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途】(1)中央仍珍視一國兩制 葉劉淑儀:港人治港差強人意

香港自6月爆發反修例風波後,示威衝突持續4個月未能止息,各方都在尋求出路。在一片亂局中,坊間有種說法,指中央遲早會收緊對香港的優待政策,寧願走「一國一制」。但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深信,中央仍珍視一國兩制,且中央沒有立法與行政資源在港實施管理,所以都是要由港人來管。但她覺得,港人治港這些年實踐得差強人意,很多方面都有待改善。
文:潘翠華 圖:黃冠華

「我覺得今次事件上,北京很克制。你看香港這麼亂,但中央最多開口罵罵罷了,放些武警的錄像,表示『我準備好喇,我識打蒙面人』,沒有直接介入。」葉劉淑儀說,她眼中的中央,給予香港高度自由,讓香港自己的事自己解決。

《環球時報》評論文章指,中央沒有行政與立法資源來管香港。(中通社)
《環球時報》評論文章指,中央沒有行政與立法資源來管香港。(中通社)

一國一制並非中央選項

中央對香港的態度,還可以從內地官媒的立場上知曉:「你看《環球時報》,寫了兩篇文章,說一國兩制對國家很珍貴。」葉劉淑儀續說:「一個這麼大的國家,是需要一個不同的城市,作為通向西方的渠道。另一方面,她(中央)也沒有這樣的立法與行政資源來管理,最後都是要由港人來管,我很留意到這一句話。」

中央若對香港實行「一國一制」,恐怕也不會再有港人治港。葉劉淑儀說,這並不是中央樂見的事:「如果沒了一國兩制,你唔止係換林太(特首林鄭月娥)一個,而是整個主要官員班子,你邊度搵人來做律政司?香港實行《普通法》,內地當然有人讀過,但做唔做到律政司呢?點樣面對大律師公會?點樣打官司呢?整套行政機關都是(與內地)不同的。」

回歸廿二年,港人治港差強人意。
回歸廿二年,港人治港差強人意。

支持香港支持警隊不變

葉劉淑儀認為,香港回歸祖國22年,一國兩制在港落實是成功的,但至於港人治港,她考慮了好一會說:「是差強人意的。」

「今年國慶70周年,我留意到閱兵的時候,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辭中特別提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支持港澳繁榮穩定。這點是很鼓舞的,相信國家大政策仍然是支持一國兩制,不但沒有變,甚至會加強。」

中央對香港警隊的支持,也是有目共睹。葉劉淑儀說:「國慶活動我出席了三場,最哄動當然是女排入場,以及我們的警隊進場。他們(警隊)那一圍,很多人過去打招呼、打氣。那天晚上的聯歡會,光頭警長(擎槍對抗暴徒的警署警長劉澤基 )很受歡迎,他一出現,在場的年輕人自發性認得他,向他歡呼。你看到同胞知道警隊是作了很大貢獻,很辛苦,為他們打氣。但看到香港這樣的狀況,是很傷心,甚至是鄙視。」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慶周年演辭中,特別提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中新社)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慶周年演辭中,特別提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中新社)

廿幾年問題非林鄭一人之過

一國兩制在香港縱然成功落實,但隨後的港人治港卻未如理想,更在今日的亂局中反映出來。葉劉淑儀覺得「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問題都是年復年、日復日累積出來,並非林鄭月娥一個人的問題。

「現在林太面對的問題,好多都是過往遺留下來的,過往(政府)沒有做事,無處理好土地房屋短缺,無處理貧富差距,青年工作失敗,教育失敗。於是,廿幾年來的問題,一下子爆發出來。如果你話(示威衝突)拉咗咁多年輕人,即係教育失敗啦,根本就一個都唔應該有。」

葉劉淑儀深信,中央仍珍視一國兩制。
葉劉淑儀深信,中央仍珍視一國兩制。

教育政策失敗多學生被捕

葉劉淑儀慨嘆,現在被拘捕的年輕人,年紀小至11歲,他們連基本禮貌、守法意識都欠奉,這些都證明香港教育十分失敗。加上其他方面的失敗,導致了今日香港的困局,而這些深層次問題,都需要很長時間去糾正過來。

長年累月的教育政策失敗,該如何糾正過來?葉劉淑儀毫不猶豫地說:「應該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她續說:「唔好講政治立場,在學術上根本學唔到嘢,討論『韓潮』,討論遊行示威文化,學不到知識,太容易了,要求太低了。」

至於是甚麼方面的要求低?她說:「可以說是dumping down(通俗化),老師對學生要求低,對自己要求也低。所以你看看,凡是稍有能力的中產,都送晒子女去國際學校、直資學校。所以話,點解國際學校會開到入屋邨?需求高囉,咁樣好畸形。」

被捕的反修例示威者大多是年輕人,葉劉淑儀認為是顯示香港教育制度失敗。(中通社)
被捕的反修例示威者大多是年輕人,葉劉淑儀認為是顯示香港教育制度失敗。(中通社)
有被捕的女示威者,仍一臉稚氣。(港台截圖)
有被捕的女示威者,仍一臉稚氣。(港台截圖)

數千通識教師為科目護航

葉劉淑儀坦言,要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殊不容易:「我明白教育局嘅困難,第一,確實有一班官員擁抱咗呢一科十幾二十年,在2000年梁錦松做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時開始推(通識科),廿年了。」

官員不願捨棄通識科,老師亦如是:「政府推出呢科之後,有幾千個教師都轉咗行做通識科老師,以前係專科專教嘅,於是有啲老師為咗生存,轉讀通識,亦都訓練出一班通識科老師。」若然政府未來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目,肯定會引起這批教師不滿:「黃碧雲(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都係通識科教授,大學開通識科,佢都怕打爛人哋飯碗。」

教協與教育局「長期合作」,教師都由教協控制。
教協與教育局「長期合作」,教師都由教協控制。

教協與「黃教師」長期合作

香港教育制度毋疑要「大執」,但葉劉淑儀承認,改革之路將會非常困難。她指出,多年來教師都是由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所控制,而教協的立場人所共知是傾向黃營,故即使某校的校長知道學校的教師有不妥,也管不到那麼多。

葉劉淑儀又說,政務官就任教育局局長後,面對一大班教育官僚,只能跟教協合作:「我唔好話佢哋係勾結啦,係長時期合作,譬如課程發展學院,每一科都有一個委員會,中史、中化、數學,科科都有。嗰啲老師話程度太高,好難,教唔嚟,好似中化嘅古文同現代生活割裂,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就索性刪除晒所有古文,甚至係範文。」

《環時》: 一國一制代價風險俱大

葉劉淑儀提及的《環球時報》文章,其中有一篇,《環時》總編輯胡錫進表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至少是現階段減少香港事務麻煩的最好辦法。 有人說不行就『一國一制』吧,但那將是香港社會的一場革命,它面臨的代價和風險比實行一國兩制我們當前遇到的麻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環球時報》另一篇社論,在今年8月下旬發表,以《就維護香港高度自治說些大實話》為題,指出香港高度自治是必須保持的,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實事求是,也是唯一可行的原則。「不搞一國兩制,不堅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能有別的選項嗎?一國一制在當前是完全不現實的,中國內地沒有直接治理香港的政治和法律資源」。

社評指,如果取消香港高度自治,香港的整個社會運行邏輯都需改寫,那將意味着巨大的治理風險,包括香港很可能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這些風險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社評又指「在香港推動國民教育,說實話這真的不過分,是香港回歸祖國之後應該的。但這件事就是變得很敏感了,很多類似的摩擦共同構成了嚴峻的現實。」

20119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