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大戰」預備調解員「中國」 文:何君堯、丁煌

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普京有可能按下按鈕,對入侵敵對國家進行核打擊。
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普京有可能按下按鈕,對入侵敵對國家進行核打擊。

最近,為預防西方列強向烏克蘭提供更先進武器,攻擊近日新併入俄羅斯版圖的烏東四區(新四區,註1)與克里米亞,普京兩度發出核威脅,這毋疑提升「核大戰」機率。如果大家向好的一面想,普京不太可能 一一 或者不至於愚蠢到極點 一一 展開「核大戰」引發全世界大屠殺,但美國總統拜登卻不這麼想。許多悲觀主義人士也認為,面對烏軍在東部反攻,俄軍無力堵擊,節節敗退,這將威脅到俄新四區的安全與普京的統治,因此,「核大戰」在所難免。

在新四區入俄之後,核威脅與日俱增。普京很可以將針對這些新領土的任何攻擊視為是對俄本土的入侵。雖然在1982年,蘇聯承諾不成為第一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但俄羅斯在1993年摒棄了這個承諾。對採用核武器時機的轉變原因是俄於1990年代初,常規軍力呈螺旋式下降。俄現行的「核理論」允許,當俄聯邦只要受到常規武器侵略後,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普京可按下按鈕,對入侵敵對國家進行核打擊。

據美國評估,普京使用戰術核武器的烕脅真實存在。
據美國評估,普京使用戰術核武器的烕脅真實存在。

據拜登表示,因俄軍在戰場上表現失利,普京的核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前方戰缐吃緊,普京可能會利用戰術核武器作為威脅,迫使烏、其外部支援者與俄重返談判桌。但普京的核威脅已開啟「潘朵拉盒子」,為千頭萬緒的俄烏局勢增添了新的複雜性。短期內,採用外交手段來為俄烏局勢降溫似乎是不大可能,但為世界和平,區域內外各大國之間仍然存有餘地,共同努力來緩和現時劍拔弩張的「核大戰」緊張局勢。我國也可以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更積極作用。

雖然烏軍現時在戰場上略佔上風,但烏若想通過軍事武力完全奪回東部四區與克里米亞,這必將是一場豪賭。就算美國決心使用戰術核武器來報復俄國可能實施的核攻擊,烏必將會首當其衝,全國被炸個稀巴爛。令人擔心的不僅是生活在戰區周邊的烏國人會死大半,生活在鄰國的其他歐洲人將受到核輻射殺傷。在某種條件下,電離輻射會對任何生物體造成損害,導致癌症或引發遺傳基因突變,影響深遠。

烏克蘭總統沃洛德米爾· 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應避免將俄烏衝突升級成「世界末日」,他不應選擇在生靈塗炭的核戰之後,才重建國家,而是應首先考慮通過減少在烏東與南部的爭端來防止滅頂之災的可能性。筆者強烈建議交戰雙方達成交換戰俘協議。根據1949年《日內瓦第三公約》第13條,交戰國在任何時候都應人道對待戰俘(註2)。

美國總統拜登應採取措施,建立互信來緩和俄烏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應採取措施,建立互信來緩和俄烏局勢。

與烏一樣,美國與其北約盟國也應從核戰邊緣,懸崖勒馬。正如拜登正確指出,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同時防止「世界末日」的來臨,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儘管中情局前局長大衞·霍威爾·彼得雷烏斯(David Howell Petraeus)曾表示,如果莫斯科使用核武器,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將摧毀在烏作戰的俄軍、軍事裝備與擊沉所有黑海艦隊,這個表態有虛張聲勢嫌疑,大家不可盡信。

任何認為美國可以在烏國不用損兵折將,輕鬆贏得一場離岸核戰爭的想法都是自欺欺人、自我吹噓,這是誤判局勢。當核攻擊進行時,俄國為報復美國,可能會被迫使用更強大、更具破壞性的戰略核武器攻擊美國各大主要城市。這就是所謂的「保證相互毀滅」。來自美國的任何核虛張聲勢都只會導致俄方誤判,當俄極度不安時,你來我往地互投核彈,將成為最毁滅性的循環。

與其把普京迫進死胡同,跟你拜登拼命,採取升級式核反制措施,美國應採取措施,建立互信來緩和局勢。第一項有效建立互信措施是美國削減對烏安全援助計劃。此外,美國與其北約盟國可考慮主動單方面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大家注意,現今俄國正處於一個史無前例的局面,動用核武器可能會變成唯一選項。第三,取消一些對俄的經濟制裁,也可能為美俄之間的政治對立情緒降溫。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有可能推動俄烏戰爭進一步升級。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有可能推動俄烏戰爭進一步升級。

關於中俄關係,有觀察員指出,自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雖然我國一直保持中立態度,對俄展示形式上的支持,在美國總統口中,我國卻成為了自由主義全球秩序的「直接挑戰者」。為堅持秉持世界和平與維護自由全球秩序的承諾,我國由始至終呼籲希望俄烏雙方能和平結束衝突。形勢發展顯示,交戰雙方似乎都可以接受我方的存在,也許我國可以考慮在俄烏衝突擔起預備調解員的角色。

誠然,俄烏的戰鬥氣氛是不利於任何形式的調解努力。目前,烏依然在收取美國與其盟國的大規模軍事支援,澤連斯基還有家底,不會退縮。毫無疑問,俄烏戰爭已經成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大團結強大催化劑。但是,澤連斯基可能會誤判,從外入來的支持,不可能會長久。

事實上,歐洲各國對俄威脅有各自不同看法。普京虛張聲勢式核威脅與歐洲能源危機可能會長期籠罩北約,影響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團結。正如史蒂芬· 沃爾特(Stephen Walt)在2022年4月的《外交政策》中(註3)表示,「烏克蘭戰爭標誌着美國短暫『單極時刻』的結束,在1993-2020期間,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級大國,因為它(烏克蘭戰爭)預示着世界政治模式的回歸,這些模式在美國不受挑戰的主導地位的短暫時代(1993-2020)被暫時遏制」。

然而,現時局勢充斥着不確定因素,應該嘗試努力說服烏克蘭避免俄羅斯核攻擊,造成可怕和悲慘的破壞結局。簡而言之,烏不應在暫時得利層次上豪賭,就算要賭一把,也應該在避免與俄因長期敵對而造成必然損失這點上下籌碼。 目前,烏克蘭、美國與其盟國應保持克制,以免將局勢推至「核大戰」。

註 1: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與赫爾松

註 2:「戰俘」
https://www.wikiwand.com/zh-hk/战俘

註 3:「Rather, it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signals the end of the brief “unipolar moment” (1993-2020) when the United States was the world’s sole genuine superpower and because it heralds a return to patterns of world politics that were temporarily suppressed during the short era of unchallenged U.S. primacy.」see: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2/04/13/ukraine-war-realism-great-powers-unipolarity/

(閱讀英文版)

【Newspaper Article】Junius Ho & Kacee Ting:Scrapping of Taiwan Policy Act would help normalize Sino-US relations(dot dot news 點新聞英文版;24/10/2022)
https://english.dotdotnews.com/a/202210/24/AP63563818e4b0adad9d64131c.html

文:何君堯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辦人

文: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經民聯社區幹事(太古城西)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