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

每個人做事都應該有目的,當然會有人立即說「我就是漫無目的」。能說出這句話的人算是幸福,不是很有錢,就是窮得連目的和希望都懶得去想。自己小時候的每一天,目標是希望不讓父母駡,不令他們失望。但是每一天都總會被父母駡,不是這樣不對,就是那樣不好,每天都總是戰戰兢兢的。直至算是長大了,才知到那份愛,是何等真和親切,一點沒有假,沒有瑕疵。
駡人和批評別人,總比自己去實行容易。看特區政府施政,就可以隨隨便便將她批評得體無完膚。但要你去做,就很不容易了。沒有視野,沒有遠見,沒有膽識,沒有魄力,沒有決斷,沒有服務國家人民的心,太多的沒有了。總的來說,沒有服務的心難以做好施政的工作,難以完成從政的目的。但決不能好像特區政府內某些官員和前官員的想法,甚麼行之有效,就不去做到更好,只是做好這份工。特區政府的問題,可能就在這裏。前特首曾蔭權的口號,完完全全暴露出香港行政官員的問題,沒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抱負和犧牲。只是一個簡單的做好這份工,等出糧等升級的行政官。
港英政府年代,做港督的人,只有效忠英國,沒有甚麽服務香港市民的大志。他們在香港施政的目的,只是維穩和為英國謀利,管好香港這塊殖民地。除此,可能也會有一點施捨,亦談不上為人民服務的宏願。因為這樣,整個殖民地政府的方向和成績,都只在穩定和經濟結果上。政府財政儲備豐厚,治安穩定,就是好成績。市民生活幸不幸福,社會福利和公共房屋是否足夠,醫療制度和設施是否完善,並不是重點。應付到需要,甚至僅僅可以維持,就算是合格。但這種態度應用於現在的香港,是遠不如市民的期望了。在市民眼中,特首和眾司、局長,再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施政「貼地」和「到位」,只說不做騙不了公眾。要解決的不單是經濟和治安穩定,而是社會大眾的衣食住行各項基本民生需要。施行的政策,再不是港英年代的以賺錢為目標,不能事事以精算利益,在財政上不蝕本才去推行的政策。投放資源在民生上,在住、行、衣、食上用力改善,才是穩定社會的根本。
雖然有很多人喜歡批評人,相信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從政者,一定要經得起考驗和接受批評,才能服務好市民。回歸中國後的特區政府,政府領袖再不能以港英政府年代的方式,打好這份工就算。再不能以港英政府施政的目的,只有賺錢和維穩。政府領袖必須要有先天下之憂,後天下之樂作為為官之本。必須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抱負。將所謂價值觀的價值計算放下,以人民幸福作為目標,作為成績表;以人民的歡呼聲作為最高的榮譽和功勳。香港不能再落後於內地後起的城市了。我們期待着政府的施政報告,能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成為引路的明珠。期望施政者明白,我們的批評,就像父母對孩子的責罵一樣,是恨鐵不成鋼的急。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