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駕到】(1)疫情運動雙重打擊飲食業難捱 食神梁文韜:完全無招!

疫情與政治運動的影響,餐飲業步入寒冬。差到甚麼程度?「比沙士的時候更壞。」有沒有辦法?「沒得救。」疫情下有無奇招?「無奇招,完全甚麼招都無。」

採訪食神梁文韜當日,天氣熱辣辣,再看看冷清清的樓面,聽到現時執掌元朗、九龍灣、灣仔三間大榮華酒樓,更曾妙手回春令它們起死回生的韜韜都這樣說,真是嚇死人。

再瞄一眼韜韜的身形和招牌巨腩,明顯清減不少,15個月瘦了六十幾磅,惹人愛憐。因為零生意吃不下?韜韜馬上耍手兼擰頭。原來三年前,他最年幼,59歲的細佬就是因為太肥,有一天吃完飯,坐在大班椅就這樣走了。韜韜學人玩生酮減肥法,為了健康,飲食習慣從此改變,但改變不了對家人的思念。

文:郭延桐 圖:黃冠華

食神梁文韜覺得,現今困境下最治本的方法是,社會需要平穩下來,一同好好守護香港這個家。
食神梁文韜覺得,現今困境下最治本的方法是,社會需要平穩下來,一同好好守護香港這個家。

韜韜一家七口關係很好,作為家中長子,他覺得以前環境差,一家人願意一齊捱,所以家庭、社會容易起步。他始終覺得,現今困境下的治本方法,是社會先平穩下來,一同好好守護香港這個家:「一定要以和為貴,每個人都是客人,每一個都歡迎,我理得你乜顏色。」

母親節慘淡 父親節頭痕

疫情影響,母親節生意冷清
疫情影響,母親節生意冷清

飲食業步入寒冬,酒樓生意首當其衝。今年母親節市況如何?韜韜說:「我做了幾十年酒樓,沒有聽說過母親節坐不滿。」回想以前,大榮華的繁榮可以用「墟冚」兩個字形容。5點晚市開始,4點就有一條人龍排隊等入座;母親節更是要「坐兩轉」,6點一轉,吃完就走;8點又一轉,甚至試過「一晚做4轉」,真是人潮洶湧,繁榮盛世。

但韜韜說今年生意真的慘淡,他指着桌上的母親節菜單:「1,200元8個人吃,兩隻龍蝦,兩隻頂鴿,12両重一隻,一條大石斑,鮑魚酥8件,你幫我算一下成本,哪有錢賺?」相對於大家庭,記者再看看小家庭餐單,4個人吃才盛惠500元,從頭盤吃到甜品,甚麼都有。「都沒有客人來,你教我怎麼做?」很快就到父親節,市況又如何?韜韜頭痕:「都唔知點算。」

接手爛攤子 開創事業高峰

當年只有元朗榮華酒樓,後來由於生意太好,後來才於1975年在元朗安寧路開設大榮華酒樓。
當年只有元朗榮華酒樓,後來由於生意太好,後來才於1975年在元朗安寧路開設大榮華酒樓。

要令韜韜不知怎麼辦,是很難的。翻查他過往業績,「威水史」多籮籮,證明他是一個很有商業頭腦的人。

榮華集團創立於1950年,由劉培齡及趙聿修創辦, 一開始只開了榮華酒樓,因為生意太好,才於1975年在元朗安寧路開設大榮華酒樓。九十年代開始,政府發展天水圍,收回大片魚塘和農地,元朗農村社會開始改變,酒席生意亦一落千丈,這段期間大榮華曾經一年勁蝕600萬,1994年時不得不結業。

根據韜韜描述,本來元朗大榮華打算出租經營,誰知根本無人願意接手,皆因「太殘、太舊、鹹水樓、無場面、柱位多、樓底矮」。老闆當時曾豪氣地說:「誰一個月蝕少過20萬,就歸誰。」可惜仍然沒有人願意出手。這個時候,韜韜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重新裝修,一切由零開始。1998年12月2日,元朗大榮華重新開檔,韜韜之後做了1年4個月就歸本。

