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決定不能只是「黑白」配 文 :何君堯、丁煌

告別2019仲夏,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特區”) 迎來了多事之秋,持續不斷的抗議示威遊行在繁華街道上演,續而惡化成長期大規模暴動。

親臨其景,大家開始意識到特區管制領域隱藏著的那條政治深層次斷裂地帶,足以導致地動山搖!在發生暴動之前,似乎沒有人意識到,更談不上全局掌握,特區內反中鬧事者能在這地方管治事宜上有多大的破壞力,能產生多大的不穩定因素。又因特區內部缺乏一套完善的政治危機預警系統,由2019年6月至同年12月,特區管制領域首當其衝,遭受恍如毀滅性打擊。

針對原訂於2020年9月舉行的特區立法會換屆選舉,反對派積極分子們一致計劃或積極參與「35+奪權」行動。此舉更是移乾柴而近烈火,特區管制領域可謂是亂成一鍋粥。置身於黑暴地震波中央,素有「東方之珠」美譽的特區,淡然失色。政治不穩定性已成為管制特區進程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時間已經證明,有必要為「一國兩制」這個基礎性原則建立一個完善,健康,穩定而能夠長期發展的框架着陸點。

中央結合特區實際現實情況,針對以上所述敵對勢力所構成的威脅,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於2019年11月15日首先提出「止暴制亂」方針政策。中央也在這個歷史轉折性時刻,於2020年6月30日出手,頒布特區版《國家安全法》達至「止暴」的即時效果,此法同時起到「定海神針」的長期效力。但是,在「一國兩制」大框架中,如何使特區恢復往日輝煌,則需要人大由上至下修補特區選舉制度漏洞,從源頭上解決根深蒂固的特區管治問題。

特區居民有進行公開民主政治辯論的權利。諷刺的是,特區反對派活躍份子們紛紛夥同英國、美國等政府以及歐盟,合力齊聲譴責北京利用選舉制度改革來掏空特區「論政權」。這種莫須有的抹黑已是常態,不足為奇。但是,理性分析顯示,面對「腹背受敵」全球抹黑輿論的威脅下,大家必須動起來,善用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機遇,別坐失良機。要支持與支援修補特區選舉制度宣導者解開居民因對修補方案的不熟悉而產生的誤解。

這裡有兩個關注點: —

第一,中央是否通過精心設計,以暗渡陳倉的方式利用修補選舉制度方案把特區立法會變成一個愛國者主導的「一言堂」?(註 1);與

第二,為達至改革選舉制度和改善貌似神聖的「普選」原則。人家是否感覺必須在特區引入政治選舉前期篩選和限制措施的迫切性?

首先,從「全國國家安全」角度來窺探特區選舉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是討論這個課題的不二法門。相反而言,透過西方價值體系的稜鏡來判斷這一點,將會是水中撈月,將會造成錯誤而導致最終徹底的失敗。

當下國際關係出現比較多層面的複雜新困境。大家置身於這個多邊政治大背景之中,從堅守國家長期發展利益層面來考量,就可以接受北京已是不能再容忍特區反中鬧事者繼續破壞特區穩定的活動。容忍始終是有限度的。正如內地一位官員指出的;「關鍵問題是打擊那些試圖奪取權力、進行顛覆和滲透的人」。 外交部駐特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 楊義瑞 也表示這項改革將改善特區行政和立法部門之間的關係。

反對聲音表示,新一屆特區立法會安排對選區議席限制過多,此舉是對特區選舉制度,對民主要素的侵蝕。需要指出,每個硬幣有兩面,請大家回憶2000年至2020年底,特區立法會議事堂上充斥着議員故意阻撓會議進程、無差別否決議案,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嚴重破壞特區穩定。同時,反政府思潮也不斷擴散。這一切對特區立法會的正常運作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損害了特區政府的管治合法性。特別令人感慨的是,過去二十年,特區立法會未能有效地處理區内民生問題。

