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數據追蹤疑似新冠患者 文 : 朱家健

油麻地多座大廈的居民被納入強制新冠病毒檢測,以測試潛在的隱形患者,據新聞報道,有新確診個案正是從強制檢測的樣本中發現的,區內居民成驚弓之鳥,人人自危。說實在,疫病具一人傳多人的幾何增長的高傳播能力,不能輕視,須在廣泛傳播前,斬斷傳播鏈,甚至對該區大廈或區域居民採取強制檢測,甚至限足令,才會減低新一波疫情的風險。

內地能多次成功阻截或減少病毒人傳人的機會,某程度上是依靠開放大數據,再抽絲剝繭,按樣本的消費模式、生活模式和乘搭車輛的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再把潛在密切接觸者揪出,及時隔離和跟進,這做法雖然披露了用戶行縱,但在社會利益凌駕個人利益下,仍然可取,而內地在新輸入個案前「清零」便是成功鐵證,香港特區可以仿效。

雖然大街小巷甚至車輛都安裝閉路電視,以及香港警務處也設有超級電腦,但追蹤疑似新冠患者或密切接觸者,其實以八達通、電子付款紀錄、「安心出行」或已足夠,八達通除了可追蹤持有人在某店消費紀錄,也同時紀錄了持有人某段時期所乘搭的交通工具紀錄,如持有人以八達通作進出某屋苑大廈或商業大廈,也是一個可靠的紀錄。

本身這些八達通並不一定是記名的,而八達通公司更未必需要實名追蹤,當然要開放這些數據,又涉及私隱、企業數據和使用條款的問題,而如果患者同意提供他們的部分大數據,再交數據庫進行不記名的搜索,抽絲剝繭,查到患者可能到過的地方、途經哪裡、甚至乎源頭,如果數據隱蔽了用戶個人資料,或已不存在私隱問題,某程度來說,運用大數據追蹤疑似新冠患者和緊密接觸者,更是對每名潛在患者和家人的保障。

科技的進步,原意就是要服務人類,尤其是最關鍵時,科技就是可以充當協助解決問題的工具,如果人類遇到問題,卻不懂充分運用已掌握的科學和科技基礎,未免本末倒置。

一個月前,曾出現確診新冠患者從醫院溜走的事件,並需要數天才能尋回,若及時運用大數據,首先,能即時追蹤患者失蹤期間所到過的地方、期間有機會曾接觸的人,更能盡早摸清失蹤者的行縱,收窄搜捕的範圍,把對其他人的潛在影響減至最低。

經過這一「疫」,香港特區政府可推出大數據政策,釐定公開數據以及從其他途徑搜集的數據的政策,並讓突發刑事事件、重大公共衞生事件、人口失蹤等事件,香港特區執法人員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從相關數據營運商取得所需的數據。

新冠疫情是社會的重大事件,真正關繫着每名市民的性命安全,人命和私隱,那樣較重要,相信大部分讀者已能得到答案。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