曾挽救三間酒樓 現今苦無對策

元朗榮華開業時星光熠熠,有鄭君綿、顧媚、鄭碧影、吳君麗、胡楓等。
元朗榮華開業時星光熠熠,有鄭君綿、顧媚、鄭碧影、吳君麗、胡楓等。

帶領大榮華走出困局後,韜韜馬上要求退出:「不要以為我執好嘢,我拿得起放得低,賺了錢還給你們,你們誰想做就接手。」當時韜韜48歲。最後,大榮華全體董事要求韜韜繼續經營。當年董事會的選擇,今天看起來非常明智,皆因在「無廣告」催谷的情況下,韜韜通過圍村菜突圍而出,元朗大榮華拿了11年國際米芝蓮推介餐廳。
除了元朗大榮華外,另外兩間九龍灣和灣仔的大榮華圍村菜,亦在命危一線的狀態。韜韜說:「九龍灣大榮華本來是租給別人做,當時欠了6個月租,做不來。」韜韜接手,2006年9月21日重新「開張」,做了半年之後,裝修的580萬全部賺回來。

「我這兩間賺錢(元朗、九龍灣),灣仔就蝕到暈。老闆找我傾偈,灣仔2001年2月21日重開,我做了一年,裝修的1,100萬全部賺回來。」
儘管店舖經歷了2003年沙士來襲,依然屹立不倒。韜韜說:「沙士時清潔做得好,噴漂白水,市民有信心。」為甚麼現在的食肆卻敵不過新冠病毒?韜韜無奈地說:「因為(03年)無外來環境因素,無示威。」

停業一個月 止蝕治標不治本

位於九龍灣宏開道8號其士商業中心1樓的大榮華圍村菜,疫情下生意大受影響。
位於九龍灣宏開道8號其士商業中心1樓的大榮華圍村菜,疫情下生意大受影響。

在疫情和政治運動雙重夾擊下,回看今年2月21日的媒體報道,新聞這樣寫:「知名食家梁文韜主理的三家榮華酒樓採取止蝕策略應對,暫停晚市至本月(2月)底,以壓低經營成本。」其實韜韜2月10日至29日暫停晚市,止蝕策略效用不大,甚至不得不在4月1日至5月2日,三店齊齊停業一個月。

韜韜無奈地解釋:「2月停晚市,因為一枱都無,兩成生意都沒有。不用交租(自置物業)都死。最淒涼3月份,真是完全無人,連下午都無,維持不到啊,所以4月停了一個月。」幸運的是伙記都很好,願意與大榮華共度時艱,沒人離開。

12日做48萬生意 擔心伙記生計

九龍灣大榮華12日做48萬生意。
九龍灣大榮華12日做48萬生意。

一直以來,韜韜最擔心的是伙記的生計:「元朗100個伙記,九龍灣70個伙記,灣仔70個伙記。」說到這裏,電話突然響起,韜韜對着電話說:「你不要問我,不要問我,你問劉培齡。」原來是有人打來詢問申請政府抗疫基金事宜。

「當時我兩成生意都無,不可以不停業,但政府說,你休了一個月,所以申請不到。」韜韜說,當時煩到要搵錢回來出糧。他怕記者不相信,叫屬下拿出九龍灣大榮華的營業額單據:「你看看,12日,只有48萬。」

三家大榮華都在虧本狀態,但以元朗最為嚴重,因為比起其他兩家分店,元朗「養」多了30人。排第二位是灣仔大榮華,皆因以前5點鐘旅行團就來,五點半走,然後去夜遊維港。韜韜說,沙士後是「自由行」救香港,現在在疫情和政治運動夾擊下,沒有了「自由行」,灣仔大榮華因而虧本嚴重。九龍灣大榮華則因為周圍太多食肆競爭,選擇多、客源分散,經營困難因而虧本。

食客不分顏色 名人專程光顧

韜韜靠圍村菜一炮而紅。圍頭五味雞、黃金馬拉糕、炒長遠(粉絲)等等,都非常美味,連特首都愛吃。
韜韜靠圍村菜一炮而紅。圍頭五味雞、黃金馬拉糕、炒長遠(粉絲)等等,都非常美味,連特首都愛吃。

