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通「外關」將衝擊酒店業 文:寒柏

筆者於工作期間,曾與好幾名酒店業的朋友會面,並從他們口中得知,普遍酒店業界裡的從業員都渴望盡快「通關」,好歹也先通「外關」。

據朋友們所說,他們集團起初也對成為「指定檢疫酒店」有所保留,主要是擔心住客在酒店房間內一住便是7至21天,「折舊」情況會很嚴重;再加上管理層也擔心服務員會染疫,並影響日常營運。但管理層思前想後,認為若不加入為「指定檢疫酒店」,則恐怕難免要裁員。兩害取其輕,最終都成為了「指定檢疫酒店」。

此外,某些酒店由於諸般原因而沒有成為「指定檢疫酒店」。部分酒店推出以staycation為主題的優惠套票。某些則把房租太幅稍減,並推出一些連租28天的優惠。筆者亦看到某些客人乾趣把酒店閒置,暫時「關門大吉」以節省開支。另外某些酒店則順勢進行改建及翻新工程。據酒店業界的朋友所述,沒有成為「指定檢疫酒店」的行家,大都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些酒店業的朋友都不約而同希望盡快先通「外關」。他們更以新加坡為例子,朋友所屬集團旗下在新加坡的酒店,無論是「入住率」及「房價」都創新高。業界都希望港府可以跟新加坡一樣,並相信「復常」後總會勝過現在的情況。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新加坡超越香港進佔第三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新加坡超越香港進佔第三位。

這種想法非常奇怪及有趣。到底,如果港府決定先通「外關」,後果會怎樣?香港可以複制新加坡的情況嗎?

首先,我們要定義清楚先通「外關」是什麼情況。我們不妨假設,先通「外關」就是只香港先與海外接軌。從外地來港的旅客,將不必再接受隔離,甚至乎是不必檢測,自由進出,不再受任何限制。其實,在先通「外關」的情況下,香港酒店業肯定會反過來陷入「經濟寒冬」:

1. 一般港人中產家庭將會排山倒海的外出旅遊。他們肯定不會再於香港各大酒店花錢買staycation的優惠套餐。此外,通「外關」之後,將肯定會反過來打擊原本已疲弱不堪的香港經濟。

2. 現時,需要到「指定檢疫酒店」隔離的訪港人士,主要都是香港市民。他們外出工作、升學及旅遊,回港後都「被迫」要到「指定檢疫酒店」隔離。此外,全港還有大約40萬左右的菲傭、印傭及南亞裔人士。他們需要來港工作或生活,都需要先入住「指定檢疫酒店」。若香港先通「外關」,則所有回港人士都可以直接入市區。他們可以直接回家或到朋友家暫住,也可以乾脆先找服務式住宅暫住,再慢慢找「長租」。簡單來說,所有現時「指定檢疫酒店」的「客路」,都會在先通「外關」後立刻消失!

3. 很多人都會說不用怕!外國旅客也會來香港嘛!大家就是把所有經濟問題都過份簡單化地歸究於「隔離檢疫」及「封關」,然後再一廂情願的假設只要「通關」後一切便可復常。但不好意思,如果大家有留意新加坡的最新季度數據,其季度經濟已出乎意料地呈現收縮。新加坡政府及大行也紛紛調低其全年的經濟增長。此外,這些所謂的經濟增長預測,亦夾集了突如其來的高通脹,水份不少。再放眼歐美諸國,西方國家正受疫情、高利率及俄烏戰事所影響,通脹創40年新高而市民消費意慾持續低迷。大家試想清楚,就算香港全開放予歐美諸國,敢問西方各國的消費者,現時有誰還會想來港消費?

4. 退一步來說,就算假設先通「外關」可以吸納所有外國旅客,香港酒店業可以復甦過來嗎?在疫情前,香港各大酒店在做誰的生意?香港的旅遊業及酒店業,有9成以上是做內地遊客的生意。全仗內地旅客支撐,香港才可以有這麼多間新酒店落成,房價才可以收得這般貴!若以現時香港酒店的「供應量」,但卻只能做回那1成外國旅客的生意,即供過於求,後果會怎樣?

5. 最後,我們不妨以香港傳統房地產大財團的「生意眼」去想清楚,到底應該要香港酒店業界冒險做那1成的外國人生意,還是繼續從事「指定檢疫酒店」而穩賺較划算呢?現時最新的「3+4」防疫政策已短暫打擊了酒店業的生意,如果萬一真的先通「外關」,酒店業肯定會提早步入「寒冬」!

酒店業界朋友們的思維,確實完全讓人摸不着頭腦;大家情願放棄9成內地旅客生意,也希望先通「外關」,僅做那1成左右的外國人生意。歐美諸國明明在水深火熱之中,西方人現在因俄烏問題連怎樣過冬天也未盤算清楚,有誰會有閒錢來港?為何大家分明要打爛「指定檢疫酒店」的穩定收益,也想要先通「外關」?

上海及澳門,也只用了兩個月左右便實現「通態清零」,只要香港咬緊「牙關」,總有機會與內地「免檢通關」。此外,「清零」期間,「指定隔離酒店」更可用作大規模隔離之用。按現行機制及慣性做法,港府肯定會按市價對「指定隔離酒店」作出賠償,酒店業界甚至乎可以乘機賺一大筆!簡單來說,香港酒店業根本就受惠於「檢疫」及「圍封」等政策,業界更應該對相關措施舉腳贊成才是!

最後,於疫情前,有很多同是居住在大灣區的內地人,總喜歡每周或至少每月來港消費;港人單是做他們的生意已「夠賺」了。與內地「免檢通關」後,就算那原本佔9成的內地人生意最終只恢復了3成,好歹也比做那似有若無、僅佔1成的外國人生意所能賺的利錢更深!

這如此淺白的算術,為何業界裡竟然無人懂得?

文:寒柏

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