區參與」的殮葬政策後,骨灰龕位數量正大幅增加中,例如曾咀的「新場」已於2019年落成,未來可提供16萬個骨灰龕位;粉嶺和合石擴建可額外提供22,000個龕位,今年6月可供申請。計劃2023年落成的石門骨灰安置所,亦可提供4萬個龕位;東區歌連臣角2022年會有25,000個龕位推出;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最快2024年亦會加推7萬龕位。

60620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