用停業作為止蝕策略,其實治標不治本,只是過渡,治本之道似乎需要社會恢復昔日秩序。

「我們做生意是靠外來客,一定要以和為貴,每個人都是客人,每一個都歡迎,我理得你乜顏色,你入得來我門,你就是我客人,我理得你乜立場,你有誠意來幫襯我,我就招呼你。」韜韜說。事實上,他覺得飲食業營商之道,首要食物真材實料,而且必須新鮮,「不鮮不食,不時不食」,最重要還是食物要好吃。
大榮華2,000元一席的特首宴非常出名。據韜韜說,董建華來吃過、曾蔭權來吃過,梁振英夫婦都來吃過。究竟有甚麼好吃?

「圍村菜,炒長遠(炒粉絲)、盆菜豬肉、圍頭五味雞。」其實專程去元朗大榮華食飯,除特首外,還不乏文化界名人。

「梁秉鈞(也斯)帶白先勇來元朗吃飯,白先勇很喜歡吃盆菜豬肉,很靚仔的白先勇。也斯就鍾意吃豉汁炒涼瓜。」韜韜說 ,盧瑋鑾(小思)、金耀基教授都曾經是大榮華座上客。如果熟知香港、台灣文壇作家,聽到這些名字都會嘩嘩聲,皆因粒粒都是文化界天王巨星。

圍頭村菜一炮而紅 延續客家文化

榮華集團創立於1950年,由劉培齡及趙聿修創辦。韜韜所執掌的元朗大榮華,拿了11年國際米芝蓮推介的餐廳。
榮華集團創立於1950年,由劉培齡及趙聿修創辦。韜韜所執掌的元朗大榮華,拿了11年國際米芝蓮推介的餐廳。

眾所周知,韜韜當年靠圍村菜一炮而紅,能夠把毫不起眼的圍頭粗菜,轉化成能登大雅之堂的珍饈百味,令高官名人要來爭相品嚐,相信只有他做得到。說起圍村菜,可能很多人會想起盆菜,其實盆菜只是圍村菜其中一款菜式。圍村菜主要分為兩個系列,一個是農村菜,一個是水鄉圍村。農村菜屬於客家菜,而水鄉圍村則會用海鮮作為食材。

「當時因為全部都賣海鮮,但我看形勢呢,海鮮操控在供應商手上,供應商要起價就起價,於是當時(農村菜)沒人做我就做,所以一炮就響。而且我定位好,賣得便宜,再加上少少運氣,當時TVB找我拍《日日有食神》,收視破紀錄32點,當日1點就是85,000人收看,所以就能夠成功。」韜韜說起來很平淡、謙虛,事實上圍村菜歷史悠久,他在傳統的延續、在文化的繼承上,絕對功不可沒。

逆境自強不息 傳承父親信念

不少名人給韜韜題字畫畫,「食神」是清朝皇室後裔愛新覺羅溥錚送給他
不少名人給韜韜題字畫畫,「食神」是清朝皇室後裔愛新覺羅溥錚送給他

成功背後,韜韜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我的座右銘就是埋頭苦幹,即首先一個人要勤力,然後福至心靈,加上少少運氣,有幸得償素願。然後下款呢,努力耕耘、自強不息,期求更創高峰。」其實韜韜所創的高峰何止圍村菜,他後來獲得多個國家美食協會頒發的大獎,其中包括「法國美食會」大師獎章,亦是「法國藍帶美食會」金章會員及「法國廚皇會」名譽主席;甚至成為「世界中餐名廚協會」形象大使。

儘管如今飲食業進入寒冬,但韜韜仍有一份自我堅持,這種自強不息的信念,來自爸爸。五十年代出身於中山,澳門長大,韜韜說:「我屋企做鹹魚(批發),我爸爸因為社會變色,全部收檔,落來香港做海鮮生意。」五、六十年代香港,雖然正全力發展輕工業、出口業,但市民生活仍然停滯不前,非常艱苦。韜韜很慶幸從小在海鮮魚欄長大,用他的說話,做的都和吃有關係,環境不好,但餸頭餸尾、魚頭魚尾,都執到一餐餸。

