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離,何時再聚

1987年前,因為政治原因,國人分隔大陸和台灣兩地,父子、夫妻、家庭分散,一別就是數十年。當年並不像現在有互聯綱,更不要說視像通訊,只靠書信維持聯繫,真是一紙家書情信勝萬金。自1987年後兩岸探親得到允許,香港成了兩岸的中轉站。港人見證了歴史,更見盡了悲歡離合。數十年後的重逢,由悲轉喜,由喜不自禁,致哭成淚人,短短十數日的相聚再生別離,那種不捨痛心,欲哭無淚的無奈,再別可能是永訣的愁哀,在當年的香港啟德機場的到境和離境大堂,成了人間天堂與苦海的寫照。當時就有人以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去形容這種離別的無奈,「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因何不歸去,淮上對秋山!」亦是政治上的無可奈何!

中國人家庭團聚觀很重,亦是人性人情倫理的合乎自然之道,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根本。以為今日在中國,再因政治原因而致家庭分散的機會很少,想不到當年大陸與台灣的家庭分離,隔岸相望的情景不會再發生。但竟然在今天疫情籠罩下,有分開兩地的夫妻子女,隔着一條深圳河相會,比七夕牽牛織女更情深哀怨。這一幕牛郎織女相對互訴離情,可以一解相思,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景像,令人無奈。可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情難過,莫奈何!」奈這個特區政府如何!

香港因為疫情未能與內地無隔離通關,已經造成不少家庭兩地分隔近兩年,衍生出不少家庭問題,甚至婚姻破裂。工商百業受損,經營內地房產的更近倒閉。最重要的是在大灣區急速發展之際,港人只能呆困愁城,特區政府仍停留在通關溝通會議上。大灣區內鐵路、公路拉近了各城市距離,以往說的一小時生活圈,在一些核心城市,可能縮短到半小時的交通距離。各地工業園的工、商業及高科技產業發展,市民居住環境的改善優化,已經超越了香港不知多少里路。特區政府當日封內不拒外,已經受人詬病。今天不能贏得內地信任,做成家庭破裂,工商百業凋零,是特區政府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這一屆特區政府最驕傲的,可能是成功地改變了香港政治制度唯一一項了。

如果今日問港人因何不歸去,要在深圳河南望秋山,答案一定是對特區政府的無奈。望穿秋水,不知幾時通關啊!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