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2)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囤積行為?

1. 家裏有大量物品並且非常混亂地擺放,一些重要位置如睡床、廁所等都被雜物阻塞而未能發揮到其功能。

2. 有過度獲取的習慣,因不知如何選擇,唯有全部帶回家中。

3. 把過多物品帶回家後,卻很難選取物品丟棄,結果「有入無出」。

(註:是否確實患有囤積症,須經由精神科醫生等專業人士診斷)

部分露宿者有囤積行為。
部分露宿者有囤積行為。

囤積物品種類

1. 衣服
非常容易獲取,部分囤積者因身形有變化後不捨得丟棄而導致。

2. 食品
如罐頭、飲料、油鹽醬料等,部分囤積者是因經歷戰亂而習慣囤積食糧的長者。

3. 醫療用品及個人護理物品
如口罩、消毒劑、藥品、沐浴露等,這些人往往不自覺地過度及重複購買或獲取。

4. 動物
屋內飼養大量動物,大部分源於愛心將流浪貓狗收留,但越收越多,終至狀態失衡。

5. 收藏品
如影音產品,有個案曾經囤積5部舊式大電視機、喇叭、VCD機等。

衣服是最常見的囤積物品之一,因容易獲取。
衣服是最常見的囤積物品之一,因容易獲取。
囤積糧油食品亦非常普遍。
囤積糧油食品亦非常普遍。
疫情爆發後不少市民都會囤積口罩和消毒劑等衞生用品。
疫情爆發後不少市民都會囤積口罩和消毒劑等衞生用品。
183125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