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谷生育 打破固化觀念任重道遠 文:文瑜

內地政府頻頻「出招」加速生育,近期中國計生協開展試點項目重塑婚育文化,淡化生育焦慮,在試點地方投放廣告,並支持每個項目點經費15萬元,項目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宣傳欄、宣傳廊、電子顯示屏、燈箱廣告等。為解決日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內地是真的拼了。

投放廣告內容主要是圍繞早前《新型婚育文化建設試點項目工作方案》開展,聚焦「不想生、不敢生」難題,引導群眾與時俱進正確認識國情國策,打破過時固化觀念,樹立「適齡婚育、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性別平等、責任共擔、代際和諧」等婚育觀念。以後這些婚育觀念「廣告」能否植入大眾骨髓,尚待觀察。

其中的「適齡婚育、性別平等」,讓我想起今年年初在內地轟動一時的「徐州八孩媽」事件,當時此事一度成為熱搜。起因是徐州豐縣當地政府為了宣揚正能量,褒獎養育了8個孩子的五旬父親董志民,這原本是好事,但因為人出名後有不少當地網絡博主跑去這個「八孩之家」打卡,誤打誤撞發現原來「八孩」是有親生母親的,且不可思議的是這位母親被董志民非人般對待,鐵鏈將其脖子鎖住在旁邊的破屋裏。事件曝光後,最後調查得知這位母親是被人販子販賣給這位「有愛」的父親。

此事件中人販子固然可恨,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會發生此事,根本起因是這位父親一開始「娶不了媳婦」,最後通過人販子買到這位被虐待的母親,背後折射的還是因為中國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光棍找不到媳婦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從1989年代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全面實施以來,性別比失衡就成為社會很突出的一個問題,比較落後的農村是其中的重災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出生的男性目前都是達到適婚年齡了,這群人是站在「光棍危機」最前沿的一群人。因為實行計劃生育以後只可以要一個小孩,當時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比較重,尤其在農村如果生的第一個是女孩,不乏有的家庭當時就丟棄或者送人,所以農村裏面很突出一個現象就是男多女少。

男多女少 女「向上嫁」 難以匹配

男女比例失衡也不僅僅只是表現在農村,曾經就有學者整理出數據,正常的情況每出生100名女嬰應該對應103-107名男嬰,1980年代中國全國出生性別是100:107.4,到了2004年-2010年時候就達到100:120,而性別失衡的省份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和西部,而婦女拐賣問題較嚴重地區主要都是很多男女比例失衡的地方,尤其在西部農村地區,要娶到老婆就比較困難。

除了男女比例失衡,還有一個原因是人口向外遷移,在農村裏面大部分人到了適當年齡就開始往外打工,農村男性面對的「情敵」不僅僅只是本村其他光棍,而是城市裏面收入和生活條件都更好的男性。大部分女性都有「向上嫁」的觀念,尤其是農村女性都想通過外嫁更好的男性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農村剩男多。反之,城市剩女多,因為當下女權主義的崛起,很多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思想和經濟上都獨立了以後,加上向上嫁的觀念,「擇夫」的眼光也會越來越高,所以最後很難找到可以匹配的男性。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歸根到底都是一種男女需求不匹配的結果。

當下人口老齡化嚴重,而新出生人口也越來越少甚至負增長,很多社會問題帶來了結婚率向下走的趨勢,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生育問題難以根本解決。而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卻是任重道遠,這次計生協的「出招」是否能抵抗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拭目以待。

文:文瑜

學研社成員 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