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林鄭的一些建議 文 : 寒柏

林鄭月娥,對事件表示震驚及悲痛。
林鄭月娥,對事件表示震驚及悲痛。

特首林鄭上任以來,坊間曾以「大和解」來解釋她的施政路線。香港首富李嘉誠,還以「女媧補天」來形容她。綜觀林鄭在「反修例」之前的施政,實有點走「中間路線」的味道。

當然,在香港走「中間路線」的意思,仍是攏絡資本家為主及反對派為主;這所謂的「中間」,還是有所「傾斜」。相比曾蔭權,林鄭不敢一面倒的支持「高地價」政策,但亦沒有企圖打破「高地價」的既得利益。同時間,她始終硬着頭皮推出「明日大嶼」。但這填海計劃已有藉口推遲到十年後才開始,26萬個單位還以公屋為主,已非常照顧地產商之利益。此外,林鄭攏絡反對派的例子亦不少。她在上任之初,多次出席泛民各黨派及不同團體的聚會,還捐錢支持,卻未見她肯抽空應酬建制派。近來,在暴動期間,港府居然堅持「區選」,放眼世界亦屬少見。

這「中間路線」換來什麼呢?筆者認為,大部分公務員的政治理念與她相近,理應會繼續支持她,至少對她不會太反感。但商家及反對派仍明顯對她不滿。近六個月以來,不只反對派議員向林鄭攻擊,甚至乎與「港獨」及「黑暴」合流,還有一眾代表商家的政客,不斷向林鄭口誅筆伐。此外,有人惡意泄露她與商家非公開會面時的錄音帶,還多次傳出她要下台的謠言。另一方面,建議派議員亦對林鄭諸多不滿。

說穿了,林鄭的「中間路線」,只不過是妥協及退讓,換來的是商家及反對派的得寸進尺,亦惹來建制派的不滿。難道「大和解」之方法,就是要建制派和反對派一起對特區政府「同仇敵愾」?

嚴格上來說,林鄭的施政路線全盤失敗。這「中間路線」卻使她成為歷屆政府以來,最多人痛罵的特首;如想收拾殘局,幾近不可能。重點是,如今只是反對派發難,中央政府仍是隱忍不發,港府已弄至焦頭爛額。但大家亦不得不考慮到一個政治現實,中央政府不可能永遠的對香港問題坐視不理。無論中美之爭是「全面破局」也好,是「和而後戰」也罷,其實都不會影響中央政府要整頓香港的決心。在一場暴動之後,中央政府至少也要有下台階,總要「做點事」出來,則不得不進行法律上及體制上的某些改革。觀乎近兩年來港府的「中間路線」施政,換來的卻是反對派的得寸進尺。當中央政府「出手」之時,就算其改革只屬小規模,香港反對派及富豪亦會反抗到底。屆時,政治矛盾肯定又再會以幾何級數增加。

筆者認為,除非林鄭打算辭職,否則應做好準備,並放棄「大和解」的念頭。在敵我矛盾分明的政局做「和事佬」,賣弄小聰明走「中間路線」,不過是自尋死路的行徑。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