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味道】(1)經營虧損申請加價一倍 議員獻計塑造香港品牌 天星小輪化身文化旅遊產品

綠白兩色的天星小輪穿梭維港兩岸,是香港特有的風景線,然而這幅風景線上的主角卻因為長期虧蝕,難以維持,早前向政府申請加價一倍,直至最近,政府最終批准平均加幅為55.2%。

天星小輪是遊覽香港的一個重要體驗,以往長期定位為過海交通工具。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建議,天星小輪應以旅遊景點的角度定位,「聞下柴油味、吹下海風、看下風景」,搖曳着渡海,是香港的獨特體驗。姚柏良深信天星小輪要着力發展成為一種文化、旅遊的獨特產品,否則就算加價,未來都只能陷於一個死循環。

姚柏良又建議政府可在碼頭設施方面拆牆鬆綁,容許碼頭提供更多商業營運空間,由此而來的收入或可抵銷票務收入上的不穩定,另外亦可增加旅遊、打卡體驗,吸引更多遊客。

文:昭仁 圖:黃冠華、資料圖片

天星小輪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是 香港的標誌。
天星小輪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是 香港的標誌。

天星小輪2022年2月向政府申請提高兩條專營航線票價,建議每程加價最少1.8元至最多4.2元,加幅達一倍。並申請以長者優惠票價取代現行的長者免費乘船優惠,合資格長者可在「2元優惠計劃」下享有每程 2元的乘船優惠。

行政會議於上月(1月)31日通過兩條渡輪航線上層的票價每程增加1.0元至2.3元,即把成人平日最高票價定為5.0元、周末或公眾假期最高票價定為6.5元,平均加幅為55.2%。合資格長者則由免費加至2元,即長者優惠票價。新票價今年4月3日生效。

兩年累計虧損30年累積盈餘

天星小輪申請加價一倍,行政會議最終批准平均加 幅為55.2%。
天星小輪申請加價一倍,行政會議最終批准平均加 幅為55.2%。

天星小輪總經理周卓賢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上解釋加價申請時指出,天星小輪自2020年起,即使計入政府補貼後,累計虧損已差不多等於之前30年所累積的盈餘,須依靠債務來維持航線服務,故必須調整票價以改善天星小輪的財務可行性。周卓賢解釋現時「每周燒緊100萬元」,而由於天星小輪票價太低,難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合作轉乘優惠,亦對收入構成影響。

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接受《堅雜誌》訪問時表示,理解天星小輪的加價需求,認為隨着香港交通網絡不斷發展,尤其東鐵線過海後,天星小輪過海渡輪服務的需求進一步下跌,加上疫情打擊,營運上確實會出現困難:「沒有遊客的情況下,這幾年捱得很辛苦,所以為何我們會同情、理解,亦支持它加價。」姚柏良雖則支持天星小輪加價的大方向,但在加價的幅度上,他相信可以再斟酌和調整。

「從市民角度,今次申請的加幅真的比較高,以倍數計算,是一個相當之大的加幅。」姚柏良認為加幅對市民大眾來說較難接受,加上長者由原本免費乘搭變成要用2元乘船優惠,大家都覺得不是太理想。他歡迎政府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加幅,不要去到這麼高,並建議在月票部分不要加太多,維持一個相對廉宜的交通工具選擇,長者方面也盡量向他們提供多一些優惠。

可包裝成香港文化旅遊產品

姚柏良說,乘坐天星小輪是香港的獨特體驗。
姚柏良說,乘坐天星小輪是香港的獨特體驗。
除了香港人之外,很多遊客也愛坐天星小輪過海,飽覽維港美景。
除了香港人之外,很多遊客也愛坐天星小輪過海,飽覽維港美景。

作為旅遊界的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認為天星小輪連帶有60多年歷史的天星碼頭,加上旁邊的鐘樓,正是香港的地標,他建議將這些元素結合起來,打造成一個文化旅遊項目。

「試想像一下,如果進一步優化天星碼頭上面的一些設施,無論是露天茶座設施也好,或者增加商業營運空間,做一些有特色的餐廳也好,讓遊客有一些體驗空間,帶來不同體驗的餐飲、『打卡』點,絕對可以包裝成為一個亮麗的文化旅遊產品。」

姚柏良認為從中長期而言,疫情慢慢受控,遊客重臨香江的時候,天星碼頭如果可以進一步升級設施,擴大商業營運空間,相信可以補回小輪營運的大部分成本。他以港島灣仔碼頭為例,最近連接了新建造的海濱長廊,整條海岸線建設得很美,但好像缺乏了一些設施,讓遊客坐下來吃吃喝喝,「拿着啤酒看看風景,看看海景」。姚柏良覺得可以有多一點旅遊元素,而這些旅遊元素不只針對遊客,本地市民亦可以享受。

