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在香港讓「愛國者」吃到甜頭 文 : 吳桐山

2020年對香港是重要一年,中央為香港制定國安法,強調要落實「愛國者治港」。這其實不是一個新的提法,據說當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構思的時候,底線就是「愛國者治港」,而不可能是「叛國者治港」。但為什麼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要不斷講呢?

回歸23年多了,試過商人治港、大部分時間是公務員治港,但無論哪一種治港,都離不開權貴、既得利益者治港。那麼這些治港的人,是不是「愛國者」?我不敢說這些人是「叛國者」,但我不禁要問,如果過去這些治港者是「愛國者」,那麼為什麼23年過去了,我們還要如此高調地日日講、月月講「愛國者治港」?所以答案是寫在墻上的。

「愛國者治港」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關鍵在哪裡呢?我認為關鍵是要建立讓香港的愛國者吃到甜頭的利益鏈條。

這其實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新話題。當年共產黨人在中國搞革命,總結出一個道理,就是你不能和老百姓光說理念、理想,關鍵要有甜頭,所以共產黨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成功,就是給農民拋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甜頭,農民才會給你賣命。

新中國建立後搞改革,也確立了一個標準,那就是——一定要讓改革者吃到甜頭。我記得我曾經在內地一家事業單位搞企業內部改革,負責執筆起草改革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領導找我談話時說的這句話——一定要讓改革者吃到甜頭。這是成敗的關鍵。

到了基層社會治理上,其實中國人也深明此道。他們特別喜歡在基層搞什麼標兵、文明戶、光榮榜,說白了,就是樹立典型,你只要愛國、守規矩,就給你榮譽。不僅有榮譽,村裡分豬肉的時候還能分大塊一點呢。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你要香港落實「愛國者治港」,請問你給香港的「愛國者」什麼甜頭?有什麼好處?未來我不知道,但香港過去的狀況就是——做「愛國者」沒有好處。港英年代,英國人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排共系統,但凡與內地有關係的,都不可能做政府AO,甚至大銀行的MT(管理培訓生)都不可能。那誰敢說自己是「愛國者」?「愛國者」是要受到懲罰的。回歸以後,雖然旗幟變了,但掌權的還是這班人,這班人可能嘴裡不說,但心裡還是瞧不起內地。所以你看香港無論是公務員還是專業人士,往往就是用所謂「專業」為藉口來排拒「愛國者」。在這種情況下,「愛國者治港」怎麼可能成功呢?你給我一個理由先!

你說到給甜頭、給利益,你會覺得我很市儈是嗎?當然我不否認這一點,但誰不是呢?你覺得反華陣營就是只講理想的嗎?為什麼要搞黃色經濟圈?為什麼美英要給黃絲簽證好處,方便他們移民定居?為什麼黑暴肆虐的時候,黑衣人要用磚頭、易燃液體燒殺敢於跟他們叫板的「愛國者」?背後的邏輯都是一個——給「叛國者」甜頭、給「愛國者」苦頭,這樣才能吸引源源不絕的人去反共。

問題很簡單,《國安法》給了「叛國者」苦頭,守住了底線,但「愛國者」有什麼甜頭呢?還是沒有,起碼在香港沒有。國家是出台了很多政策,方便港澳人士在內地居住、工作、創業、生活,這些是甜頭嗎?是的!但這些甜頭只能實現「愛國者回鄉」,而無法實現「愛國者治港」,某種程度上可能會令留在香港的「愛國者」越來越少。

所以「愛國者治港」的問題,我就問中央一句話——敢不敢光明正大、大張旗鼓地給在香港的「愛國者」甜頭?如果做不到,這個命題是沒法成立的。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