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探訪過無數劏房戶,施麗珊深感環境真的太差,有時甚至會「頂唔順」。她替這些居民辛苦,特別在夏天時不但要忍受高溫,還要面對木蝨、蛇蟲鼠蟻:「住在那裏真的會很痛苦,街坊都感到無奈、不開心,也會感到焦急,很希望快點上樓。」她希望居民盡快脫離這個地方,因此積極幫助他們申請公屋,亦不時探討有沒有其他紓緩措施,例如任何可以申請的津貼。
居住環境惡劣影響身心
長期居住在惡劣環境,對居民來說絕對是個大問題,會出現很多身體狀況,例如高血壓、癌症等等。部分居民除身體健康外心理也會出現問題,會覺得自己沒有「希望」、也沒有甚麼資源出去參加其他活動,令精神和心理上都出現更多問題。
施麗珊對此深表憂慮:「居民支出很大,例如水、電費增加,又例如要買藥、買殺蟲用品。支出多了,沒錢吃飯,也會影響營養,各樣都會有影響。」
最重要先解決房屋問題
為解決劏房戶問題,施麗珊建議政府短期內增加一些能源津貼,幫助居民繳交對他們來說非常昂貴的水電費,減輕他們一些負擔。其次是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增加一些降冷設備,又或者多開放一些中心讓他們避暑。
長遠而言,施麗珊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房屋:「過渡性房屋好,簡約公屋也好,公屋(排隊)會不會快一點?如果很困難的話,會不會津貼他們租大一點的地方?這些都是居民很想有的東西。」
施麗珊相信,有津貼的話劏房居民的生活可以「容易一點」,就算熱到病都有錢買藥,開冷氣時也不用那麼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