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貽笑大方】展品老舊 科學館變身考古遺址

「滿天都係飛機,通街都係電腦」,這句周星馳在《少林足球》的對白大家應該不會陌生,說的正是科技的急速發展。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為了更方便大眾了解,世界各地都有科學館向人介紹當今科技。

香港也有科學館,但香港科學館大部分展品及資訊並沒有隨着時代腳步更新,人類已邁進智慧生活年代,科學館竟仍然停留在未有智能電話的那世代。早前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香港定位為「 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能不令人汗顏?

文:羅偉健 圖:黃冠華

港府2018年撥款近800億元發展創科,而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亦撥出445億發展創新科技,但科學館卻好像沒有受惠。香港科學館於1991年落成啟用,至今設有16個常設展廳,1個臨時專題展覽,共591件展品。當中大部分展廳均已有15年歷史,展品亦停留在15年前或更久遠的年代,難怪早前有立法會議員說:「依家入去考古嗎?」

科學館?還是科學歷史博物館?

香港科學館沒有與時並進。
香港科學館沒有與時並進。

科學館的介紹中,指其理想為:「透過先進、創新和多學科的展覽、展品、活動、表演及外展計劃,帶領學生和公眾以非正式的途徑學習科學。」又指使命是向學生和公眾推廣科技和天文學,還有透過互動展品激發公眾的興趣、好奇心和想像力,表示就質素和多樣性而言,「科學館是一所世界級博物館。」

但事實是這16個常設展廳中,有11個已有10年以上歷史,其中7個展廳包括生命科學館、家居科技廳、交通廳、食品科學廳、力學廳、光學廳、聲學廳,更有27年歷史,其餘磁電廊、數學廳、電訊廊、鏡子世界分別已有19、14、13及11年。

其實展廳歷史長久也不是問題,問題是當中的展品大部分都沒有隨歷史而更新,而科學是講求進步的,科學館這所「世界級博物館」,反而令人感覺更像是「科學歷史博物館」。

感嘆歲月痕跡?還是科技考古?

科學館內展出上世紀的電飯煲。
科學館內展出上世紀的電飯煲。
已絕版的「National」冷氣機。
已絕版的「National」冷氣機。

在科學館中,部分展品均帶着「歲月痕跡」,更有趣是我們可以在展廳中「考古」,例如在擁有27年歷史的家居科技廳中,所展出的家居用品,可謂充滿「時代氣息」。

在介紹電飯煲如何運作的展品中,用的是幾近絕跡的上世紀八、 九十年代的傳統電飯煲。現在大家用的電飯煲功能已比當年豐富,除了煲飯外,還可以蒸、燉、快煮等,甚至可以製作乳酪、麵包、蛋糕等食物。所以,展出的是電飯煲歷史。

館內展出的冷氣機,也是歷史文物,冷氣機的展品,用的是一款貼有「National」牌子的窗口型冷氣機。然而「National」已早於2009年全面停止使用,並全球統一使用「Panasonic」品牌及商標,科學館的展品竟已經成為了絕版貨。更何況,今時今日室內空調系統與廿多年前已大有不同,普遍採用恒溫與分體式冷氣機。

通訊科技與時代嚴重脫節

「東方紅三號衞星」展板。
「東方紅三號衞星」展板。
電話發展介紹只到2002年,並無提及智能電話。
電話發展介紹只到2002年,並無提及智能電話。

電訊科技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從前「滿天都係飛機,通街都係電腦」已經不合時宜,現在已是「滿天都係衞星,通街都係手機」的年代,然而科學館的電訊廊卻停仍留在舊時代。

例如在通訊衞星的介紹上,展版介紹的仍然是「東方紅三號衞星」,須知「東方紅三號衞星」於1997年發射,但壽命只有8年,於2005年已經完成歷史任務,至今已有13年。現在運行的已是2007年發射的「東方紅四號衞星」,壽命長達15年,而「東方紅系列」亦準備發展到五號。

