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劉淑儀,是香港政壇上的一朶「奇葩」。她可能是香港歷史上受到網上欺凌最多的政治人物之一。網上稍稍搜尋,有關於她的改圖、二次創作有如排山倒海,蔚為奇觀。她發出的每篇Facebook都成為網民「黑點」,從超強颱風「山竹」,到旅行休假穿短褲輕露「玉足」,無一倖免。
是否說葉劉很「乞人憎」?又未必!她在97回歸後擔任首屆保安局局長,曾經是當時民望最高的問責官員;2016年立法會直選,她又成為了當屆票后。
《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葉劉是個怎麽樣的政治人物?按照孔子的說法,是惑也。現代人的說法,是迷惑性十足,很難看得穿,睇得透。
有關葉劉從政以來的爭議事件,族繁不及備載,大家可以求教於Google大神,溫故知新。但她從政生涯令人印象最深刻一役,莫過於17年前在保安局長任內,受命力推23條立法,心口掛個勇字,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眼見終點在望,臨門一腳卻輸在自己人的反戈一擊。
俗語說得好,在那裏跌倒就在那裏站起來。近年港獨猖獗,社會中23條立法呼聲再起,對葉劉這位「曾經滄海」的敗軍之將,又是否到了討回公道的時候?
文:郭延桐 圖:黃冠華
2003年7月1日,逾50萬人上街遊行「反對23條立法」。眼見形勢不妙,當時的自由黨臨陣退縮,特首董建華最後因市民反對,以及在立法會不夠票支持之下,宣布撤回《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葉劉這回可謂一鋪清袋,功虧一簣之餘更賠上民望,從鐵娘子到被譏為掃把頭。回顧過去,葉劉會總結出甚麽教訓?
推23條 民望政途一鋪清袋
「我處理嗰條(草案),講起都是2002年開始草擬的了,依家都16至17年啦。2003年整體環境差,50萬人上街,唔係剩係(因為)23條。03年是一個很獨特的環境,那時候社會很不安,怨氣很重。經濟衰退、房價大幅度下滑成負資產,有些人的房價跌7成,背負一身債,再加上沙士,先令到咁多人怨忿上街。」
除了大環境之外,當時無論特區政府、建制派議員,面對反對派狂攻猛打之際都表現得有點荒腔走板,難道真的是一句「大環境原因」就可以輕易解釋成非戰之罪?
「當年經驗不足,對市民欠缺解釋工作。2002至2003年的時候,只有我同梁愛詩(律政司司長)兩支公做,邊度有其他部門支持?近10年來,政府團隊合作處理過好多大事,由曾蔭權處理起錨(政改),到後來林太(林鄭月娥,2014年時任政務司司長)處理政改,政府已經汲取了教訓,團結了很多,建制派亦都團結過以前,所以我認為好似當年單打獨鬥的情況再不會出現。」
時勢不同 不會再有50萬人上街
當年推動23條立法失敗,對葉劉的政治生涯來說可能是一個遺憾,但她展現了問責官員的擔當,離枱計數不拖不欠。離開政府崗位後,葉劉遠赴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讀東亞研究碩士課程,至2006年畢業後才回港再戰江湖,此為後話。實際問題是,經歷失敗、沉潛、再戰政壇之後,如今2019年,由於社會反港獨聲音越來越高,在一個輪迴之後葉劉又再需要面對23條立法問題,但分別是以前自己要衝鋒陷陣,現在則物是人非,坐觀別人表演。
「相比起2003年社會大環境不安,其實林太(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她和立法會的關係比較好,她的個人形象比較溫和,社會亦平穩了。我覺得(重推23條立法)時機是隨時都可以,最緊要是看特首自己願不願意做。 主要看特首的決心,咩時間是她拿捏的,她做我們就支持。當然我都留意到她公開講了,(重推立法)有好多爭議,而且會耗用高層很大精力,所以她未準備好。我亦都不相信本屆政府或下屆政府會拿一條很嚴厲的條例出來。我認為政府再立法,反對人會有,搞遊行上街一定有,但我唔認為會去返03的情景。50萬人上街,這個情況百年少見,香港百幾年開埠都係試過一次,我不相信會有上一次幾十萬人(上街)咁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