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直擊】250萬港幣1,200呎 輕輕鬆鬆做業主 新加坡居屋 香港人流口水

香港樓價高企,香港人「上車」只是夢;同樣是國際大都會,當年向香港學習房屋政策的新加坡,推出「組屋」(即港稱居屋)讓人人可置業。香港在這個板塊,不單遠遠落後新加坡,甚至衍生其他社會政治問題。 新加坡過去數十年面對挑戰,靠自己闖出血路。《堅雜誌》記者遠赴新加坡,走訪組屋業主,透過他們的生活體驗,探討該國是如何走出這條路來,新加坡是如何做到「全民皆業主」。

文﹕李向榮 圖﹕譚建章

客廳足夠容納10個人坐定定看電視。
客廳足夠容納10個人坐定定看電視。

「哈哈,我們只是新加坡一個平常人家……」由中國湖南移民到新加坡的鄧太,笑容可掬的開門,帶記者參觀她的「平常之家」。 記者走進這個4人家庭,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單是廚房已有超過100平方呎大。這個位於新發展的榜鵝﹙Punggol﹚區的組屋單位,面積足足1,200平方呎,分別有飯客廳和三個大房間。裝修跟布置雖然不算是華麗,基本上整個單位是長方型的,每一個角落都非常實用。

「這是我媽住的……這是小孩子住的……這是我和丈夫的睡房。」鄧太向記者細說自己的新加坡故事﹕「我2006年到新加坡,和丈夫結婚,2011年申請組屋,很快便批了出來,只是我們選的這個房子還未建好,所以等到2015年才搬進來,住下來已經3年了。」

一家四口住1,200呎單位﹕很平常

主人房安放大雙人床、一個大衣櫃和梳妝枱後,仍有很多活動空間。
主人房安放大雙人床、一個大衣櫃和梳妝枱後,仍有很多活動空間。

這個能讓大部分香港人「嘩一聲」的1,200平方呎單位,售價是多少呢﹖答案是43萬新加坡元,即約245萬港元。香港的年輕人,窮一生心力,就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容身之所:「我們倒沒有這個煩惱,我們可以全心全意想想我們的將來,為了孩子打拼。」鄧太說。 鄧家的例子,只是新加坡過百萬個公共房屋家庭的其中一個,目前新加坡有超過80%國民住在公共房屋,當中有90%擁有自己的物業。新加坡人之所以能安居樂業,靠的是政府的「組屋」﹙HDB flats﹚政策。

一生人可買一次新「組屋」

新加坡組屋,外型和香港的公共房屋十分相似。
新加坡組屋,外型和香港的公共房屋十分相似。

「組屋」的概念﹐是讓每一個國民,一生人至少有一次購買全新組屋的機會。國民可按自己的經濟能力,選購不同種類、不同地點的組屋,面積最少由376平方呎到最大的1,399平方呎,年期99年。

售價方面,最平的2房單位68,000新元﹙約387,600港元﹚有交易,最貴的一個5房單位,則售499,000元﹙約2,844,300港元﹚。新加坡的組屋也有二手市場,買家主要為曾購買組屋的人,當中大部分是子女購組屋後「大屋換細屋」套現的家庭,國民更可透過中央公積金﹙CPF﹚的供款,支付部分首期和每月供款。

另外,政府又提供不少優惠和津貼,比如結婚和生孩子,可加快上樓和中簽機會,另外建屋局也會為購買組屋的業主提供津貼,最高可達8萬新元﹙約港幣46萬元﹚。

引入私人參建模式 共管公寓平3成

陳明輝說免卻住屋煩惱,他可專心家庭和事業發展。
陳明輝說免卻住屋煩惱,他可專心家庭和事業發展。

除了組屋,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還有另一種供高收入國民購買的房屋,就是「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 EC﹚,供國民的家庭月入超過14,000新元﹙約港幣8萬元﹚的中產人士申請,級數和價錢都較組屋為高,首置人士經政府津貼,能以低於市價30%購入,是私人參建房屋。 今年37歲的陳明輝,即將跟妻子和子女搬入裕廊西區一個共管公寓。陳先生的4房單位,面積1,254平方呎。和一般的組屋不同,共管公寓其實是一個屋苑,有保安看守,屋苑設有會所,有游泳池、健身室和桑拿房,而管理費只是300大元﹙約港幣1,700元﹚,包括了兩個車位和會所費用。 該個單位售價110萬新元﹙約630萬港元﹚,年期為99年。陳先生說,這些公寓的土地是屬於政府的,發展商是參與建屋。陳先生說新加坡人因為有能力解決住屋問題,可以專心發展事業和好好照顧家庭。

香港房屋政策大落後

在香港,每逢有居屋發售,都引來大批市民爭相遞表申請。
在香港,每逢有居屋發售,都引來大批市民爭相遞表申請。

香港和新加坡,同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樣曾被英國統治。香港比新加坡更早發展公共房屋,但到今時今日,新加坡有80%國民住在公共房屋,但香港竟然有21萬人住在劏房中。無論是人均居住面積和貧富懸殊差距,香港被新加坡愈拋愈遠,而特區政府始終拿不出解決辦法,難怪香港人會對前景感到悲觀。 香港政府一向走「大市場、小政府」的路,走高地價政策,希望市民投入私人市場,自由主義經濟味濃;反觀新加坡,則希望國民先有自己的居所,有穩定工作,國家才能向前發展。新加坡政府鼓勵國民購買政府房屋。

施永青﹕兩地走不同的路

施永青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是走不同的路。
施永青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是走不同的路。

「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走的路是不同的。」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香港政府企圖透過私人市場解決香港的居住問題,而新加坡政府則是透過政府的政策,政府的資源調配去解決。 「現在的情況是,大家想走社會主義,大家都想住公屋,那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施永青續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