若論衞星通訊科技,2017年發射的「實踐十三號衞星」(又稱「中星16號衞星」),即比「東方紅三號衞星」先進很多,例如其最高通信總容量超過了之前所有中國研制的通信衞星容量的總和,同時在國際上首次開展高軌衞星與地面的雙向激光通信試驗,速率最高達到5Gbps,成為國際上首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

但這些當今最先進的通訊科技,科學館均沒有提到。

另外,智能手機亦是通訊科技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功能亦愈來愈先進,最近更已推出了5G手機,但是科學館卻無提過智能手機的部分。

在入口一個名為「世界在你手中」的展板中,介紹電話技術發展,但卻只提到「2002年是電話技術歷史的轉折點」,因「全球的流動電話用戶數已超越固網電話用戶數目」,僅此而已,對於2008年智能電話出現,這10年間智能電話的發展,各類軟件、流量上網,甚至5G技術等等,完全沒有提及。

展品古舊尚可以一笑置之,但打着「透過先進、創新和多學科的展覽、展品、活動、表演及外展計劃,帶領學生和公眾以非正式的途徑學習科學」的旗號,展覽的科技資訊卻與時代嚴重脫節,實在令人不忍卒睹。要知道科學的重點就是進步,相差一兩年已可以截然不同,但現在卻仍停在10多年前,又談何學習科學呢?

能量穿梭機是科學館中一項龐大展品,已展出多年。
能量穿梭機是科學館中一項龐大展品,已展出多年。

參觀市民:「孩子看的和我小時候一樣!」

科學館有不少家長帶同小朋友來參觀,記者也訪問了一下他們對科學館的意見。

林先生表示,他帶女兒來科學館主要是順路,而且這裏小朋友多,又有冷氣,帶她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科學館的展品,他笑說:「個囡睇到嘅同我以前睇到嘅一樣。」

另一位在場家長朱小姐表示,其實一些展品還是和她以前看到的不同,看得出有更新過,不過確實不多,大部分都和她以前看到的一樣。她認為:「如果啲展品可以久唔久更新下就最好啦。」

來自浙江的徐先生就表示,原本不知道有科學館,只不過去完旁邊的歷史博物館才順道過來看看,他和小孩都是第一次來,他認為香港科學館很不錯,因為有很多「手動」的展品給小孩學習。最後對於展品古舊的問題,他反而說:「不錯啊!可以讓小朋友了解一下我們以前的老東西。」

朱小姐
朱小姐
林生先
林生先
浙江徐先生
浙江徐先生
很多家長帶小朋友都直接到「兒童天地」玩,與科學無關。
很多家長帶小朋友都直接到「兒童天地」玩,與科學無關。

展覽被漠視入場「另有目的」

由於展品老舊,展覽主題不合時宜,如今不少家長帶小朋友來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帶他到館內近年新開的「兒童天地」玩。「兒童天地」裝設的是普通兒童遊樂設施,2017年啟用,佔用了三樓全層,與科學扯不上關係。很多家長帶着小孩到科學館就直接「攻頂」,沒有在其他樓層停留。科學館如今已淪為兒童遊樂園。

根據民政事務局副局長陳積志早前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表示,科學館是全港14個博物館中最受歡迎的,每天都有人排隊入場。根據康文署的數據顯示,2018年科學館的總入場人次為約200萬人,相比2018年其他博物館如:香港歷史博物館約150萬人、香港文化博物館約110萬人、香港海防博物館約15萬人等,確實比較高。但真相是,科學館舉辦的專題展覽會引來不少人流,當中2017年的「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就吸引了超過85萬人次入場,創下了科學館紀錄,年內為科學館貢獻了近半的入場人次。這亦從側面證明了,市民對科學展覽其實非常感興趣,只要展覽內容新鮮有趣,追得上時代需求,不愁吸引不到市民入場參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