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公帑資助的博物館館藏有絕對話語權 文:朱家健

策展過程中,館方管理者須釐定藝術與名人肖像權沾不上邊,不能把政治諷刺或政治敏感拉進藝術圈。
策展過程中,館方管理者須釐定藝術與名人肖像權沾不上邊,不能把政治諷刺或政治敏感拉進藝術圈。

筆者繼日前於10月22日《堅料網》刊出《持續關注M+博物館敏感館藏》,獨家揭露M+博物館的線上展品竟包括「藝術家」艾未未的「舉中指」系列,引起各方關注。「舉中指」系列或許其實只屬冰山一角,隨着M+博物館已正式開放給公眾,相信其他不對勁的展品將陸續浮現。

今次,筆者也為各位讀者揭出另一個「有問題」的專題,只要在「觀賞M+藏品」輸入館藏名稱,除了個別暫時不被展出的館藏外,公眾仍可足不出戶在電腦透過線上遙距觀賞M+博物館的藏品。

筆者不向讀者推介藝術家劉崢的2004年作品「四美圖」,屬於「M+希克藏品」系列,是一組數碼彩色照片的攝影作品。根據該網頁所表示,「M+希克藏品中,共有5件由劉崢創作的藏品。「四美圖」的主角分別為貂蟬、楊貴妃、西施和趙飛燕,該系列攝影作品的一眾主角以古裝或裸體示人,其中,中年和老年的女主角燕瘦環肥,也包括孕婦,露出乳房和生殖器官等敏感位置,個別男角則以利刃架着頸部的自殘行為,教唆他人自殺;另有穿著武官官服的男角作勢要砍殺百姓或擔當儈子手,這系列作品,除了包含裸露、情色、教唆自殘、暴力血腥、恐怖元素,也暗喻當權者實施暴政,很難想像這樣的作品竟然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四美圖」毫無美感可言,不但物化女性,也矮化女性,錯誤理解歷史人物,更有醜化中國人和中國歷史故事之嫌。

另一件筆者不予推薦的藏品,是劉香成的《1989年,北京,情侶躲藏在立交橋下》,劉香成曾任《時代雜誌》和美聯社外國記者和攝影記者,作品是一幅相片,內容為橋上有坦克車駛過,橋下則有一對情侶;最詭異的是其描述「1989年6月5日,一對年輕情侶在建國門橋下,等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坦克自橋上開過,戒嚴令自當年5月底開始實施。」仔細留意作品描述中的日期,這張「藝術品」要帶出的訊息已不言而喻。

M+博物館是以公帑資助的博物館,館藏的展出需要以公眾利益作考慮,不能只由館方獨斷獨行,硬把一些具爭議性的館藏展示給公眾,引起社會非議,甚至乎是製造社會矛盾。

藝術家並不具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很多時藝術品升值的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甚至是不能見光的交易;而在外國,如果藝術家或其製作的「藝術品」涉政治或抹黑政權,更不排除有不明勢力在背後策動文化侵略、對目標政權實施「文化顏色革命」或涉洗黑錢。

既然公營博物館或由公帑基金資助、津貼博物館的營運、管理和購入館藏是以公帑資源資助,那麼公眾便有持份,博物館更要向社會負責,不能再一意孤行,不顧及公眾反對意見,引入具爭議的館藏,變相炒作議題,甚至向年輕參觀者「洗腦」,那麼,我們需要反思博物館、館長和工作人員所擔當的角色了;長遠而言,香港特區政府更要向博物館、展覽館的管理人員作出有系統的人才培訓,並引入問責制,不能達標的館長須被撤職。

文 : 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