正如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張曉明 指出,特區選舉改革不會把反對派人士或泛民主派排除在選舉制度之外。特區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更 保證,選舉改革,仍允許競選公職的反對派成員提出理性、基於事實的批評。要注意一點,選舉改革沒有對《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六十八條進行任何修訂。 選舉改革最終目的是通過「普選」來選出特區立法會全體議員。中央無意把立法會變成橡皮圖章。

「普選」將是選舉改革的最終目標。因為「普選」被認為是一個神聖的「平等原則」,被認為是無可非議的一條正確道路。但它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政客和利益集團蓄意操縱。「普選」的缺陷之一是缺乏選舉後的監督機制去確保議員或國會議員對選民的選前的工作承諾和從政表現負責與問責。

在美國,「否決政治」是一個歷史悠久又棘手的問題,許多國會議員經常把黨派利益置於選民利益之上。國會議員們也因為與「政治金錢」結盟,依靠大企業來資助昂貴的競選活動而倍受批評。在美國,政府開支佔GDP的38%之高,眾大企業渴望通過遊說和政治捐獻來影響政策。

一些大企業和國會議員之間的密切關係阻礙了後者專注其選區的民生問題,國會議員對選民說一套,為大企業做另一套。許多選民感到被所代表自己的國會議員背叛,產生對各黨派與政治領導們的不滿情緒。選民們更對許多「社會進步理論」產生了懷疑態度。(註2)

一些當代思想家也對「普選」持保留態度。這方面的代表有 威廉·萊基 與 約翰·斯圖亞特·米爾。這些現代思想家們批評到:肆無忌憚的政客利用「普選」機制來操縱追隨者並贏得民眾支持。他們採用的選舉工具包括: 虛假資訊、空洞的承諾、抹黑對手人格以及提供表面化但快速的解決辦法去掩飾根深蒂固的社會經濟問題。學者 傑森·布倫南 曾提議設立選民資格審查機制來解決操控選民問題。(註3)

中央對選票的可操縱性早就有了洞察。與其他政治選舉代表制度一樣,特區的代表制度缺乏機制來審查立法會議員當選後的表現。如某些立法會議員表現欠佳,選民只能等下屆選舉尋求補救措施。但是,肆無忌憚的政客們可能會無所不用其極,使用更複雜的手段來誤導和操縱選民與追隨者,在下次選舉中再次投他們一票。

在 李光耀 領導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PAP”)除了建立健全的入黨申請資格遴選外,更採取嚴格的篩選機制來找出人才加入PAP的選舉競選團隊。新加坡在這範疇的成功可以證明選舉前篩選措施的有效性。有鑑於此,筆者都認為選舉前的篩選和限制措施可以堵塞「普選」漏洞。

最後,大家應避免採取教條式的態度對待「普選」原則。大家更不應把選舉改革方案的限制性投以「非白即黑」的態度。完善選舉制度,需要開闊的視野,擴大的視野,於一人一票的「普選」方式中注入選舉前遴選審查機制或/與選舉後問責制度方為上策。選舉前遴選審查機制,可提供絕佳機會重建中央與特區之間的信任。並有助大家選出有能力的愛國者,帶領特區恢復舊日輝煌。

註 1: 筆者們認為,答案:「不是」

註2:《民主帝國》;西門·里德-亨利;英國;約翰·默裡;2020年;第740-741頁

註3:《制衡民主》;傑森·布倫南;普林斯頓和牛津;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12頁

(閱讀: 英文版)

【Newspaper Article】Junius Ho & Kacee Ting:Criticism of electoral reform falls into an oversimplistic black-white binary (HK China Daily; p 8; 22 March 2021)

https://www.chinadailyhk.com/article/161032#Criticism-of-electoral-reform-falls-into-an-oversimplistic-black-white-binary

文:何君堯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辦人

文 :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經民聯太古西幹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