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2)師奶都敢來團購 果欄生人勿近?

不知是被電影渲染得太多,還是油麻地老區形象所致,果欄總是長期給人一種神秘感覺。有人形容果欄內三教九流,搬運工人都是「形象」鮮明的紋身大漢,總之是生人勿近。
張志祥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以前即是6、70年代,很多從業員都只讀過一、兩年書,全部靠體力勞動,這類人說話都比較粗魯。」另外,那時果欄絶大部分都是東莞人,大家為了保住飯碗,再加上族群問題,排他性自然比較高。

從業員外表兇猛但絕對安全

「其實並不是外界想像中咁差。你見到從業員脫去上衣,大汗疊細汗,好像很兇惡。其實我一早同他們講清楚,你們來果欄就好好工作,不要來搞事。」張志祥說現在果欄四周都安裝了閉路電視,其實是很安全。如果這兩年不是因為疫情和社會事件,經常都會有學生來參觀。

近年市民興起合資到果欄購入大批水果,返回自家社區後便分發水果予合資街坊,即所謂「社區團購」。 張志祥說,連師奶都會入果欄買貨,怎麽可以說果欄不安全?如果果欄真的很複雜,師奶又怎敢來光顧?

獨特競爭模式力拒財團入侵

日間果欄以零售生果為主,遊人絡繹不絕。
日間果欄以零售生果為主,遊人絡繹不絕。

果欄的另一個特色,是它有一套獨特的商業運作模式,是十分古典的「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張志祥認為,這個特色令果欄即使受到大財團挑戰,仍能屹立不倒。

「十多年前,已經有財團想發展這樣一個概念(進入生果市場),但生果行業是很有特色的,沒有固定利潤,只講供求,因為生果不能儲存。」

果欄同業間可以說是完全競爭,商販的入貨量、種類等資訊,絕不會和行家分享。「條船來到就知啦!你們時常說的那些合謀定價,果欄是不存在的,貨到了就看眼光,如果你覺得(供應)量多會跌,就會減價出售,因為賣不出就要送去堆填區。」正正是因為生果市場無法保障固定利潤,因此令大財團想沾手也沾不來。張志祥解釋:「這些生意他們做不來,以我了解,超市的鮮活食品都是外判的,所以暫時還未有需要驚大財團。」

自我調節解決街坊不滿

經過一夜工作,早上果欄對出的窩打老道一個紙箱也沒有。
經過一夜工作,早上果欄對出的窩打老道一個紙箱也沒有。

雖然果欄在張志祥眼中很有生命力,但卻又是不少市民的「眼中釘」。交通、衞生、噪音問題,令商販與居民間產生了矛盾。張志祥相信為了大局着想,果欄商販也會理解市民心中想法,也一直有想辦法減少對市民的影響。

「我們以前在日間工作,但因為不想影響交通,所以改為凌晨工作,盡量減少產生交通問題,但就帶來了晚上的噪音問題。」兩害相權取其輕,現時果欄一帶基本上不會有交通阻塞。張志祥強調,這是果欄自我調節,希望和街坊市民有所協調。

「現在的上落貨時間,再由凌晨2時至早上8時,調到晚上10時至早上6時,基本上6、7點已經清場。」

堅持不依賴政府援助

不少商戶開業幾十載,張志祥說他們都不靠政府幫助。
不少商戶開業幾十載,張志祥說他們都不靠政府幫助。

過去數年,果欄的商販數目其實在不斷減少之中,高峰期有多達360多家批發商,到現在只剩約180家,200家都不到。

「這也見證着果欄的確在轉變中,因為批發行業膨脹到一個高峰期後,會自然回落,現在是打淘汰戰。」張志祥強調,即使商販數目在萎縮之中,但果欄不希望依賴政府任何援助:「我們果欄人就是會自力更新,唔掂諗到掂,做8小時不夠糊口,就做12小時,都不夠就16小時。有甚麼辦法?但我們不會怨人。」

54233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