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制後的立法會,將在12月19日立法會選舉後開展它的新格局。第七屆立法會合共90個議席,是歷史上議席最多的一屆立法會,當中新設40席選舉委員會界別。新議會新人亦多,保守估計達50人,佔整體議席57%,政府與立法會秘書處均須加倍努力,協助新人進入角色。
今屆不再參選的立法會議員的黃國健,預計新人需時數個月熟習運作,建議志同道合的新人可整合為不同小組,方便商議問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提醒,特別是來自選委會界別的議員,最重要是不能脫離群眾。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認為,立法會內不同的政治板塊會進一步分裂,預料未來公務員工作量將會大增,不過在「愛國者治港」的共同理念下,議員或會妥協取捨,繼而共同解決問題。
文:馮惠詩 圖:黃冠華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本月舉行,地區直選界別、功能界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合共有154人競逐90個議席,當中有 153人通過資格審查,成為正式候選人。
根據《堅雜誌》統計,合共20個議席的地區直選界別,35名候選人當中,現任立法會議員或曾出任立法會議員的合共有12人;30個議席的功能界別有67名候選人,現任或曾經出任立法會議員的有17人。至於新增的40個選委會界別議席,51名候選人中只有10人為現任立法會議員或曾出任立法會議員。
換言之,即使現任或前任立法會議員全數在選舉中勝出,亦只有39人,佔立法會整體議員人數約43%,如單只以現屆33名角逐連任的立法會議員計算,更只佔37%,即新人佔整體議席57%。
李家超: 盼妥協取捨解決問題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表示,新一屆議會將有大量「新手」議員,新議員對立法會《議事規則》、發言程序及限制等都不太熟悉,預料需時磨合,而議會政治格局亦會大變:「以往主要有幾個大黨,簡單而言有6個板塊(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自由黨、新民黨、建制派六人組),(政府)主要針對6個板塊去解說,大家探討問題。」他指出,將來立法會內政治板塊會進一步分裂,不同議員的立場、看事物的方法、代表的利益,以至個人風格都會更複雜︰「不是6大板塊這麼簡單。」
作為政務司司長,很多立法工作都是由李家超統籌督導,他預料未來公務員的工作量將會大增,不過公務員團隊士氣不俗,尤其在新制度下,公務員都希望做到實事。李家超認為新選舉制度下產生的議員,會一如以往代表所屬界別利益,但因為「愛國者治港」這個共同理念,亦會妥協或取捨,繼而共同解決問題。
估計審議法案時間將增加
有政府中人亦表示,新一屆議會新增至90人,議員發言時間會與以往不同,預料每條法案審議時間亦會增加,相信屆時需要與新任立法會主席商討新的工作模式。不過,新一屆議會上任後,現屆政府任期亦到尾聲,故目前仍難以估計與立法會的工作模式會否有所改變。
不過,這位政府中人目前最擔心的,是今次選舉中很多候選人都沒有經驗,擔心他們申報選舉開支時會出亂子,因此,他希望廉政公署加強宣傳相關指引。
秘書處辦迎新活動為議員講解
事實上,過往每逢立法會換屆,立法會秘書處均會為新當選議員舉行迎新活動,迎新活動一般為期兩日,活動內容包括向議員講解立法會職能、立法程序、議員如何提出質詢、議案、申報個人利益、處理市民申訴個案等等。有秘書處中人表示,新一屆立法會有很多新人,議會工作經驗如同「白紙一張」,雖然過往立法會換屆亦有很多新議員,但部分因為有政黨背景,黨內連任的議員會「帶住新人」。然而,今次預料會有很多「無黨無派」新人加入議會,變相沒有政黨支援,秘書處預計需要做更多解說工作。
由於目前仍不清楚新議員的背景、個性等等,秘書處擔心有議員會低估議會工作,缺席迎新活動,日後工作時出現「甩轆」或「擺烏龍」情況。
黃國健︰新丁至少需3個月磨合
自2008年起當選,已連續出任三屆立法會議員的行政會議成員黃國健,即將卸下13年的立法會議員工作,未有再角逐連任。黃國健表示,新一屆立法會將出現很多新議員,預料會有50人以上是「新丁」。綜觀候選人名單,雖然很多都是專業人士、學者及社會精英,質素應該不錯,但相信在熟習議會運作、了解議事程序及《議事規則》等方面,最快都要兩、三個月,甚至長達半年的磨合期。他提醒,如議員能夠聘請到具經驗的政治助理,對他們了解及熟習立法會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立法會議員人數由70人增加至90人,首當其衝受影響的必定是立法會秘書處。黃國健相信秘書處一向表現專業,會了解議員面對的困難,甚至為議員提出解決方法。議員人數增加,秘書處工作量亦一定會增加,秘書處須增聘人手處理。
議員增加後,黃國健認為議會運作模式亦都要調整。他以目前每次立法會大會,安排6項議員口頭質詢為例,過往議員都覺得不夠,將來議員數目多了,增加口頭質詢的訴求肯定會更大︰「以往70個議員時都爭崩頭,議員議事水平進步,要向所代表利益的持份者表達立場和態度,又或者告訴別人『我有做嘢』,議案發言及口頭質詢都是很重要的表達方式。」
