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拖」字訣未必再有用 文:寒柏

由6月9日的大遊行發展至今,反對派的政治攻勢尚未有衰竭之象。先後幾次的「大遊行」,夾集着無數的暴力衝擊,包圍警局,打警察,打市民,佔領立法會等等。相比2014年的「佔中」來說,這次政治風暴的殺傷力明顯更大。

「佔中」一役挫反對派士氣

數年前,「佔中」爆發之初,警方因示威者暴力衝擊而使用了催淚彈驅散人群。這本來是世界各國執法人員都會用上的必要手段,卻被反對派傳媒造謠抹黑。警方捱罵,面對示威者的衝擊無力執法,只得以「拖」字訣應對。一連拖了79天,把反對派的士氣也拖垮了。最終「旺暴」後,反對派更失民心。市民發現,無論是所謂的佔領或暴動,都是徒勞無功,加上拖了這麼多日,本是人人關心及各持己見的政治議題,時候一久,都已變得無人問津。此外,香港市民素來不喜歡失敗者,眼見反對派佔路霸街,甚至乎藉故暴動,但除了反對派自己收到的捐款、政治本錢及黑金之外,甚麼好處也無法替市民爭取得到。因此,市民便漸漸嫌棄反對派。過去五年間,香港已沒有再爆發任何大型衝突。「佔中」以不流血收場,算是奇功一件。上屆政府亦有乘勝狙擊,在議會上DQ多名反對派議員,甚至向反對派的龍頭傳媒不斷施壓。

冷處理舊招  今次不奏效

簡單來說,數年前,政府使出「拖」字訣,是因為動用警力時遭誹謗,只得作出有限度的消極防禦,避免與示威者起衝突。這種冷處理,使示威者無處着力,時候一長,政府便可血不染刃的成功清場。

香港公務員政府,向來蕭規曹隨,因循舊習,見上屆政府的「拖」字訣有效,便想故技重施。而且,這幾年間,香港的政治氣候及客觀環境亦沒有多大變化,政府架構及諸部門也沒有改組,面對相近似的形勢,亦很自然會沿用上屆政府的方法。可是,近來的政治風暴,實與上次不同,港府若只運用「拖」字訣,未必會再奏效:

和平與暴力  綑綁騙支持

1. 這次,反對派的技法更高,他們在極短時間內挑撥民情,大收攻其無備之效。他們把「和平手段」與「暴力衝擊」成功綑綁在一起,以騙取市民支持。例如,民陣在日間搞「和平遊行」,讓普遍市民一家老幼的參與,營造全港市民的「投入感」,穩站道德高地。接着,即晚便爆發暴力衝擊。暴力衝擊方面,則以反對派媒體造謠抹黑,把衝突的責任推卸給政府及警方。網上亦有很多反對派的文宣,不停美化及認同暴徒。今次與上一次的不同之處,就是普遍市民居然認同暴力衝擊。上次「旺暴」發生後,至少傳統泛民與之割席,市民亦不支持。可是,今次甚至見有泛民議員親自下場指揮,普遍市民則傾向同情及姑息暴徒,只一味跟着反對派一起咒罵警方!

2. 此外,這次政治風波,反對派明顯有長遠的計劃。相比上次來說,佔中教授也只不過請了一個月的大假。即在他們的預算中,大概不用一個月之內,便能癱痪上屆政府及逼令時任特首下台。除了「佔中」的先頭部隊佔領金鐘之外,搞手亦不過是在銅鑼灣及旺角「照辦煮碗」。政治主題及手法較單調,亦沒有刻意挑起太多社會中不同層面的矛盾。有趣的是,當年「佔中」後期,人數不足,反對派勉強以帳蓬充撐場面。很明顯,搞手從沒有想過政府可以用「拖」字訣堅持多日。可是,這一次,遊行及暴力衝擊如「梅花間竹」般上演。大型暴力衝擊之間,又往往上演「和平示威」。

連儂牆營造浪漫及時髦

近日,上水爆發較大型的衝突,受傷的警員還比市民多!諸般暴力事件的中間,又加插了「連儂牆」。讓市民認為反對派一直都是和平的表達意見。「連儂牆」有如「愛情鎖橋」般「浪漫」及「時髦」,深受市民喜愛。「和平手段」又再成功沖淡了示威者的「暴力形象」。簡單來說,反對派沒有再堅持佔領,而改為每周出來搞事。這種逢假日才走出來搞事的模式,每周還有不同的主題及地點,有效化解了政府的「拖」字訣。

法庭輕判訊息 影響價值觀

3. 數年前,政府對佔中的冷處理雖然算是十分成功。可是,儘管上屆政府已盡力「再下一城」,正逐步瓦解反對派當中的「港獨派」,但今屆政府上任之初,卻傾向「大和解」。或許,這正正是「一國兩制」之下的局限,在本地權貴及商賈的重重壓力之下,現屆政府只能姑息養奸,在「底線下」行走,勉強把「明獨」的一方剷除。此外,政府就是起訴佔中分子,法庭亦似乎傾向輕判。法庭的判決,亦影響了社會的價值觀。如果法庭完全沒有重判反政府的人士,這釋放出甚麼社會訊息?如果上次「佔中」的「成本」是這麼低廉,亦無疑會使更多人效法。

師生同受「通識科」洗腦

此外,反對派的傳媒龍頭被狙擊,但反對派記者卻作「鳥散」,分布在不同的媒體裡,以「新聞自由」為擋箭牌,繼續抹黑政府。教育界的「通識教育科」更完全不受影響。其實,「通識科」洗腦的對象,何止學生?老師也是其主要對象。無論如何,反對派在「佔中」後,依然掌握了傳媒和教育界。司法界亦明顯十分獨立,給人的印象是,政府起訴,法庭輕判。至今,道德高地及洗腦機器仍是牢牢的掌握在反對派手裡,政府始終是有理說不清。這次,市民一面倒「反政府」的現象,不見得可以「拖」字訣作為化解。

反對派目標搶奪「治港權」

總的來說,反對派有備以來,早已想出了應對「拖」字訣之法。他們把「和平示威」與「暴力衝擊」綑綁在一起,騙取市民的認同,又不以長時間「佔領」為目標,改以「游擊」的方法,在周末周日各區發動不同主題的「反政府」衝突。這種手段,可有效的化解了政府的「拖」字訣,不僅劍指「區選」及「立法會選舉」。以近來「行政會議」的情況來說,這一次反對派的目標,更是直指特首選舉。宏觀層面上,這一系列的政治衝擊,目的明顯是「奪權」,即把整個「治港權」拿在手上。

高層次整肅改革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傳統的文宣及筆戰,或一定程度的動員也未必可以有效應對今次的衝擊。反而,香港的情況,已開始進入「市民互伐」的亂局,即正踏入萬劫不復之境地。除非在上者打算把治港權拱手相讓,否則,較高層次的改革、改組及整肅,已是迫在眉睫。

(小題由編輯加上)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