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交通訊霸權說不 文:朱家健

某通訊平台近日更新私隱條款,結果引來全球大批用戶轉投一個成立不久的競爭對手,不少用戶擔心,通訊平台關繫着日常生活,與朋友的通訊、相片和錄像的傳遞、語音對話、情慾短訊,甚至是業務和工作上的交流,或涉商業機密。有用戶恐怕資料也會被轉移,或被另一社交媒體巨頭收集,當然,通訊平台強調已採用加密技術,並延後更新私隱條款的日期;而內地朋友常用的通訊軟件,也面臨內地另一對手研發的類似通訊軟件的正面挑戰,兩者的功能十分相似,為用家提供額外的選擇,誰普及,誰新穎,誰就是能笑到最後的大贏家。即使連剛卸任的某國領袖,也遭到多個社交媒體禁言、封鎖或永久禁用,原來這些社交媒體工具的權力已無限膨脹。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用戶擔心私隱外洩,或也有其因由;用家常常會發現,如果在開啟某些社交平台在互聯網尋找某些產品關鍵字,不少相關廣告總會在未來數天相繼跳出來,這或許是大數據的功勞,也有人憂慮是否私隱被赤裸裸地賣給了商家。

免費使用永遠是最昂貴的!世界上哪有免費的午餐,總是有人要付出,關鍵是誰人買單和何時付出而已。使用由陌生人操作的通訊平台,如同任由生活對話裸露於人前,對私隱毫無保障,陌生人甚至可以較話端另一方更早知曉內容和截得相片,我們平民百姓閒話家常倒沒所謂,如果政客涉及桃色或不能見光的內容,那就隨時是從政之路的計時炸彈,隨時被不明人士要脅,扼頸就命。如果是演藝明星,星途或會因此而平淡。

奈何,現在香港法例似乎並未有涵蓋這類伺服器設於境外的社交軟件和通訊平台,較難保障本港用戶。很多人有拍照後把相片在社交媒體儲存,只供自己紀錄或欣賞,或透過指定通訊群組內予特定成員傳閱,試想想,如果境外伺服器無意的披露,又或被駭客入侵,試想想免付費的用戶又可以向誰追究?

當某產業或平台獨攬資源,並染指民眾日常生活,甚至是掌控海量敏感資訊,或已掌控了「次公權力」,其角色已與公權機關混淆,需要充分監管,甚至乎宜放棄部分現有功能,例如儲存涉私隱資料、允許或封鎖他人在橫跨「聲音、影像、相片、文字」平台發帖和刊載消息的「權力」、充當「發鈔銀行」的貨幣發行、電子交易、貨幣兌換的功能等。商家不宜「踩過界」,應安分守己,只做本業。

當個人私隱和消息轉化成為資產,甚至是他人產業鏈的一部分時,已見社會價值觀開始扭曲,必須及時糾正,當然,個人權利不能駕馭社會利益,反壟斷是公平商業行為的主軸,保障消費者權益,但如果所使用的個人社交平台的伺服器位於境外,用家須衡量資訊轉移風險和跨境潛在訴訟的麻煩,可以棄用,或盡早轉用其他保障較高的替代產品。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