政府提法案須考慮優先次序
黃國健又認為,議會新人太多,對政府工作亦有一定影響。當政府提出一些政策或法案時,新任議員未必了解政策理念及背景,政府要花更多時間向議員解說。他認為政府在新一屆立法會上任時,了解到新議員需時間上手,有必要調整提交予立法會的法案及撥款優先次序。他建議政府先推行較簡單、易應付的政策,讓議員熱身,之後才循序漸進,推行如《基本法》第23條等較為複雜的法案。
議會碎片化令運作及施政艱難
對於李家超提到,未來立法會將不再只有6大板塊這麼簡單,黃國健亦同意立法會「碎片化」對議事運作及政府施政都相當艱難,在議事效率及行政效率方面都會有影響:「立場整合需要時間,如果大家事先沒有商討或作出妥協,很難達成。」加上議員人數增加,他們均來自不同群體,所代表的利益取態亦不同,相信將要花很多時間商討。他認為來屆立法會的新議員或可仿傚現屆立法會部分無黨派議員的做法,盡快與志同道合或背景相近的議員,「埋堆」組成小組,方便議會中不同板塊之間的溝通,並與政府深入商討政策。
中央盼新議會減少政治爭拗
中央推出《港區國安法》及新選舉制度為政府施政掃清障礙,新格局下的立法會應發揮甚麼作用?議會新人太多,又會否削弱立法會監察政府的職能?黃國健相信,中央希望新的議會減少政治爭拗,集中精神處理民生問題,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而且須提高效率,不可以再議而不決,故議員即使有自己的立場,亦要考慮在行政主導的情況下,如何落實政府政策。
新議員上任初期,會把精力集中於適應議會工作,但黃國健相信,當他們進入角色後,必然會為自己代表的選民爭取利益,向選民交代,過程中就會發揮到監察、制衡政府的作用,但不會再出現「為反而反」的狀況。
議會要監察政府但不是敵人
問到作為三屆議員,有甚麼心得向一眾立法會新丁分享?黃國健說,他是在政治鬥爭頻繁、激烈的情況下進入議會,但新一屆議會激烈對抗將會很少,因此他的經驗未必適合新議會。不過他認為議員必須向市民交代,要為整個香港廣義的、宏觀的利益和目標努力,即使有監察政府的職能,亦必須配合政府解決民生問題。黃國健強調政治的最高藝術就是妥協:「議會是要監察政府,但不是敵人。在香港整體利益上,議會和政府應該有一個很大的合作空間。」
劉兆佳:關注如何讓議員面向群眾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就指出,西方國家出現新的政治形勢時,議會都會有大幅度人事變動,這是正常現象。中央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並對選舉制度作出徹底改革,香港自然會出現新格局,並反映在立法會當中。
今時今日,能夠晉身議會的都必須是「愛國者」,劉兆佳認為即使是非建制派,亦不會如過往反對派般搞對抗。另一方面,選委會界別議員需要得到選委支持,要「被祝福」才可參選連任,因此劉兆佳預料議會與中央關係會比以往密切。不過劉兆佳亦提到,雖然部分直選出身的議員,將改為循選委會界別角逐連任,但在新的界別中未必一定能當選。
新一屆議會大部分都是「新丁」,相當多議員沒有政治經驗或未擔任過政治職務,劉兆佳認為如何令這些議員,特別是「無黨無派」的議員更好地聯繫社會、面向群眾,是必須關注的問題︰「立法機關原本應是(連接)政府與市民的橋樑,目的是反映各方意見,代表各方利益。雖然多了議員不需要普羅大眾的選票,但中央及特區政府都仰賴立法會發揮中介作用,並強化立法會認受性,因此議員不能脫離群眾。」他相信,當中央提出要面向群眾的要求,無論是議會還是特區政府,都會積極配合。
政府面對議員「打醒十二分精神」
劉兆佳預期,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將會是「有料到」之人,很多議員都不會再搞政治工作,議會趨向務實,不用再擔心被反對派上綱上線;議員監督及批評政府亦不用「就住就住」,他們會提出更多有建設性的建議,特別在一些法案委員會開會時,他們有機會針對條文認真審議,對政府構成更大壓力︰「督促政府都要本身有才幹,如果只是政治鬥爭,對政策議題不熟悉,政府不怕你。」政府日後面對的是一批掌握社會政策,熟知公共事務的議員,只能「打醒十二分精神」,難以再如以前般,用對待政客的方式及態度去打發議員。
政府須更努力游說獨立議員
提到新一屆立法會,不少議員沒有政黨背景,有可能令議會出現「碎片化」現象,政府在推銷政策或游說時將較以往困難。劉兆佳解釋,獨立背景的議員,未必一定願意組合起來。過去政黨在社會上並沒有很大威望,將來政黨佔立法會組成比例亦會縮小。至於透過選委會界別當選的議員,他們都是社會上有成就及貢獻的精英,以自己的才幹當選,大部分都沒有政黨背景,甚至會標榜獨立身份,因此未必會加入政黨,甚至因為是「單打獨鬥」,更需要表現自己,因而向政府提出更多意見。
劉兆佳相信,政府日後向議員推銷政策所花的時間及功夫都會增加,在推出政策時亦必須要有更務實及全面的角度,加強調查研究,不能再抱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心態,亦不能視議員支持及配合政府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