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應該如何救「敗家二世祖」? 文 : 寒柏

回歸之來,富貴了至少兩代的香港人開始變得保守及不知進取;這一顆「東方之珠」逐漸失色。近年更是百業蕭條,貧富懸殊,人民燥動不安,還爆發出「港獨」及「黑暴」問題。現時,香港就只剩下金融產業及地產,產業空洞化,儼如一個虛有其表、名不副實的「敗家二世祖」無異。

到底,中央政府應該如何拯救香港這名「敗家二世祖」?當然,有些讀者的直覺投射恐怕是「何必要救」或「死不足惜」等等。

但暫時來說,儘管國家確實完全可以「棄港」,但香港對國家來說,至少尚有一點剩餘價值;若發揮得宜,全國上下皆會受惠。此外,無辜及無知的香港老百姓受人煽動或蠱惑,其實都是受害者。國家若行王道,要取信天下,當會以德服眾;能夠讓香港重返正軌,亦算是功德無限了。

自從國家在港澳辦及中聯辦作出一點調動及部署之後,再通過「港區國安法」,還成立「國安部門」,相信國家理應不會置香港於不理。除了需要完全解決「港獨」和「黑暴」問題之外,應該會認真檢討港府及香港社會各個環節,重塑社會秩序。既然國家沒有「坐視不理」,一但「插手」,就會把香港社會的根源性問題一併解決。過去23年以來,港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風,應該會逐漸被改正過來。

那麼,中央政府應該如何拯救這個「敗家二世祖」呢?作一個比喻,當一個「敗家二世祖」落難,自然會向人求救。一般來說,「落難」即代表「缺錢」,可能是入不敷支,或債務纏身等等,很自然的都會向人「借錢」。香港政府連年盈餘,儲備近8,000億港元,不少中產市民尚算富有,香港的所謂「缺錢」,不見得是「金錢」。

其實,香港欠缺的自然是「土地」。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才是造成貧富懸殊及引發社會矛盾。因此,香港的有識之士都會想起從土地入手。去年,港府曾推出「明日大嶼」的填海計劃,但拖拉至今,還未有什麼眉目。近日,又有人提出「桂山島填海計劃」,希望中央政府可以撥出香港水域以外的荒島給香港作填海之用。由如港府的「明日大嶼」無了期的拖下去,連「填海」的調研也要花上至少好幾年時光,有人更希望國家可以替香港把桂山島先「填好」,再劃入香港特區之內。

「明日大嶼」還算是「靠自己」,有如「敗家二世祖」努力的「變賣資產」,集中資金,希望可以東山再起。「桂山島計劃」則是直截了當的「問人借錢」了。問題來了,作為「債主」,你會否願意借錢給「敗家二世祖」?你認為借錢給「敗家二世祖」真的可以幫助他嗎?

港府真的「缺地」嗎?香港的已開發地區,僅佔總面積約25%左右,除了可以「移山填海」之外,明明尚有很多「郊野公園」及「農地」可用,又怎會真的「缺地」呢?

港府不去處理阻礙「移山填海」、「使用郊野公園」及「收農地」的死結,卻反而「攤大手」向中央要「桂山島」?港英政府年代,幾乎每年也有「填海工程」,但回歸以後,便似乎把「填海」的能力都「封印」了。現時,港府仍不敢去觸碰敏感的議題,沒有收農地,沒有使用郊野公園,重啟填海仍是畏首畏尾只拋出一個「明日大嶼」計劃,為何不把所有「造地」的限制都鬆綁了?

無論是「明日大嶼」或「桂山島計劃」,都是因為由於種種原因,港府難以主宰「土地供應」,有識之士都希望可以透過「一次性」的方式,為港府製造出「新土地」。

但想深一層,這兩個填海計劃,最多亦只能在一、二十年的時間之內,為香港提供僅數十萬個單位而已,又是否真的足夠呢?正如使一個「敗家二世祖」,忽然獲得一筆意外之財一般。這到底是幫了他,還是害了他?

所謂「長貧難顧」,拯救的方法不可能是「送島」或「代填海」;根源性問題始終是港府喪失了「土地主導權」。

因此,真正可以長遠解缺問題的方法,就是把約束港府「造地」的因素逐一鬆綁。港府只搞一個「明日大嶼」,肯是不夠的。港府還要有能力在香港絕大部分地方繼續填海。單是填海也不夠,港府還要有決心可使用郊野公園土地。單是「移山填海」亦當然不夠,港府還要有膽色向囤積的地產商收回農地作發展之用。簡單來說,就是要讓港府重新掌握「土地主導權」。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送大禮」或「派糖」都不可能成功拯救「敗家二世祖」。要真正幫到他,就只能讓「二世祖」不再「敗家」,懂得「自愛」和「反省」,並重拾「自力更生」的能力。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