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武術系列:再談馬步,紮馬真的沒有用? 文 : 寒柏

少年時代曾看過一齣由李連杰主演的《精武英雄》。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就是陳真(李連杰演)由日本回國,指導師兄弟練武。師兄弟紮了一個「低馬步」,陳真則說習武要活學活用,這樣低的馬步又如何起腿呢?接着,他便向師兄弟們展示了一些類近西洋拳的靈活步法及身法,甚至指點了他們一些近代的拳手鍛練方法。

一個門派中,又豈能有兩個南轅北轍的師傅呢?錢小豪便與李連杰大打一場,最終被李連杰的新式打法打敗。

記得整個八、九十年代中,一般人對中國武術的評價,都是如此這般。大眾雖然仍相信傳統武術中尚有高手,但那些練法和打法不大適合現代人和擂台格鬥。甚至乎有人會相信,紮馬這一類比較傳統的練法,不值得太重視,要作出相當的調整及改革云云。

筆者在較早前的一篇《為什麼要紮馬》,嘗試淺談了紮馬的重要。由於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和泰拳等等亦需要有馬步,摔跤及擒拿的重心亦要夠低。馬步絕非中國傳統武術獨有的技術。

以《精武英雄》的武打設計來說,李連杰的打法有點模仿西洋拳,卻其實一樣有馬步。只是他站的是「高馬步」,相對容易起腿而已。一般來說,「低馬步」練功力,「高馬步」則練步法靈活。「低馬步」便於出拳,「高馬步」用於出腿。當然,不能一概而論。跆拳道利用以「低馬步」出腳的方式,中國武術中亦有很多以「高馬步」出拳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西洋拳」給大眾的印象,總是「彈出彈入」和「跳來跳去」,甚至乎會「離地拔根」。我們只會留意到西洋拳的「恍動頭部」(head movement)及左搖右擺的身法,但「西洋拳」只以拳為主,其實用「低馬步」的時候很多。其頭身的恍動,主要還是靠步法。

出色的拳手,很多重心也是很低的。馬步夠低,步法及身法才會靈活,才更容易縮短距離(cut the distance),方便欺身到有利位置作攻擊;重心夠低,才可借力(leverage),拳才會夠重。防守時,大家經常會聽到要「手高」,但拳手以拳套防守,拳套亦只是剛好擋在眉骨及以下的位置,重點是保護下顎及太陽穴,手肘貼近胸側前。身軀受襲,亦靠向下坐來抵擋對手的攻擊,由此可見馬步的重要性。

最後,紮馬真的沒有用處?大眾多見拳手會以跳繩及跑步練氣和熟習步法。但其實他們亦有很多「深蹲」、「前蹲」及「弓步蹲」等副助運動來鍛練腿部肌肉。

基本上,這些鍛練就是類近紮馬的訓練了。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