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

很多香港人在每月農暦的初一、十五日會食齋,有的是為健康,有的是信仰佛教,長齋茹素。然而發願或禮佛,這個初一、十五,並非出於佛教,卻是中國人智慧文化結晶。

談天文曆法,當然要談《易經》,講《易經》,太極、陰陽兩儀、五行、四象、到八掛,生成二十四氣節,這是一套天文科學。當然有人說得玄之又玄,有人說得天理與人道緊扣,有人更以解《易》謀生,比大學問家更有學問,本來的一套科學,成了窺探人事未來的迷人之論。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夫子説天命是天之命,是天道運行的道理。因此《易》理於人事,是自然與人類生活的關聯。《易》與太極,成了天文暦法,對於耕作、廟堂、宗祠、社禝以及人民生活所依,皆從此曆法起。然而天道誠一不二,化育萬物,不可測度,所以儒家倡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好自己。

孔子像
孔子像

天道氣節,人道更要講氣節。最近與友人閒談間說到文天祥,南宋末一位政治家、民族英雄、儒家理學人物。《正氣歌》是他最為世人稱贊的作品,亦有很多人引以為鑑,亦引以為用的處世之學。文中一段至今仍鐫刻在香港粉嶺和合石「浩園」之内,以彰正氣,亦即「時窮節乃見」的氣節。文天祥的「氣節」更見於他在慷慨就義後,他的妻子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這位哲人,僅僅用了十六個字,寫出了儒家學說的靈魂「義盡仁至」,由守法達義,再而守義入仁,並以個人性命將「仁義」闡釋出來,這就是中國人是其是非其非的「氣節」!亦是中華文化的骨骼,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三兩良朋,杯酒間感嘆這種「氣節」,難存於經、商圈子,亦少見於香港政府議會之内,教育又以應用為主,良知不存,氣節不顯,是非不分,人心全被功利薰雜了。看黑暴歪常,人人看得面紅耳熱,恨不得將暴徒拆骨煎皮。對於為政不義、唯唯諾諾學舌之人,更想痛斥其無能。「氣節」,此而矣!天道以「氣節」導人,人當盡事順天命,人道要堅守「氣節」,固守是非之義,使人道無虧損於天道,亦無負國家民族之使命。中華文化之心,此而矣!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