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填海」怎能算是「打餐大」? 文 : 寒柏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突然剎停了最新一期的《施政報告》,並北上出席深圳特區成立40年的慶典。此外,林鄭還需要親到北京後,才可回港修改及發佈本年度的《施政報告》。

回港後,林鄭接受多間媒體訪問,似在回應坊間有人提起的「桂山島」填海計劃。她表示從未聽聞中央有計劃在大陸境內填海幫忙香港,並相信於大嶼山填海比較切實可行。她認為上屆政府「插針式」的建屋方式絕不可取,填海造地才是最好的辦法,並表示:「既然每次打餐死,不如打餐大。」

1. 首先,原來「打餐大」的意思,就只是在大嶼山填海造地?對公務員政府來說,重啟填海已經是頭等大事了。林鄭的一句「打餐大」,讓人回想起曾蔭權在任時曾經講過的一句「玩鋪大」。大家還記得所謂的「玩鋪大」,到底「玩」了甚麼出來?翻查紀錄,原來就只是推行了「超級區議會議席」及「特首選舉委員由800人增加至1,200人」這兩件事。只能說,公務員政府提出的「玩鋪大」,着實與所有港人的落差非常大。

2. 港府就算推出「明日大嶼」計劃或相近似的大嶼山填海造地大計,在土地問題上,仍絕對談不上「玩鋪大」或「打餐大」。即使是「明日大嶼」計劃,涉及1,700公頃土地,耗資估計達6,000億港元,亦不過是在未來15年後,才會開始逐步提供26萬至40萬個單位,仍遠不夠應付本港真正的住屋需求。

3. 此外,如果香港要繼續保持於區內作為大城市的地位,一定要全方位的大量吸納各階層之人才。在10至20年後才推出不足40萬個單位,更是遠遠不達標。北上廣深四大城市於未來20年的建屋目標,是不少於180萬個單位。大陸的單位平均面積,還比香港大至少一、兩倍!相比起來,香港這個限制多多,至少上15年後才開始落成和偏離市區的「明日大嶼」計劃,還能稱得上是「打餐大」嗎?

4. 其實,大家也心知肚明,香港有「保護海港條例」、「郊野公園條例」及「舊樓強拍條例」等等,加上港府從未試過大規模向發展商收回囤積多年的農地,港府唯有嘗試推行「明日大嶼」計劃。簡單來說,「明日大嶼」不僅談不上是「打餐大」,其實只是一個「退讓」及「妥協」的政策而已。只有廢除及大幅修訂以上的所有條例,釋放出大量未開發的土地,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玩鋪大」或「打餐大」。

值得大家關注的是,港府近年在監督大型基建項目上接連失誤,絕大部分項目都已經是批給著名的英法承建商了,居然仍有嚴重超支和工程延誤的情況。此外,港府以全球最貴的價錢打造之大型項目,竟然還有明顯的質量問題!到底,以港府今時今日的管理及監督能力,又是否可以真的做好如「明日大嶼」這般超大型及橫跨一代人的發展計劃呢?

「明日大嶼」平均造地成本,肯定十分低廉,但把鄰近大嶼山的幾個小島連接成一個大孤島,再鋪橋建路的把孤島與香港島、青衣和大嶼山接上,牽涉很多環節,耗資至少6,000億港元。當中,只要有一、兩個工程出現誤差,足以破壞整個填海計劃!而且,6,000億港元的成本裏,有3000億港元是交通網絡建設,在原理上要先付。港府現時的盈餘尚有8,000億港元,在環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香港亦不可能獨善其身,未來幾年庫房的錢,仍可能會再減少。「明日大嶼」計劃在成功造橋及拍賣土地之前,恐怕會為港府帶來極沉重的財政壓力。

「明日大嶼」的構想不是不好,但以港府回歸以來對大型基建項目的行政及監督表現來說,又是否「玩得太大」呢?與其花費巨額的成本,還要被人牽着鼻子走,何不真正的「打餐大」,先「廢除」諸般在香港的「土地不平等條約」再說?現屆政府絕對有「豐富」的「修例」經驗,可謂「駕輕就熟」,此間不過是再修幾條例,還有甚麼好怕呢?

只要港府解決香港的「土地不平等條約」,並奪回「土地主導權」,市民又怎會介意港府「插針式建屋」或「插針式填海」?只要所謂的「插針」夠多,又有何不可呢?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