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班牙關係的回顧與前瞻 文:廖俊賢

今年適逢中國與西班牙建交的50周年,是雙方關係的重大里程碑。 但若果追溯歷史,中西關係始於14世紀前後,元朝期間,中國通過古絲綢之路與西班牙地區建立過貿易聯繫。中國的絲綢工藝經絲綢之路傳播到西班牙華倫西亞。讓華倫西亞在15世紀至17世紀因絲綢產業而空前繁榮,當地產絲綢暢銷歐洲各地。

首次中西中斷

直到明朝,中國亦在馬尼拉與西班牙商人交易包括麝香、安息香、象牙蜜餞、醃製的豬肉、良種活禽以及新鮮水果等,使中西雙方透過貿易,獲利甚多。在始之後,雙方關係甚好,廣東官員甚至允許西班牙在靠近澳門的珠江三角洲港口埃皮納爾進行貿易。直至明代末葉,澳門的葡萄牙人反應激烈,於 1600 年用武力將西班牙人趕出該地區,令到在清朝初葉到中葉期間,中西雙方斷絕交流。

中西恢復及二次中斷

但這樣的情況只是中斷了二百多年,隨着鴉片戰爭以及中法聯軍之役的爆發,中國被迫打開國門。清朝與西班牙最終在1875年首次建交,重啟雙方貿易。然而好景不常,自民國建立以來,蔣介石方面將中國自降身價,在1927年,與西班牙方面簽訂了治外法權的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司法主權。而在隨後,1941年,西班牙方面,更加承認滿洲國和汪精衛政權,中華民國與之斷交,令到雙方關係陷入冰點,但此局面乃源自於蔣領導的外交形象所致。

中西再次恢復

直至新中國成立,雙方所屬的陣營不同,所以一直並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可是,1971年的聯合國會議上,展開了對於中國代表權的爭議問題。而西班牙方面,為免得罪美國方面,在代表權問題上投下了棄權票,在行動上間接支持新中國加入聯合國,反映西班牙方面,一直希望與中國恢復邦交。終在1973年3月9日,隨着西班牙內戰結束,雙方正式恢復邦交。

再次恢復後的緊密

在恢復邦交初期,由於雙方長期欠缺接觸、意識形態的不同以及媒體的渲染下,雙方仍存在芥蒂。可是,在經過幾次交流後,雙方互相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在五項和平共處相處原則下發展關係。於是,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初期, 雙方展開廣泛以密切的經濟交流,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西班牙ABC報紙上發表題為《攜手共創新時代新輝煌》所述的「西班牙政府幫助中國實現產業升級和製造業升級,我們珍視這一偉大友誼的象徵。」同時,習主席亦指出「1979年雙邊貿易額僅為1億美元,2017年已突破300億美元。西班牙已成為中國在歐洲不可或缺的貿易夥伴,中國是西班牙在歐盟以外最大的貿易夥伴。連接中國義烏和馬德里的中歐班列為兩國貨物運輸提供了更多選擇,是“一帶一路”合作的早期收穫。在能源、通信、金融、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由此反映,雙方在建交以來,經濟成果豐碩,雙方互利共贏,更在2005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除了在經濟方面外,雙方友誼密切。西班牙皇室曾多次訪問中國,特別是現任國王菲臘六世以王儲身份實地了解中國。同樣地,中國方面禮尚往來,由時任總理溫家寶親自接待,更在當年國家主席胡錦濤接受邀請訪問西班牙。甚至當時留下這樣胡錦濤主席的一段話:「西班牙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西班牙人民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中西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建交32年來,兩國政治關係不斷鞏固,經貿合作成果豐碩,各領域交流合作日益加強。中國高度重視發展同西班牙的關係,願進一步深化雙邊互利合作,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可見,反映雙方關係進入新台階。

中西應該合作

回顧起來,中西關係源遠流長,雖山長水遠,但無阻雙方交往的決心。 今年正值中西建交50周年,亦是國際形勢嚴峻的一年。期望西班牙方面能擺脫美國方面對其的外交或意識形態影響,深化雙方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並在歐盟發揮積極作用,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半個世紀以來,中西關係健康順利發展,根本在於雙方秉持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建交初心,堅持走不同文化、不同製度國家友好相處的正確道路。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高質量發展,將為包括西班牙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方願同西方一道,推動中西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台階。」

文:廖俊賢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