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後,泛民應思考是否「割席」 文 : 陳凱文

區議會在上月底舉行,受到修例風波影響,投票率大幅增加至七成,從而帶動游離票數目的提升。如回歸後過往幾次選舉一樣,泛民主派的游離票一直較強,造成建制派整體雖然也有增加,但是兩派的得票比例依舊維持不變。此外,基於區議會選舉採用勝者全取的單議席單票制,最終導致建制派喪失多個議席,並喪失了多區區議會的多數主導權。

問題是,今次區選又是否算作泛民的勝利呢?這便涉及我們從什麼角度看待此一問題。誠然,泛民在今次區選中,成功奪取了三百多個議席,亦意味着他們能從中取得每年三千多萬的議員薪津,這些議席還能發揮地樁的功能,對於他們在未來的立法會選戰十分有利。然而,泛民在選戰中一直強調,爭取「五大訴求」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但是區議會本身沒有實權,所以區選的勝利,其實對於他們爭取「五大訴求」並無直接益處。

相反,泛民憑藉着「五大訴求」此一口號勝出選舉,還多次強調「缺一不可」,造成政府答應他們的部分訴求,泛民也沒有因此而收貨的空間,否則必然會被衝在前線的激進示威者不滿,批評他們「背叛革命」,對來年的立法會選舉不利。另一方面,不論激進示威者還是泛民議員,均有可能把今次的區選結果,視作泛民支持者對於暴力鬥爭路線的肯定。如此一來,泛民在勝選之後,反而減低了他們跟激進示威者「割席」的機會。

然而,泛民在區選中勝出,又是否真的意味着港人默許甚至肯定了暴力鬥爭的路線呢?這又未必。畢竟,今次區選的投票率雖然高達七成,但是當中並不包括未有投票的選民,以及合資格而又未有登記的選民。況且,投票支持泛民的選民,也有一部分主張主流泛民過去主張的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路線,我們根本不能從今次的投票結果之中,得知誰是肯定和支持暴力路線,誰是支持和理非路線。

此外,即使支持泛民的選民,現在默許暴力鬥爭,也是時間一長,加上看不到動盪結束之期,默許者也有可能忍受不了長時間的社會動盪環境。事實上,建制派今次所取得的四成選票當中,究竟有多少是因為反對暴力而轉投建制呢?這個問題我們也是難以估算。在這情況之下,泛民繼續盲撐激進示威者,長遠而言又會否造成反效果呢?這是泛民需要思考的策略問題。

更重要的是,當泛民因為區選勝出而獲得巨額薪津,而又未能跟激進示威者「割席」之時,前線示威者便很有可能主動要求泛民能夠抽取部份薪津,用作支援他們行動,這也會使區選勝出者陷入兩難。若他們不願抽取部分薪津支援前線,便會引來激進派的不滿,所謂「不割席」便會淪為空談。可是,他們若是拿出部分薪津支援前線,便很有可能淪為暴動的「協助犯」(aider),因而觸犯現行法例。

簡而言之,應否跟激進示威者割席,以及應否在財政上支持前線,將是泛民取得多個議席之後,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稍一不慎,不但會影響來年的立法會選情,還有機會因為觸犯法例,最終丟掉議席。除此之外,泛民在取得多個區議會議席之後,也會對於來年的立法會選舉,後年的選委會選舉,以及2022年的特首選舉帶來變數,只是本文篇幅已經過長,筆者決定另撰一文,剖析泛民在區選後面對的其他問題。

文 :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香港投資日報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