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有人曲線兜售「共存」觀點 文:陳凱文

自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回落之後,所謂對外通關的聲音,又開始在建制媒體湧現。這邊廂,同屬學研社的吾友吳桐山,聲稱通關要「去政治化」,不分內外之別通關,成熟一個做一個。另一邊廂,筆名冰凌的作者又撰文宣稱「港人期盼內外皆通」,真是對方不知哪來的自信,認為個人之見可以代表「全體港人」。至少,對於一向排拒內地的黃絲而言,他們只會希望香港盡快對外,對內則希望像現在一樣,繼續把關封下去。

當然,這位冰凌嘴上說的是「內外皆通」,內文實際上則是香港乃至內地都像外國一樣,索性全面通關,放棄外防輸入,所以他聲稱「全面開放是務實的」,「在全面提高疫苗接種率的基礎上,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選擇能通就通」,並指這樣「不是『躺平』,是務實加科學地與之共存」,然後又宣稱「港人都在盼望及時鬆綁限制措施,唯恐競爭力削弱,生怕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

可是大家細心一看,便會發現這位冰凌提出的論據,邏輯上根本完全說不通,例如他宣稱「高傳播性的病毒很難百分之百地預防和控制」,這句話沒有錯,所以國家的動態清零策略,也不是追求全國範圍內零確診,而是以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避免輸入個案傳入社區之後,出現大規模爆發,從而實現社會面清零。

是故,無法百分自百地防止輸入,得不出連防止輸入都不用防,或者輸入個案傳入社區後,不用以隔離手段阻止病毒繼續在擴散至其他地方的結論。換言之,以積極干預的方式阻止病毒擴散,其實亦是務實而有效的,內地亦試過多次某地出現本地個案後,成功阻截其擴散至其他城市,並令有本地個案的城市重新達致社會面清零,可見務實不是消極和棄守的代名詞。

「世界上多數國家已經選擇能通就通」,這句話亦是客觀事實,但箇中原因不是「在全面提高疫苗接種率的基礎上」,而是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西方有「專家」認為,此次新冠病毒只會令某類人種發病,某程度上令到西方在疫情初期疏於防範,令到他們後來即使想採取積極干預的手段,都已錯失時機,最終才會選擇破罐子破摔,索性全面開放以避免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

另一方面,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已經證明,新冠疫苗跟付其他疾病的疫苗不同,對於預防感染的能力極低,頂多只能減低重病率和致死率,接種疫苗似乎無法達致群體免疫。與此同時,率先改行「與病毒共存」對外通關的新加坡,其數據便顯示新冠病毒每出現一次不同的變種,便會來一波確診數字急升。有人以疫苗接種率作為全面對外通關的理據,根本站不住腳。

更重要的是,由於海外無法阻止病毒在社區內傳播,頻繁的交叉感染造成病毒不斷出現新變種,而未來新變種的傳播力、重病率和致死率是降低還是增加,乃至現時已接種的疫苗有多少防護力,全部是未知之數。況且,我們還沒談及新冠痊癒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即所謂「長新冠」的問題。

除此之外,這位冰凌的所謂「內外皆通」,實際上是希望內地齊齊放棄「動態清零」,所以才要為全面開放辯護,指這一做法不是「躺平」,是務實加科學地與之共存。然而,放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莫視「長新冠」問題,單靠防護力成疑的疫苗,便貿然主張香港乃至全國全面開放,所謂的「科學地與之共存」究竟科學在哪裡?

這位冰凌沒有解釋,可能亦不敢詳加解釋,可見什麼「務實」、「科學」,只是一些經不起邏輯推敲的話術,真正令對方主張所謂的「內外皆通」,是用着「經濟」外衣包裝着的山頭主義!是對方口中提到的商會「急需海外人才,急需放寬限制」,是所謂「依然堅持隔離14天,人家怎麼有胃口做生意」,是「生怕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保」。

由此可見,只顧香港本地乃至某些山頭的既得利益,才是有些人積極主張香港先對外通關,乃至是打着「內外皆通」的名義,兜售所謂「與病毒共存」的真正原因。香港作為資本主義社會,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有人甘願為某些既得利益服務,充當對方代言人,本來並不是什麼奇聞怪事,但是為了掩飾其山頭主義的主張,把所謂「與病毒共存」夾硬地說成是「務實」、「科學」,這樣做便實在太過缺德了!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