「你去全世界看看,這些海濱地帶肯定是開滿餐廳、酒吧、咖啡店,讓大家享受風景之餘吹下海風,順便飲飲食食。我們維港兩岸卻以行人步道為主,遊客需要甚麼都要去商場。」姚柏良相信如果在碼頭增設這類旅遊配套,可以為天星小輪的營運增值:「我覺得怎樣用好那些碼頭,一方面增加收益,另一方面豐富遊客體驗,是非常重要並絕對做到的事情。」

姚柏良:外國友人讚嘆維港美景

維港夜景舉世聞名,乘坐天星小輪 觀賞就最好不過。(Tom Page@Flickr)
維港夜景舉世聞名,乘坐天星小輪 觀賞就最好不過。(Tom Page@Flickr)

若要招呼海外來朋友,姚柏良也喜歡帶他們坐一趟天星小輪,因為很有「香港味道」:「記得當年和一些外國朋友坐天星小輪,航行至維多利亞港中央時,正值黃昏,燈已經亮了,看到整個維港景色,他們讚嘆不已,那種反應令我覺得很自豪。甚至有些朋友慨嘆,我們國家何時才可以發展成這樣?作為香港人,我真的引以為傲。」

然而現實非常殘酷,代表着香港驕傲的天星小輪,在日常營運中難以與其他交通工具競爭,尤其是上班、下班,大家都講求效率,天星小輪作為交通工具,完全沒有競爭優勢,姚柏良認為它唯一的優勢就是那種「聞下柴油味、吹下海風、看下風景」,搖曳着渡海的香港獨特體驗。

不斷加價陷入一個「死循環」

姚柏良認為,天星小輪需要重新定位,拓展其他收入為營運增值,以票務收入的方式去營運已經行不通。
姚柏良認為,天星小輪需要重新定位,拓展其他收入為營運增值,以票務收入的方式去營運已經行不通。

要維持天星小輪的生存,姚柏良認為不能單靠加價,否則只會不斷陷入一個「死循環」。

「我在立法會中也說,就算讓你真的按照現時要求的加幅加價,我也不敢擔保未來整個營運可以做到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到時你又申請加價,不斷申請加價,陷於一個死循環。」

姚柏良認為,疫情前天星小輪已經要重新定位:「2018年,在一個這麼高入境旅客數字的年份,它的數據也是虧蝕。長期靠便宜票價,以票務收入的方式去營運,這條路根本已經行不通。」

市民非一面倒反加價

對於天星小輪申請加價,市民的意見並非一面倒反對。

贊成:成本高加價無可奈何

市民譚先生支持加價。
市民譚先生支持加價。

市民黃小姐支持天星小輪加價,認為它已經很久沒加價,而早前亦聞說天星小輪蝕錢,相信加價應該可以幫補到它的營運。

市民譚先生也支持加價,他表示現時營運成本高,加上人流少,天星小輪加價亦是無可奈何:「(加價)對於營商而言,我相信是主要方法,但我相信這些比較特別的交通工具,政府可能在補貼上會有特別支持。」

中立:加價有其實際需要

市民高先生認為加價有其實際需要,但希望往後加價不要太多。
市民高先生認為加價有其實際需要,但希望往後加價不要太多。

有部分市民雖未表達支持意向,但也明白這可能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市民高先生說:「最好不要加,因為其實是一個很方便可以過海的交通工具,但燃油費用比較高的時候也沒有辦法,那便加少一點吧,現在很多東西都加價。」他直言如果加幅去到兩倍、三倍就可能會趕客,不過在成本與盈利考慮下,適當加價有其實際需要。

另一位市民郭先生亦不支持大幅度加價,他認為加幅應該逐步加,總好過一次性大加價。

反對:不要加重市民負擔

市民周先生認為現時百物騰貴,不宜加價加重市民負擔。
市民周先生認為現時百物騰貴,不宜加價加重市民負擔。

有市民聽見加價已緊鎖眉頭,其中市民周先生就向加價說不,認為現時百物騰貴,而整體大環境又不太好:「我覺得生活又不是很好,沒有必要加,不要加重市民負擔,始終不是這麼多人有工開,環境才剛剛好一點便這麼快加,的士又加、船又加,我覺得沒有甚麼必要!」

 

市民希望天星小輪長久經營

無論是否支持加價,市民都有一個共識,望天星小輪能夠長久經營、保留下去,因為天星小輪見證着香港一個時代的歷史和變遷,當中承載的香港文化和特色,絕對無可替代,那怕過了百多年,天星小輪至今仍是「東方之珠」的亮麗標誌。

99291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