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托市】(1)政府年花3億 補貼廢紙回收 業界慨歎:食大鑊飯無發達

內地明年起全面禁止廢紙進口,廢紙回收商為前景發愁之際,政府出招「托市」,宣布每年預留不少於3億元推行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將前線廢紙回收價抬高至每公斤7亳,以提升廢紙回收量。有執紙皮婆婆對收入增加感到高興,但廢紙回收商卻認為計劃好壞參半,在逆市下雖可保住營運,但整個產業會變成計劃經濟,回收商「不會發達或賺大錢」。

文:陳 明 圖:黃冠華、陳 明

「今日市價5亳子一公斤,執到60蚊!」居住在深水埗劏房的84歲執紙皮婆婆譚太,每朝5時許起床後,便推着車仔到家中附近開始執紙皮及鋁罐,已有10年光景。記者早前跟譚太工作半天,膝頭行動不便的她一大早先到基隆街一帶執紙皮,到回收店出售一轉後,至8時許折返汝州街一間相熟藥房門外,執拾店舖棄置的紙皮箱,又到對面街的藥房執紙皮,3個小時來來回回多次,至近中午12時,再將整理好的一車紙皮推到回收店出售,整個上午兩車紙皮共賺取約60元,下午她便回家午飯休息。

回收價跌 有紙皮無人執

譚太表示,兩、三年前紙皮最高回收價高達每公斤一元,去年中跌至每公斤只有兩亳,有紙皮亦沒有人執,現時又再回升至5亳,執的人又再增加。「現時價錢回升,(紙皮)一放低便有人執,之前平就無人執。現時5亳,無紙皮剩。」

獨居的她每月只靠1,385元生果金過活,深感自己仍有工作能力,堅決不領綜援,但租住劏房已用了千多元。「如果不執紙皮就不夠用,要交租,又要買米、買餸。」對於日後如果紙皮價格提升至每公斤7亳或更高,譚太說:「當然好,可以多些錢,多些錢用來買食物、買東西。」

像譚太這樣靠拾荒維生的長者區區皆有,是廢紙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但街頭回收店的回收價近年不斷下跌,令他們失去執廢紙動力,直接影響廢紙回收量。翻查環保署2018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每日有2,702公噸廢紙棄置於堆填區,較2017年增加6.7%;而紙類回收物料的回收率亦由2017年的46%下降至2018年的41%。此外,多個國家包括內地近年收緊廢紙進口管制,令本地廢紙出口價下跌,影響前線回收價格。

政府年花三億推回收服務計劃

鑑於前線回收價下跌,嚴重影響廢紙回收量,「香港環保再造業可持續發展協會」去年9月成功向回收基金申請3,000萬元資助「救市」,透過5個回收重量級別,向街角回收店及流動回收商提供補貼,金額介乎4,500元至24,000元,但規定他們需以每公斤不少於5亳向前線拾荒者收購廢紙,藉此提高回收率。計劃在去年10月推出,有超過200間街角回收店及流動回收商申請。

至今年2月,政府終於向業界伸出援手「托市」,《財政預算案》宣布今年度起每年預留不少於3億元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透過招標聘請承辦商在全港各區的街角回收店、流動回收車或前線回收人員收集廢紙,進行篩選、分揀及打包等工序後,出口至內地或海外循環再造,以穩定本地廢紙回收量和價格。

回收商劉耀成:補貼難賺大錢

根據環保署的招標文件,政府設定每月廢紙回收量指標為40,000噸,首半年的前線廢紙回收價為每公斤7亳,其後每3個月因應市場出口價進行檢討,而承辦商可按其處理能力,在3個回收噸數組別:1,000至3,000噸、3,000至5,000噸及5,000至9,000噸,揀選其中一個組別投標,政府則向中標承辦商支付每噸600元的處理費,但若承辦商未能達標,則會被扣減費用。合約服務為期23個月,計劃將於今年下半年展開。

經營廢紙回收出口數十年的「香港環保再造業可持續發展協會」會長劉耀成向本刊坦言,在這項計劃下,廢紙回收將變成計劃經濟,承辦商是「不能發達或賺大錢」。他解釋,以訪問當日的廢紙出口內地價格,每噸(1,000公斤)800元計算,連同政府向承辦商提供每噸600元,承辦商合共可獲1,400元,但扣除政府指定的廢紙回收價每公斤7亳(即每噸700元),以及前線回收店約300元營運成本,承辦商本身可獲約400元毛利,在扣除租金、人工等支出後,利潤所剩無幾。

疫情爆發回收商「蝕住做」

即使日後廢紙出口價上升,按計劃規定,指定的廢紙回收價亦會因而上調,但承辦商收取的費用在合約期內則不變,意味承辦商未必「有賺」。劉耀成表示:「這個我是贊成的,可以幫助最前線執廢紙的人,亦都有經濟誘因去推動他們,不要將廢紙掉去堆填區。」

不過,自年初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後,多個行業運作停頓,令廢紙回收量暴跌。以他公司有3間回收工場為例,過往每月平均接收2,500至2,600噸廢紙,但現時每月降至只有約2,000噸,毛利只有約40萬元,但租金、人工等開支已超過此數:「其實每個月都蝕錢,希望慢慢捱過。」

前景未明業界投標審慎

計劃對業界好壞參半,在逆市下政府補貼回收商的收入,劉耀成認為不會令你發達,最多是保住營運,保住工廠開支。「這是向好的方面想,因為如果沒有這個計劃,其實每個月虧蝕十多萬元,你可以蝕多久?」但弊處則是,計劃令廢紙回收市場失去自由經濟動力,承辦商會變成「大鑊飯」心態。

正因為計劃有補貼作用,同時亦會引入其他競爭。劉耀成指,根據標書評審準則,該會約10個出口商會員,憑過往經驗及出口量相信會順利中標,而部分沒有出口經驗但有一定廢紙來源的小型廢紙商,甚至是清潔公司,亦可能會投標,估計這類公司約有8至10間。「這些廢紙商本身是我們的拍檔,清潔公司掌握貨源源頭,若他們自行投標,便會影響我們的貨量。」

劉耀成指,業界亦因為這個隱憂,加上疫情未知何時解決,在投標時較為保守,務求以較低的回收量達標:「我私人評估,疫情過後,市場可能要6至9個月才會逐漸恢復,但合約實際只有20個月,不值得冒大風險去搏,寧願在合約期滿後,再有第二輪投標時,到時再升高回收組別,亦是無可厚非。」

回收業需多元化發展

對於廢紙回收業前景,劉耀成坦言:「單是紙很難做,憑我的經驗,我覺得已差不多。」他指自己的公司早在10年前已逐步轉型,增加塑膠回收。他認為回收業亦要增值,做到多元化發展,例如塑膠、廚餘、木材、玻璃等:「將來前線回收商的生存空間,就是收集多元化物品,藉此增加收入。」他認為只要能夠配合到政府的回收政策,回收業仍有不錯前景。

環保署回覆本刊查詢時表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目的是希望提升本港廢紙回收量、質素和價值,推動本地廢紙回收業界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已在4月24日截標,現正進行標書評審,預計今年下半年批出及開展,但未有透露收到的標書數目。

36177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