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低估「移民潮」,但亦不用擔心 文:寒柏

根據港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47萬,較2019年底減少4.65萬人,年減0.6%。值得留意的是,去年香港淨移出人口達3.98萬人,算是近年的新高。

關於「移民潮」,有幾點值得討論:

▪︎ 有地產商及建制派一同唱好香港,認為所謂的移民潮不成氣候。某地產界權威認為,移民的都是比較政治狂熱的一班年輕人,他們絕大部分人根本沒有物業。因此,他們的離開並不會對樓市及經濟造成打擊。這種講法背後的思維,實在是太膚淺及短視;

▪︎ 這位著名地產權威眼裏,就只有地產業。難道樓價沒有下跌,樓市交投暢旺,就代表香港經濟很好?代表市民安居樂業?高地價政策之下,這20多年來的情況,從來都是地產大財團獨贏而百業蕭條。就算樓價再升,對香港市民來說,又何喜之有呢?

▪︎我們先假設離開的是年輕人,但他們才是未來的主人翁。年輕人越多,未來的經濟動力才會越強。環球老年化的情況下,世界各地都在爭奪年輕人才,如果一個地區有很多年輕人離開,又何喜之有呢?

▪︎ 據筆者觀察所得,離開的亦不只有年輕人。筆者的朋友圈裏,至少已有3個中產家庭舉家移民。同事方面,剛巧又得悉有3人已辭職,亦將會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移民。從朋友口中得知,他們亦得悉有至少有兩至三人移民。其中,也有人已把手上物業賣掉:

▪︎ 儘管去年離開香港的,或許都是政棍及暴徒,亦有一班是政治狂熱的年輕人,但中年人及退休人士當中,一樣有不少人打算離開。為了唱好樓市而說只有年輕人離開,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述。

▪︎ 其實,民心思變才是重點。以香港歷屆選舉結果為參考,所謂的「黃藍」之分,大約是六四分。如果只看年輕人及中年人,恐怕是七三分。不少專業領域更是八二分。這班港人的政治偏見形成後,根本絕難改變。

▪︎ 香港的中產及中年人沒有立刻離開,只是顧慮較多而已。一般白領到外國不易找到性質相近的工作,因此才沒有立刻走。此外,筆者相信,由於環球疫情嚴重,港人移民的步伐才大幅減慢下來。

▪︎ 但想走的一班人,是否一定「走不了」呢?某些人為何明知在外國不易找到新工作,仍要舉家移民呢?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當年全港大部分父母一起鼓勵他人的兒女走出來暴動,把香港的品牌及教育界「打爛」後,當然想先送走自己的兒女了。難道他們想自己的子女將來又走出來暴動嗎?大家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卑鄙及愚蠢,還口口聲聲的說「為了下一代」而離開。

▪︎ 因此,就算立刻離開的是年輕人,但打算及將會離開的中產及中年港人,確實不少。政治偏見之下,這班人會認為英美兩國的疫情嚴重嗎?他們會相信內地已控制好疫情嗎?他們會認為在外國難以生活嗎?會受到西方人歧視嗎?當然不會。比較聰明的一班人,好歹深知外國是一個「坑」,也要跳下去,因為他們相信香港將會變得更差。比較愚蠢的一群人,則根本對外國的情況認知不多。但無論如何,總有一班港人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甚至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開始取得外國護照,並早有若干親戚及朋友在外地。他們絕對有能力離開。

▪︎ 筆者相信,坊間有人為了「唱好樓市」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移民潮」。疫情過後,移民的家庭亦應該會急增。如果香港經濟開始出現甚麼問題,對有能力的人而言,「離開的機會成本」大減,移民的人甚至乎有可能大增。

既然如此,「移民潮」會否影響香港的經濟及競爭力?筆者認為不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有「移民潮」,但當年香港經濟依然向好,社會流動性向上,各行各業百花齊放,市民安居樂業,反而是香港最輝煌的時刻。

只要港府在規劃上,先解決土地問題,把「保護海港條例」及「郊野公園條例」廢除,釋出土地並加快發展,並盡快打破各行各業的「保護主義」政策及修正港人的「排外心態」,歡迎和鼓勵輸入外地人才及外勞,招商引資,促進自由市場競爭,香港經濟肯定可以再活潑起來。

對現狀不滿的人早早離開,騰出空位給有心為香港貢獻的人,不是很好嗎?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