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香港的包容? 文 : 吳桐山

警方以《國安法》罪名拘捕黎智英,所謂民主派隨即以侵害新聞自由、政治迫害來大做文章,絲毫不叫人意外。客觀而言,過去這幾年,香港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整個社會的包容性,確實大大倒退了。但一個巴掌拍不響,建制派說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是民主派變成泛暴派;而所謂民主派就當然是將一切的原因都推到政府(包括特區和中央)身上。普通市民不需要理會他們說甚麼,但要搞清楚,究竟是誰先「發爛渣」,以及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方向。

從佔中以來,香港民主派對政權的衝擊越來越激進,已經到了公然要求改旗換幟的地步,這個說法,不是我冤枉民主派的吧?去年的反修例風波,連串黑色暴力,很多激進人士已經喊出「無底線抗爭」的口號。我跟這些人交流過,我說既然你們喊「無底線抗爭」,有沒有想過對方也會反擊?這些人都覺得,如果政權反擊,就是侵害他們的自由、人權,進一步暴露這個政權的醜陋面目。這群激進人士當中,相當一部分以為中國真的會怕了美國,而選擇忍氣吞聲,這是他們最大的戰略誤判,否則他們應該一早走佬。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在香港喊幾句「革命」口號,扔兩個汽油彈,然後走佬去外國。那除了為自己賺取一些申請政治庇護的籌碼,還有甚麼用呢?

這群年輕人最不合邏輯之處,是他們認為,他們可以「無底線抗爭」,但政權一定要有底線的尊重他們。我說:奇怪了,你們口口聲聲稱呼政權為「暴政」,如果你打它兩拳它都忍氣吞聲,哪裏還有資格被你們稱呼為「暴政」呢?

這個年代的年輕人搞錯了一件事——凡事都是相互的,包容也是相互的。你有底線、我有底線,那才可以走下去。一旦你主動突破了底線,你就要有心理準備——我也會。做人不可以只要權力不要責任,你有權選擇打人,但別人有權還手。甚麼叫你打人是彰顯自由,別人還手就是暴力。

中美關係同樣的道理。近年的中美關係急速惡化,背後的歷史必然性,就是中國實力開始威脅美國,因此美國要「發爛渣」。有人為美國的「發爛渣」套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說:當年中美建交,實際上與中國有枱底協議,就是讓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社會,中國會逐漸走向開放、自由的格局,意識形態上也會逐漸向美國靠攏,但現在中國沒有走上美國式民主的道路,因此美國覺得自己被騙了。

我認為,中美過去幾十年的交往當中,的確有一部分人是抱着這種想法,但有這種想法,不代表他們與中國交往的動力就源於此。舉個例子:一名嫖客去找青樓女子買春的過程中,也許有某些時候動情了,產生過與該女子開花結果的想象,但你不能說,這名嫖客之所以去買春就是為了去結婚,這顯然是自欺欺人。你在做某件事的過程中有過某種想法,與你是因為這種想法去做某件事,這是兩回事。

美國當年與中國建交,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對付蘇聯,到後來中國加入世貿,是美國發現雙方在發展經貿關係上對美國有着數。至於中國是不是走美式民主道路,這是交往過程中的一點情愫而已,絕對不是主要原因。政治一日都嫌長,尼克遜訪華時還是毛澤東時代,橫跨幾十年幾代領導人,誰能說得準幾十年後是甚麼光景?美國這樣的老大哥,怎麼可能為了一張遠期期票而出賣自己?一些人這樣描述美國對華關係,只是為美國的「發爛渣」套上一個光環而已。

香港的局面也許不是渺小的750萬香港人可以決定,但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反思自己,盡量不要在殺死社會包容性上行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