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將如何終結 文:蕭瑋希

自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起,美國推崇「美國優先」政策,導致國際秩序發生了本質上的改變。為抵銷美國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國際社會增強了區域性合作,「美國優先」政策的結果,反而變成了美國落後的最大原因。美國在2018年對華發動的中美貿易戰,以如今中美兩國發展態勢來看,美國是愈來愈難在貿易戰中掌握主動權,中美貿易戰如何終結,將很大機會成為美國國運的歷史轉捩點。

遏制中國發展是美國政界的普遍共識,民主、共和兩黨之間的分歧只不過是手段的分別。以特朗普為首的極右集團主張利用美國當前的整體優勢,從戰術上對中國進行全面性打擊,一方面在軍事上藉印度、日本、東盟、台灣向中國擠壓,另一方面在經濟上發動貿易戰、金融戰,同時還支持在香港、台灣的分離主義者,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之前對付蘇聯、日本的經驗,勢必要把中國這個「老二」打下去。在這一階段,美國媒體亦對內進行大肆宣傳,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特朗普上任以來, 73%的受訪美國人對中國反感,對華厭惡感上升了20%,比例為近15年來最高,對華強硬政策也得到廣泛民意支持。

中國一直以來對可能動搖國本的外來勢力具有警覺性,其布局遠早於改革開放初期,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多以合資平權形式進行,這導致了民族資本與外來資本累積不至懸殊,民族資本不易被併吞;另外,中國在1992年出現「中策現象」,外資併購國企引起國家關注,1995年一度由官方叫停外資的併購行為,而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世界投資報告》統計,2000年以後外資併購國有企業的直接投資不超過整體10%。國家的有效布局保護了國家的民族資產實力,令美國不能如法炮製先前的經驗對中國進行割草式的經濟掠奪,成為了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抗打擊之基礎。

雖然中國有應付危機的能力,但在中美貿易戰中一直處於下風,2019年可以說是美國對中國的全面壓制時期,根據美國統計局數字,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美國對華逆差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00億美元。同一時期在政治上,台獨、港獨主義抬頭、中印多次發生邊境衝突、美日政府要求企業撤回本國,美國多次與盟國在南海進行軍演,美國的組合拳迫使中國多次派出代表團到美國談判,而香港的建制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對大陸較溫和的國民黨亦在台灣2020年初的總統選舉中大敗,可以說親中派的實力在中美對抗中受損。

然而,新冠疫情為中國帶來了轉機,中國在抗疫中的出色表現令國家經濟快速恢復,而美國則深陷疫情之中,期間更爆發了「黑命貴」運動(Black Lives Matter)、航母因疫情失戰鬥力的情況,加上美國總統選舉,美國自顧不暇,而中國則迅速地解決自身問題,包括落實香港《國安法》,開展中印談判等,更在RCEP及中歐CAI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當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不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都要面對中國無從遏制的基本事實。近日,紐約證交所(NYSE)要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香港),中國三大國有電信公司退市的決定朝令夕改,將政府內部的訊息混亂與舉棋不定表露無遺。國會山莊流血事件所代表的社會撕裂、疫情及經濟恢復,將成為拜登上台的三座大山,然而,由於極右主義的影響,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已騎虎難下,短期內難以改變。隨着中國與不同地區的貿易協定相繼落實,拜登聯合盟國共同圍堵、封鎖中國的冷戰策略顯然不合時宜,除了大打台灣牌外,美國已沒有實用的籌碼可以使用了。反觀中國憑藉其「雙循環」經濟方針,對外鞏固了貿易環境與伙伴關係,對內完善產業結構,對貿易戰顯得愈來愈有信心。

中美貿易戰已然進入了新的階段,至於由美國一手挑起的貿易戰將如何結束,則很有可能要看中國的外交戰略安排。但不論中美貿易戰如何終結,中國將超越美國已成為日程上的問題,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BER)更預計中國會提早於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可見西方國家需要逐步認識新的國際格局,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文:蕭瑋希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