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高成效宣傳香港? 文:朱家健

1月31日,「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The Task Force on Promoting and Branding HK) 召開首次會議,這個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領導、官宣由不同界別傑出人士和政府官員作為成員,以「香港隊」自居,「討論」如何加強向外推廣香港在新發展階段下的新潛力、新機遇和宣傳策略等。此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月2日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推動說好香港故事、推廣香港商機、文化景點和旅客體驗,更將向內地和海外旅客送出50萬張機票。

筆者在2月2日撰寫本文時,在香港政府新聞網閱讀這則於1月31日刊出的《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首次開會》的新聞稿時,看到其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和英文的「Like」(點讚)均為「0」,確實很尷尬和諷刺。此外,多名小組成員都是行業翹楚,不是要把握關鍵時間去推廣香港新優勢嗎?難道還要特地召開多個會議再「討論」商量?看來香港特區須改掉過去「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陋習,決策要迅速落實到位,不要蹉跎歲月,這才是香港真正的新優勢。

再滾動到香港政府新聞網右下角的「香港飛龍」標誌和「亞洲國際都會」品牌,現在更有感觸,這可說是多年前香港特區政府的「傑作」,花耗8位數公帑來設計和宣傳,還未計算此後刊印在政府文書上、信封上的印刷和庫存成本等,如果當年的「香港飛龍」標誌是成功的,那為何不直接以「香港飛龍」標誌作現在的恆常境外宣傳?更不用再舊酒新瓶來個「推廣香港新優勢專責小組」為香港形象二次推廣了!

如果宣傳活動或開會又是硬棚棚的官腔性質,這可能是在倒米!老實說,如果城市夠吸引、夠芬芳,不用貼埋大床,也會有捧場客,即使人家「賭神」是只是食個朵(頭銜)而已,香港特區根本不用大灑金錢大肆宣傳,不竟那都是真金白銀,是納稅人辛苦繳納的稅款。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特區官員和一眾代表團成員老遠飛到中東,可能只出席數場由官方、當地商會或公關顧問組織的活動,或官方禮節式拜訪,暄寒問暖,就能即時為香港形象加分,確實高效,是奇能異士所為。過去,香港的形象和品牌,是數代香港人打拼所贏來的口啤。

在講好香港故事前,香港特區政府需要針對性安排,方能事半功倍,例如,事前弄清楚宣傳的受眾,例如從主辦方預先取得出席活動者的背景,繼而調整宣傳內容和講稿,對號入座,說出對方或有興趣的重點,讓對方更有共鳴和認同,宣傳方式、場合和渠道要正確和合適,代表團更不宜四處打卡,不務正業,畢竟那是官方代表團而不是旅遊團。

其實,港版吉祥物可以是對外宣傳的好工具,當然,如果香港各界包括平民分別跟自己身處境外的同事、留學時期同學、朋友主動訴說香港美好的一面,效果可能較官方動員更佳,例如在境外集訓的港隊運動員,可以主動跟其他境外運動員、體能教練、營養師、工作人員等介紹香港的美食美景。如果一班人打正招牌、擺明車馬自稱是「推銷員」或「講故佬」,可能將吃閉門羹,或遇到陽奉陰違的敷衍,說實在,以軟宣傳功勢甚至是植入式廣告或新聞,包括鼓勵和邀請境外電影製作公司、電視台到香港取景拍攝,可能效果將更奏效。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