銘記鄭板橋詩句 勉人勉己

韜韜在九龍灣大榮華掛上出自清代著名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勉勵自己要自強不息。
韜韜在九龍灣大榮華掛上出自清代著名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勉勵自己要自強不息。

「其實我們以前有餐好吃,已經很開心。我爸爸去中環街市劏隻雞,再斬個斑頭番來炆,我覺得好enjoy。」爸爸當時為了節省開支,因此少請伙記,於是全家總動員出來幫手,爸爸從小就教兒子要「自強不息」。
當時家住西環五福大廈,一家五口住570呎三房單位,除了對吃有印象,韜韜對家中大廳正中央的題畫詩也記憶猶新。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無貓紙、無提示,韜韜真是一字一句背得出來。其實這首詩大有寓意,出自清代著名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的《竹石》。詩人表面讚竹子有節氣,實際是叫世人遇困境時要有勇於面對的信心。韜韜最記得,爸爸擺在家裏,提醒自己,更提醒子女。

「勵志吖嘛!」由於對這首詩深有體會,韜韜後來再弄來一套一模一樣的,擺在九龍灣大榮華,繼續提醒自己,又勉勵他人。

17歲投身社會 全家為口奔馳

韜韜年輕時和時下年輕人一樣,想四處去旅遊,浪跡天涯,過嬉皮士生活。當年他每日都會買一份星島,看已故旅遊作家遲寶倫的遊記。

「很響往,也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讀書時放暑假,韜韜沒有機會去旅遊,而是全家總動員,出去打暑期工,賺自己的書簿費:「我細佬去京華(酒樓)執樓面,另外我有個細佬去美麗華托汽水,我就去荃灣紗廠,8.5元一日,我妹就釘珠片,那個年代每個人都要做。」
還未到十八歲,未夠秤讀完中五韜韜就投身社會,開頭在檔口幫忙,初出茅廬的他只有130多磅。十九歲,韜韜到鐵達時洋行擔任出口業務員,晚上到灣仔榮華酒樓學做燒味,非常辛苦,但仍然心繫家人。

「我自細顧家,出第一份糧,300幾元,用了105元買了部日立牌風扇返屋企,風扇用了幾十年,我媽媽一直都不捨得扔,直到它壞了。以前環境差,一家人願意一齊捱,所以家庭、社會容易起步,如果每個人都覺得父母欠了你,要福利不要生產,咁點算?」

我是一隻蜆 守護家園

本港著名漫畫家阿虫又畫了他的卡通像。
本港著名漫畫家阿虫又畫了他的卡通像。

家有5兄弟姊妹,韜韜說彼此關係非常好:「因為我是大仔,早出身,爸爸不用照顧我,(屋企)經濟就會好少少,細佬就可以出國讀書。(會不會有怨恨?)無得怨,家庭環境係咁,社會環境係咁。」

如果用一個圍頭菜來表達兄弟之間的感情,韜韜會選甚麼菜?

「炒長遠(炒粉絲)。」原來這個鄉下菜大有寓意:「有古仔講的,以前鄉下人去外國,臨走前家人都會執蜆整湯浸粉絲,然後用舊蚊帳撈銀蝦,一起拿來炒。當中蜆寓意留守家園的大仔,而細佬通常代表銀蝦,隨着水流流出海灣。」想不到一道普通的圍村菜,寓意如此詩情畫意。
「我是一隻蜆,守護家園。(甘心做一隻蜆?)環境要做一隻蜆,無得傾。」父母身在香港,韜韜一直盡大仔責任,留守父母身邊。另外5位兄弟姊妹。現在都在加拿大、美國生活。本來排行第五,最細的細佬已回流香港,韜韜非常高興,二人永遠有傾不完的話題。

「以前我每日兩點鐘,吃完午餐都同他傾電話,一直傾,傾好久。」可能五弟太肥胖,身體不好:「59歲時有一天,他吃完飯坐在大班椅上就這樣走了,都走了差不多三年,還經常想起他。」韜韜對此顯然難以釋懷,皆因「大家都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長大」,血濃於水,永遠都是一家人。

3410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